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
摘 要:電梯在運行過程中存在轎廂的意外移動的問題,對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了威脅。為此對電梯轎廂意外移動距離的測算進行簡單分析,對意外移動保護裝置的設置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電梯轎廂;意外移動裝置;意外移動距離;討論分析
中圖分類號:TU85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8)35-0067-02
Abstract: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elevator, there exists the accidental movement of the car, which is a threat to the safety of human life and property. In this paper, the calculation of accidental moving distance of elevator car is simply analyzed, and the installation of accidental moving protective device is discussed.
Keywords: elevator car; accidental moving device; unexpected moving distance;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1 電梯轎廂意外移動現象
電梯轎廂意外移動是在電梯運行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極其危險的現象,可能會給乘客在進出電梯的過程中造成極其危險的后果,給乘客帶來身體損傷或者生命威脅。轎廂意外移動是指電梯轎廂處在開鎖的區域內,在開門狀況之下,在沒有指令指導的情況下離開層站所出現的意外移動。目前全國各地已經發生多起電梯轎廂意外移動現象,給乘客的身體健康與生命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后果,應當引起足夠的警醒[1]。
為此國家在2016年7月頒布了GB7588-2003《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第一號修改單,為電梯轎廂意外保護裝置設置了國家標準。為防止電梯轎廂意外移動應設置電梯轎廂意外移動保護裝置,通過電梯轎廂意外保護裝置的設置能夠有效保護電梯乘客的安全,防止電梯轎廂意外移動事件的發生。
2 電梯轎廂意外移動距離的測算
2.1 國家針對電梯轎廂意外移動距離的要求
在GB7588-2003《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第一號修改單中提出電梯轎廂移動保護裝置的具體要求,在電梯轎廂意外移動距離發生的前提下能夠保證電梯在一定的距離之下能夠制停轎廂。主要應當滿足以下條件。第一,與檢測到轎廂意外移動的層站的距離不大于1.20m;第二,層門地坎與轎廂護腳板最低部分之間的垂直距離不大于0.20m;第三,在井道圍壁的設置過程中應當嚴格按照GB7588-2003《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相關規定進行,要求轎廂地坎與井道壁最低部件之間的距離不大于0.20m;第四,轎廂地坎與層門門楣之間或者層門地坎與轎廂門楣之間垂直距離應當不小于1.00m。轎廂載有不超過100%額定載重量的任何載荷,在平層位置從靜止開始移動的情況下,均應滿足上述要求[2]。
2.2 轎廂意外移動距離的測算
在轎廂意外移動發生到最終轎廂制停之間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意外移動產生到系統檢測到意外移動之間的狀態。第二個階段是電梯系統檢測與響應時間。第三個階段是電梯轎廂意外移動的制停階段。其中第一個階段與第二個階段屬于加速移動階段,最后一個階段是減速移動階段。
電梯轎廂意外移動的動力來源主要是非主動型的電力驅動,即重力驅動作用,由此意外控制故障主要包括了由于控制系統故障而出現的失控驅動以及制停故障而出現的自由溜車現象。轎廂意外移動距離是以上三種距離相加的總和。
制定系統作用發揮的過程是一個短暫的漸進過程,是在瞬時完成的動作,一般小于100ms,在具體的計算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轎廂、對重、補償繩、加速度以及工況最惡劣的情況下等因素的影響。在加速度讀的測算中要求考慮最高端空載上行與最低端滿載下行兩種因素。在結果的計算過程中要求求得其中的最大值。
3 電梯轎廂意外移動的原因分析
電梯轎廂意外移動的發生原因主要有制動器故障、層門和轎門門鎖開關短接以及曳引力不足等原因。
3.1 制動器故障
在非運行狀態下,制動器為非夾持工作或者松開狀態,與制動鼓之間不會出現滑移現象。但是當制動力不足、閘瓦磨損嚴重或者有油污、制動間隙、頂桿螺栓、電梯控制系統出現異常或者制動鐵芯運行出現卡阻等情況,電梯的制動器無法保持正常工作狀態,從而導致了電梯轎廂移動現象。
3.2 門鎖開關短接
在電梯運行過程中,轎門門鎖開關與層門門鎖開關開合頻率比較高,門鎖開關損壞的情況就會出現,為了保證電梯運行,部分電梯維修人員在檢修過程中在開關接線位置處安裝短接裝置;或者門鎖開關出現故障,維修人員在控制柜處將門鎖回路短接,檢修完畢后不記得拆除短接裝置,使得門鎖開關無法驗證轎門、層門的打開或者關閉狀態,導致電梯出現電梯開門運行的情況。
3.3 曳引力不足
目前電梯的主要驅動方式為曳引驅動,即采用曳引鋼絲繩一端固定電梯轎廂,另一端連接對重,當曳引輪轉動時,由鋼絲繩與曳引輪繩槽之間的摩擦力產生曳引力驅使轎廂上下行。曳引力是保證曳引驅動電梯正常運行的前提。當曳引力不足時,曳引輪槽之中鋼絲繩的運行會出現打滑,使得電梯轎廂出現意外移動的現象,甚至會導致電梯在運行過程中出現頂沖事故、蹲底、擠壓、剪沖等事故。導致曳引力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如曳引輪輪槽磨損、鋼絲繩磨損嚴重、油污污染嚴重等。
4 電梯轎廂意外移動保護裝置設計
電梯轎廂意外移動保護裝置的設計主要包括了監測裝置與制停部件。
4.1 監測裝置設計
電梯轎廂意外移動保護裝置的監測裝置,要求能夠及時檢測出電梯轎廂是否發生了意外移動現象,建立有效的監測裝置,需要充分將位置感應裝置與安全控制系統進行有效結合運用。在設計監測裝置過程中需要考慮三個方面的因素,第一,在轎廂全部離開開鎖區域之前監測系統能夠在第一時間內檢測出轎廂的意外移動情況,并對此及時采取處理措施,有效解決意外移動現象。第二,利用單獨監測來充分做好檢測裝置的型式試驗,通過與轎廂移動保護裝置之間的共同作用來構成一個完整而有效的系統運用裝置。第三,需要對裝置反復試驗,提升監測裝置設置的合理性,通過10次以上的型式試驗方可投入使用,使得實驗裝置動作處于正確的范圍之內,提升各種實驗裝置之間的可靠性與合理性。
4.2 制停部件設計
在及時檢測出電梯轎廂意外移動的同時能夠進行有效制停,則需要加強制停部件的設計工作,制停部件根據實際要求可設置在懸掛鋼絲繩、轎廂、對重與曳引輪軸等位置。制停部件還可以與上行超速保護裝置、下行超速保護裝置共同作用。
4.3 結合轎廂意外移動距離設置電梯轎廂意外移動裝置
通過上述計算能夠看到,制動系統的制動力矩對轎廂意外移動距離影響較大。其他門區碼板長度、檢測及控制系統響應時間及制動系統響應時間等因素因其他相關標準的限定及實際硬件設計生產所達到的水平,對結果的影響彈性空間較小。因此在針對電梯轎廂意外移動裝置的設計或選用時,需要特別注意制動系統的選型,要求通過理論驗證其正確性。
5 結束語
電梯轎廂意外移動現象的發生給人們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為此有效分析電梯轎廂意外移動的產生原因,根據意外移動距離的測算結果設計電梯轎廂意外移動保護裝置,加大對電梯轎廂意外移動保護裝置設計的研究,會有效降低了電梯運行中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大大提升了電梯運行中的安全性能。
參考文獻:
[1]韓向青.防止電梯轎廂意外移動的保護裝置研究[J].機械工程與自動化,2016(3):166-166.
[2]劉鐵.電梯轎廂意外移動檢測及保護裝置的研究與設計[D].北京工業大學,2015.
[3]王道遠.電梯轎廂意外移動保護裝置的設置與檢驗[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36):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