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敏玲
摘 要:初中生是我國未來就業市場的主力軍,他們的職業素養不僅關系到個人價值的實現,更關系到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建設,因此,在初中教育中做好職業技術滲透就非常必要。基于此,文章就如何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職業技術提出了幾點策略,包括在課文講解中滲透、在寫作練習中滲透、在實踐活動中滲透、在課外閱讀中滲透等。
關鍵詞:農村初中;職業技術;滲透方式
一、在課文講解中滲透
對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而言,閱讀教學占據著核心地位,它不僅是學生語言輸入的主要方式,也是學生語言輸出的前提條件,對學生閱讀能力乃至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與發展均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強化閱讀教學就成為語文教學的必然要求。教材課文是學生閱讀的主要內容,初中語文教材中的不少課文均和職業相關,是教師借以滲透職業技術教育的重要資源。比如,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這是魯迅先生為紀念日本留學時期的一位老師而創作的散文,藤野先生是醫學學校的教師,對待專業教學有著高度的敬業精神,魯迅先生在作業中出現了錯誤,藤野先生便指出“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自然,這樣一移,的確比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么樣的,我們沒法改換它。”可見其對于自身職業的熱愛。這些對初中生而言,是端正其職業態度,培養其職業道德的重要內容,教師在課文講解中要予以滲透,在潛移默化中實現職業技術教育滲透的目標。
二、在寫作練習中滲透
寫作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所在。之所以會出現此種情形,和學生寫作素材的欠缺有著很大的關系,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第一,為了發揮好寫作練習對職業技術教育的滲透作用,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做好與職業技術相關的素材積累工作。比如,國家、省、市每年都會評選相應的勞動模范,他們是在各行各業中做出巨大貢獻,是特定行業的佼佼者,也是學生職業意識激發的典范,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各種新聞媒體中搜集與他們相關的資料,在素材積累中形成良好的職業態度,逐步明確自身的職業取向。第二,教師要多開展以職業為主題的作文練習。初中生已經對未來所要從事的工作有一定的想法,但這種想法大都是模糊的,教師可以開展半命題作文,如《我想當一名?———》讓學生在書寫練習中獲得職業成長。
三、在實踐活動中滲透
農村初中生的語文課程學習僅僅依托課堂教學是難以有效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的,因而,廣泛地開展各項實踐活動自然也就成為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并且,相比于課堂教學而言,實踐活動不僅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以及綜合素養的提升也有著很高的價值。不僅如此,為了發揮語文課程教學對職業技術教育的滲透作用,教師在實踐活動的主題選擇中要重視職業性的內容。例如,筆者在實踐教學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到本地區鄉鎮企業開展調研,調查不同行業類別的鄉鎮企業的收入情形,然后讓學生根據調查的結果撰寫相應的調查報告。調查報告屬于應用文的范疇,實踐活動既能訓練資料搜集意識以及寫作能力。
四、在課外閱讀中滲透
當前農村初中生普遍存在課外閱讀量不大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知識的積累與素養的提升。新課程標準中對初中生的閱讀量做了明確的要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并且積極地在學生課外閱讀中做好職業技術教育滲透的工作。對此,教師需要選擇具有職業技術教育價值的課外閱讀書目,并將其推薦給學生。為了提升課外閱讀對學生職業技術教育滲透的實效性,教師還要做好相應的檢查工作,比如,要求學生在課外閱讀任務完成后撰寫相應的閱讀提要以及閱讀心得。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就閱讀內容展開討論,潛移默化地發揮好課外閱讀對職業技術教育的滲透作用與價值。
農村初中生畢業后選擇中職學校的學生不在少數,在農村初中教育中滲透職業技術教育是為學生未來職業教育乃至走向工作崗位奠定基礎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語文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做好職業技術的滲透工作,提升語文教育的效能。
參考文獻:
[1]黃杰.淺談語文教學滲透職業素養教育[J].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版),2013(5).
[2]伍永剛.淺談在語文教學中滲透職業綜合素質教育[J].時代教育,2012 (2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