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梅+陳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21.1
摘要 斷指再植術手術時間長,對手術精細操作程度要求較高,故手術器械性能和操作精細程度會直接影響手術效果。顯微器械的合理科學使用是保證斷指再植類手術成功的關鍵,這就要求手術過程中護士應具有高度責任心,合理使用顯微器械,以保證手術質量。本文主要闡述顯微鏡、顯微鑷、顯微剪刀、血管夾等器械在斷指再植術中的應用情況和應注意的問題,為今后臨床和護理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 斷指再植術;顯微鏡;顯微鑷;顯微剪刀;血管夾
斷指再植術是指借助光學顯微器械將完全或不完全斷離的指體重新接回原位,將斷離的血管進行重新吻合。斷指再植術要求徹底清創,進行神經、肌腱、骨及皮膚的整體修復,術后進行各方面綜合治療,使患者指體恢復血液循環,重新成活、恢復功能。斷指再植術對于手術精細程度要求較高,對顯微儀器的要求非常精細。1965年,Kleinert最早應用放大鏡接通手指血管,同年7月日本的Komatsu和Tamia成功進行了全球第1例斷指再植術,1966年我國陳中偉院士進行斷指再植術成功。
手術方法
患者就診后,應立即對斷指進行清潔、包扎、止血處理,并用6~8層無菌紗布包裹后置于冰箱中干燥冷藏保存,但切勿置于冷凍層,嚴禁斷指接觸酒精、生理鹽水、消毒液等物品。在6 h內對患者進行斷指再植手術,以提高斷指成活率。所用顯微器械有顯微鏡、顯微鑷、顯微持針器、顯微剪刀、血管夾、血管縫線、沖洗針頭等。本手術使用的顯微鏡為光學顯微鏡,手術全程在鏡下完成;顯微鑷在本手術中用于夾持軟組織;顯微持針器在斷指再植術中主要用于夾持縫針來縫合組織;顯微剪刀用于細小血管或較大血管、神經的柔和牽離。以上儀器與血管夾、血管縫線配合使用,并于手術操作后做嚴格消毒處理。在顯微鏡下對患者斷指清創處理,應注意在顯微鏡下進行嚴密觀察,避免誤將陷縮在皮下組織的血管和指神經切除;然后進行骨與關節的固定,用微型螺絲固定或骨釘髓內固定;之后在顯微鑷、顯微持針器、顯微剪刀、血管縫線配合下,進行肌腱縫合、血管縫合、神經縫合和皮膚縫合。
護理
術中應密切注意患者血液循環情況,在顯微鏡下嚴密觀察血管是否接通。進行嚴格的術后護理,對再植指血運情況進行觀察:①顯微鏡下觀察指體色澤:由于遠端指體血管已失去神經支配,故全部處于擴張狀態,所以再植斷指的色澤比正常指紅潤。②指體溫度:術后常規應用皮膚測溫儀進行接觸檢測,并即時記錄。③毛細血管充盈情況:再植術后數天內指體比正常指體紅潤,毛細血管回充盈現象比正常指明顯。④指腹張力:再植指的指腹張力應屬于正常,大致同健指或略高于健指,稱指腹飽滿。⑤指端側方切開放血:指端側方切開放血,觀察出血情況,可簡單、有效地鑒別是否有動、靜脈循環障礙。此外,應指導患者主動運動患側手腕關節、健指的指間關節與掌指關節,訓練患者手指靈活性、協調性和精確性,進一步促進患者康復。護理人員還應對患者實施按摩治療,加強促進血液循環作用,加強患者關節屈伸程度,幫助患者盡快恢復手指功能,達到手術效果。此外,按摩治療還可以達到緩解患者術后疼痛效果。患者術后應進行定期復診和隨訪,觀察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情況,并于術后3周進行肌電圖檢查。此后每3個月復查1次,每隔2個月對患者進行隨訪調查,隨時了解患者斷指恢復情況,給予相應功能鍛煉指導。
結論
如何吻合血管,保證血管吻合口通暢、合理應用顯微器械、加強護理人員操作培訓是斷指再植術成功的關鍵問題。此外,如何提高斷指再植后的存活率,降低圍術期并發癥的發生率,達到促進護理質量提升的目的,值得臨床醫師和護士進一步關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