鄭建蓮
[摘要] 目的 探究目標性護理在肺癌合并糖尿病圍手術期的應用價值、護理滿意度。方法 選擇2017年7月—2018年7月間在該科接受治療的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樣法從中隨機抽選80例患者作為樣本,將這80例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入院時間順序分為對照組、觀察組(40例/組)。其中對照組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開展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實施目標護理,對比兩組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手術后血糖指標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開展目標性護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 目標性護理;肺癌;糖尿病;圍術期;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1(b)-0140-02
如今,隨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改變,環境污染逐漸加重,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等疾病發病率明顯上升。部分癌癥患者會出現血糖異?;蛱悄虿∑渌“Y。肺癌屬于惡性腫瘤之一,臨床上主要采用手術治療,但是部分肺癌患者合并患有糖尿病,使得患者手術耐受性降低,導致手術風險提高。肺癌合并糖尿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該疾病由于病情復雜,術后預后效果不佳,因此需采取合適的治療和護理方式,從而提升臨床療效,促使患者盡快康復[1]。眾多文獻表明,對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開展優質的護理干預對患者手術具有較高的作用價值,在該次研究中,為了了解目標性護理在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對該科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分組護理,以下是詳細內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科收治的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抽選出80例患者將其按照治療時間順序分為對照組(40例)、觀察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術治療,觀察組圍手術期開展目標性護理,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颊咧獣栽摯窝芯?,在家屬的陪同下簽署知情書。
對照組:男性2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齡范圍23~73歲,平均(54.6±3.7)歲。
觀察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范圍24~75歲,平均(54.9±3.9)歲。
對比兩組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基本信息,數據表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所有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開展手術治療,實施全切或肺葉切除術。在此基礎上,對照組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開展常規手術護理,包括術前、術中、術后護理,并對患者實施血糖控制護理,具體護理內容參考醫囑。
對觀察組患者開展目標性護理,具體護理內容為:①制定護理目標。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并確定健康教育目標包括:藥物知識、飲食方式、心理情緒、運動等多方面知識。促使患者了解飲食習慣、運動、藥物干預等對血糖水平的影響,提高患者血糖自我監測能力,明確教育目標后,對患者予以健康指導,并糾正患者不良習慣,及時發現問題制定解決方案。
②飲食目標:根據患者的飲食習慣、病情,為患者固定飲食方案,注意飲食搭配,并控制脂肪、蛋白質、鈉鹽攝取量。教育患者學會自我計算食物營養值,學會采取食物代替法,保證日常營養所需的同時,控制血糖水平。除此以外,患者還需要攝入高纖維食物和新鮮水果。
③心理護理目標: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對患者開展心理干預,幫助患者樹立良好的治療信心,向患者介紹手術相關流程,幫助患者了解手術治療效果、目的以及手術中安全防范措施,促使患者能夠明顯治療目標,不會對手術產生緊張、恐懼、害怕等心理。
④血糖控制目標:向患者明確控制血糖的重要意義,術前密切關注患者的血糖水平,必要時給予患者胰島素,將血糖水平調至正常范圍內,促使手術順利開展。
⑤手術目標:為了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在手術治療過程中,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術后應加強呼吸護理、胸管護理[2]。由于肺部手術患者創傷性較大,術后保持呼吸通暢較為困難,因此患者術后需持續吸氧,并定時對患者進行拍背咳痰,在拍背時需注意控制力度,當痰液過于粘稠時,需進行霧化吸入,口服化痰藥物。保證患者有效排痰、呼吸通暢,預防呼吸衰竭或肺部感染。
對于肺葉切除患者,應注意管道護理,保持管道密閉并注意引流顏色、量等,若患者恢復良好,術后3 d即可拔管,拔管后鼓勵患者下床活動[3]。
⑥目標性護理質量小組:建立目標性護理質量監督小組,由護士長對各層級護士相關工作進行考核、檢查,確定護理質量,及時發現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制定相應方案,對各個護理工作流程進行監督、核查,保證患者手術和護理質量。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以及手術前后血糖控制水平。
1.4 統計方法
將上述所得數據均帶入SPSS23.0統計學軟件中,將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作為計數資料,采用(%)表示,行χ2檢驗;將患者的血糖水平、生活質量評分作為計量資料采用(x±s),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血糖水平對比
觀察組患者手術后血糖控制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如今,隨著臨床治療水平不斷提高,傳統的護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患者的身心需求,臨床護理逐漸面臨著轉化、改革[4]。針對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而言,由于患者病情復雜、手術所產生的應激反應較為明顯,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產生一定影響,因此在患者圍手期對開展高效、合理、科學的護理模式十分必要。目標性護理指的是在患者不同的治療階段,制定相對應的護理目標,圍繞目標而展開護理措施[5]。在實施目標性護理時,需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思想,提高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對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開展目標性護理時,應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醫院及臨床護理實際情況和特色,為手術患者制定合適、詳細的護理目標,通過具體目標安排,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資源,為患者提供高質量、高效性護理服務。建立目標性護理服務管理小組,能夠準確評價護理質量,并針對護理工作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對患者的護理目標進行適當調整[6]。
在該次研究中,對觀察組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開展目標性護理干預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血糖控制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目標性護理服務有助于降低手術風險事件發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預后康復效果,保持血糖穩定,應用效果良好。
[參考文獻]
[1] 孫蔚.目標性護理在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圍術期的應用[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7,24(7):857-859.
[2] 張雪.個體化飲食護理對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營養認知度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8):125-126.
[3] 陳媛霞.個性化護理對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的影響[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7,23(6):898-901.
[4] 王艾英,夏英華,張艷梅.延續護理對一期肺癌伴發糖尿病患者抑郁和焦慮狀態的影響[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7,20(9):1114-1117.
[5] Chao JJ, Xue YZ. Effect of a new health education model on continuous nursing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Chinese Nursing Research,2018,5(1):69-74.
[6] Souza JD, Gomides DD S, Pace AE, et al. Adherence to diabetes mellitus care at three levels of health care[J].2017,21(4):123-124.
(收稿日期:2018-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