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李俊峰
連日來,一道“奇觀”席卷島內,并且呈愈演愈烈之勢:全民瘋搶衛(wèi)生紙。一時間,衛(wèi)生紙脫銷,貨架空空。盡管臺當局不斷進行“信心喊話”,甚至以行政命令要求“3月中旬前不得漲價”,但還是難阻這場“搶光衛(wèi)生紙的全民運動”。“衛(wèi)生紙之亂”不僅成了島內媒體的頭條,也受到許多國際媒體的關注。有人形象地總結:古有洛陽紙貴,這些天臺灣人見面的問候語成了“你買到衛(wèi)生紙了沒?”面對“一紙難求”的尷尬,許多人將矛頭指向蔡英文政府。輿論認為,除了應對事件不力,民進黨當局一直專注政治斗爭而忽略民生,讓民眾對經濟失去信心,對未來失去希望。臺灣《中國時報》27日評論道,民進黨政府若不能應付這波民生物價波動,很可能從“空心菜政府”變成“衛(wèi)生紙政府”——用后即丟。
“信心喊話”難阻瘋狂“搶紙”
面對“搶紙風波”持續(xù)發(fā)酵,臺灣最高層終于坐不住了。27日上午,臺“行政院長”賴清德出面表示,島內衛(wèi)生紙供應量無虞,價格也會穩(wěn)定合理,不會有大波動,吁請民眾不要恐慌,事情一定有辦法解決。當天下午,臺“總統(tǒng)府”也表態(tài)稱:各項產品供應正常,沒有短缺;權責部門會持續(xù)監(jiān)控相關物資價格,確保供需穩(wěn)定;若涉及聯合漲價,將交由公平交易委員會查處。
在此之前,臺“經濟部”等部門已多次進行“信心喊話”。有綠營媒體稱,臺各地地檢署也出動,針對可能囤貨及哄抬價格的“紙蟲”進行查緝。
“搶紙風波”有多夸張?從臺媒聚焦的一些畫面中可見一斑。視頻中,一賣場貨架上的衛(wèi)生紙剛上架,好幾十人立刻蜂擁而上搶購,幾乎每人手上都拿著“限購的兩袋”離開,整個過程大約只花了16秒鐘,衛(wèi)生紙全部被“秒殺”。有網友看傻眼,感嘆“是在暴動嗎?”
風潮如此洶涌,一些“不差錢”的富人也參與其中。臺媒曝光的一些極端例子顯示,有人開著賓利、奔馳等豪車參與搶購,車內座位上被衛(wèi)生紙占滿。《環(huán)球時報》特約記者的手機上也收到各種揶揄的段子:“誰還管天下大事,現在臺灣人唯一在乎的,是如何把衛(wèi)生紙搶到手”;“民進黨執(zhí)政奇跡:搶光衛(wèi)生紙的全民運動”……
臺灣聯合新聞網27日的一篇文章將“瘋搶衛(wèi)生紙的運動”與此前遭遇嚴重衰退造成物資短缺的委內瑞拉聯系起來。作者寫道,“好熟悉的場景,我想我都要哭了”。而隨著這場“衛(wèi)生紙之亂”受到國際媒體的紛紛關注,有島內學者表示,民進黨要拿出實際作為平抑物價上漲,不要再讓全民搶衛(wèi)生紙的畫面?zhèn)鞯绞澜纾O笑大方。
這次全臺瘋搶衛(wèi)生紙的直接導火索是,受國際紙漿價格上漲影響,島內業(yè)者日前宣布衛(wèi)生紙3月即將漲價,漲幅在10%至30%間。臺灣今日新聞網稱,更令人擔憂的是,衛(wèi)生紙價格蠢蠢欲動之際,多家連鎖飲料店、火鍋店等也都醞釀再次漲價。這是繼去年初“一例一休”新法上路后,物價再一次全面波動。
民眾對蔡當局喪失信心
據了解,在臺灣目前常用的最普通衛(wèi)生紙一包大約10元新臺幣(1元人民幣約合4.6元新臺幣)。一袋10包,約100元新臺幣。多數民眾月收入3萬多元新臺幣,也就是人民幣6500元左右。衛(wèi)生紙一般用量并不大,即使價格上漲,按理說也不至于出現如此瘋狂局面。分析認為,除了有人“貪小便宜、盲目隨大流”,一個重要原因是,臺灣經濟本就長期停滯,民眾收入多年沒有增長,民進黨政府又治理無方,更讓人們喪失信心。
“物價漲但民眾的薪水沒漲,蔡英文已成為剝奪感最重的總統(tǒng),連民眾最卑微的小確幸也要剝奪。”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李彥秀就瘋搶事件抨擊蔡當局對民生信息事先毫無掌握,敦促政府不要只關注人事布局和派系角力,應多關心民生議題。國民黨“立委”柯至恩則批評,民進黨過去曾嚴厲抨擊馬英九政府時油電價格雙漲,如今已完全執(zhí)政卻對衛(wèi)生紙漲價如此欠缺敏感與行動能力,應對做法“無能、無心又無感”。
“這個讓人民搶衛(wèi)生紙,自己卻猛玩大風吹的政府”,臺灣風傳媒網站27日以此為題稱,最近有兩個場景讓人對蔡政府的施政產生強烈的不安感受。一個場景是搶購衛(wèi)生紙,造成全臺衛(wèi)生紙缺貨。另外一個場景是,蔡英文上周突然進行“國安”人事調整,但多半是互換位子,換湯不換藥。這種“專注政治斗爭,忽略民生所系”的情況,在這波改組中更是明顯。
臺灣《聯合報》援引島內學者的話說,蔡政府執(zhí)政近兩年,民怨很高,貧富差距大,造成多數人沒有安全感。臺灣作家劉心月稱,衛(wèi)生紙事件對蔡政府而言,至少隱含三大危機。第一是政府官員的警覺性不足。第二個影響就是民眾對政府的治理能力,尤其是管理物價的能力,甚至是誠意,已沒有信心。第三個危機是埋下未來通脹的隱憂。民進黨“立委”羅致政也表示,“不要低估小小的衛(wèi)生紙,這有可能帶動政治大風暴”。
“臺灣最不安定的是人心”
臺灣經濟起步較早,然而現在不僅發(fā)展停滯,還不時出現各種問題,比如去年夏天,島內曾出現嚴重的電力短缺問題。在分析人士看來,其背后折射出來的是民進黨的施政失序與執(zhí)政無能。
27日清晨,臺灣關注年金改革的團體“八百壯士”突襲“立法院”,抗議臺當局。一名參與者由辦公室外墻柵欄攀爬到2樓,不慎失足摔落昏迷。
《中國時報》稱,蔡英文上任以來,給人的印象是專注于所謂“轉型正義”、清算國民黨,但民生攸關的大小事,相形之下,好像沒有這么受到重視。該報還稱,臺灣水資源不足,紙漿及木材也供應不足,連食物都必須依賴進口,掌理臺灣的衣食住行很不容易,需要全視野的專才,而不是只懂得操弄民粹選舉的政客。
有臺灣退役將領近日將搶購衛(wèi)生紙與兩岸問題聯系起來,稱“民心脆弱,如果真有什么風吹草動,哪需中共動武?”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27日刊發(fā)社論稱,有人說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但看了民眾瘋搶衛(wèi)生紙的現象,恐怕會說臺灣最不安定的是人心。蔡英文應當反省,為什么執(zhí)政近兩年來,人心卻如此不安?是人民對政府失去了信心,還是對未來失去了希望?▲
環(huán)球時報2018-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