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怡
摘 要: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有著許許多多的傳統美德,誠信是這些美德的核心和基礎。從個人的人格塑造,到社會的和諧發展,誠信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文章從誠信的重要性、缺失原因等方面進行闡述與論證,希望對高校學生的成長有所裨益。
關鍵詞:高校學生;誠信;健康成長
一、高校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1.誠信教育的缺失
誠信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大家都對它太熟悉了。因為太過熟悉,就有一種誤解,認為它是每一個中國人血液里的東西,天生就有,用不著專門花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它。殊不知個人素質、家庭條件、學校環境、社會風氣、歷史遺留、政治氣候等原因都會造成誠信缺失。我們需要多環節、全方位地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誠信教育。
2.社會環境影響
我國目前處于全方位的開放時代,在全面發展的同時,也被一些不好的東西乘虛而入。高校學生心智尚不完全成熟,道德品行很容易被侵蝕而淪陷,以自我為中心、崇洋媚外等思想病毒啃噬學生的意識與靈魂,使學生因誠信缺失而悖于真理、遠離團隊、誤入歧途。
3.教育方式單一
中國傳統的德育相對單一,雖然現在已不再是死記硬背《三字經》《千字文》《大學》《中庸》的時代了,但基本上還是以課堂理論授課為主,內容也不外乎理論陳述與案例分析。形式不夠生動、不夠形象、不夠有趣,難以達到預期教學目的。
二、改善大學生誠信現象缺失的相應措施
1.健全誠信教育體系
改善誠信缺失,是高校德育的起點與基礎。要想取得好的成效,相應的教育體系必須健全,相關的考核評價制度必須完善。把誠信教育放在德育體系的基礎位置,可以啟發學生的群體意識,使外在教育轉化為內在需求,道德理念轉化為職業操守,知與行完美結合。
2.營造良好誠信氛圍
自然環境與精神世界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有著相當的影響力,以誠信文化來改善校園環境,以良好的風氣、和諧的關系來幫學生塑造優秀的思想品質,將誠信教育實踐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去,以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
3.積極開展誠信活動
知識的掌握,觀念的塑造,都離不開身體力行。誠信缺失的改善,除了從思想理論的高度進行教育與提升,還要多在認知平臺上開展實踐活動,把誠信教育融入到生活、學習以及工作中去,多渠道地提升誠信素養。
三、誠信對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積極意義
誠信作為一個民族的特質,一直都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而今天,國際形勢風云突變,陰謀和侵蝕防不勝防,崇洋媚外、貪圖享受,利欲熏心、物欲橫流。面對諸多負面影響,作為以后經濟建設社會活動的主體代表,高校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培養非常重要。誠信對高校學生而言,是一種意識——法律意識;是一種素質——道德素質。它是學生進入法制社會的立身之本,叩開成功之門的金鑰匙。不僅影響著學生的自身健康成長,還會影響將來整個社會的精神風貌。
高校學生一旦進入社會這個大環境,誠信品格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真誠守信既是做人的必備條件,更是人作為一個個體被社會所認可的必要前提。堅定保持誠實守信,生活會變得更有價值,更加充實,親情、友情、社會群體的認可都會擁有。大學生是天之驕子,學校的形象、學生的“人設”都可以通過誠信得到體現。學生要以誠信為信條,約束自己的行為意識,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事情。樹立良好的“三觀”,誠實守信,才能在當今這個風云突變的時代抵制住政治陰謀和文化侵蝕的傷害。
四、結語
對于當代高校學生而言,“誠信”是自立之根本,成功之前提,是人生諸多素質中最重要、最基礎的素質。人有誠信,才能在社會上立住腳;社會有誠信才能和諧健康的發展。誠信觀念的塑造,既是法律層面的,也是道德層面的。它對學生抵御外來侵蝕,建立健康“人設”,以及更好地面對學習、生活、工作,都有著不可替代的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沈 瑤.高職院校學生誠信缺失原因分析及應對策略[J].青年文學家,2011(10).
[2]翟東波,任康麗.論誠信在大學生成長成才中的地位[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