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志 程曉雷
摘 要:隨著社會對環境藝術人才需求的逐年遞增,專業設計人才短缺的問題也日漸凸顯,原有環境藝術學院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已經無法更好地滿足社會市場的需求。文章提出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方式的轉變,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特色教育;專業人才
一、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方式的轉變
傳統的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往往要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教師講什么學生就聽什么。這種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培養[1]。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張揚個性,而這種傳統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學生個性的培養。這也為從事環境藝術設計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要加強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適當啟發學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并在此基礎上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參照對象,為學生營造一個適合自身個性化發展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通過個人以及集體的討論、學習,將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充分運用到實踐中去。這種教學模式也就是教育界主張的探究式教學,環境藝術設計教師要加強對教育方式的轉變,進而有效提升學生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習的積極性。
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特色教育的路徑
1.在教學課堂上充分引入專業的實踐
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學科,所以在教師實施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比如學校可以聘請一些操作能力較強的技術人員前來授課[2]。而在進行室內設計程序課程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充分按照教學計劃,事先向學生講授一些關于課程設計的原則問題,并親身示范整個設計過程,讓學生根據要求起草效果圖,之后讓專業的技術人員帶領學生親身實踐,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技術人員要向學生充分解釋為什么要選擇這樣的設計方案、這樣操作的原因。通過實際的操作,有效提升學生對問題的處理能力。
2.建立完善的實習基地
實習是檢驗學生專業知識學習的有效途徑。高校實習基地的建立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儲備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同時也是高校長遠發展的有力保障。要想建立穩定的教學實習基地,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高校要加大對實習基地的投入,建立健全的校內實訓中心,讓學生在畢業之前先進入校內的實訓基地進行實習工作,實習合格后方可投入工作中去,反之,校方可以給予學生免費的進修機會,這種實訓的方式可為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提供便利的條件。其次,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學資源,加強校內校外資源的聯合,為學生提供教學一條龍的服務。最后,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上組織的各項專業賽事及實踐活動,進而豐富學生的閱歷。
3.強調地方特色
如果高校的教育不具備地方特色,那么其培養的專業人才在社會競爭中也同樣不會占上風。這就使高校的發展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而高校為了擺脫這樣的困境,就要在教學特色上下足功夫,針對地方一些特有的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充分結合一些地方的文化背景,鼓勵學生創作出一些結合地方文化特色的作品,進而為地方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有效滿足地方對人才的需求,并在此基礎上促進地方文化的長遠發展,擴大專業的影響力,培養出更多富含地方特色的專業人才。
摘 要:隨著社會對環境藝術人才需求的逐年遞增,專業設計人才短缺的問題也日漸凸顯,原有環境藝術學院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已經無法更好地滿足社會市場的需求。文章提出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方式的轉變,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綜上所述,只有加強對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方式的轉變,才能有效提升高校環境藝術設計的教學質量,從而培養出一大批對企業發展、社會發展有用的人才,同時也對各高校提出發展的需求,即納入更多求真務實、實踐能力強的教育工作者,從而建立一套專屬于各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完善的教育體系。本文充分強調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方式轉變的必要性,明確了教學方式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發展的作用,之后深入分析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特色教育的路徑,提出了在教學課堂上充分引入專業的實踐、建立完善的實習基地以及強調地方特色等路徑。通過上述路徑的實施,從根本上解決了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瓶頸,并在此基礎上推進了極具特色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玲玲.民辦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初探[J].山西青年,2017(18):96.
[2]關雪菲.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創新性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藝海,2012(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