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明洋

摘要 目的:探討腹腔鏡下低位直腸癌手術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經的臨床應用。方法:收治接受腹腔鏡低位直腸癌手術患者76例,分成保留組和非保留組,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保留組患者的排尿功能異常率低于非保留組;保留組患者進行SDS和ADL測試時,也會有更好的表現。討論:在腹腔鏡下低位直腸癌手術當中,保留患者的盆腔自主神經,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都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 腹腔鏡;低位直腸癌;盆腔自主神經
資料與方法
2012年1月-2016年2月收治行腹腔鏡下低位直腸癌手術患者76例。所有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之前,都進行了嚴格的病理確診,均被確診為低位直腸癌,并無其他并發癥的存在。同時我院根據Ducks分期對患者的患病程度進行了區分,其中直腸癌A期患者22例,B期患者36例,C期患者18例。患者中男53例;女23例。發病年齡56~83歲,平均(67.3±6.4)歲;患病時間1~3.5年,平均(23±0.9)年。針對本次研究的主要內容,將患者平均分到兩個小組當中,保留組與非保留組各38例患者。
研究方法:保留組的患者在進行手術時,手術醫生要保留患者的盆腔自主神經,而在為非保留組的患者進行手術時,則不保留其盆腔自主神經。在手術中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腫瘤切除。在手術之后的1個月和手術1年之后,對患者的排尿異常情況、心理狀況以及活動能力等進行相關檢查與測試。
評價標準:①針對患者的排尿異常情況:患者在手術治療之后的1周內,如果無法進行正常的排尿,則可被判定為排尿功能異常;如果患者在進行手術之后,能夠進行正常自主的排尿,則可被視為排尿功能正常。本次研究分別在手術1周后、1個月后以及1年后對患者的排尿功能進行了細致檢查。②在進行心理狀況評測時所選用的評分標準為抑郁自評量表(SDS):此測量的標準得分53分,即患者的評分達到53分以下時,就可以被判定為有抑郁傾向;53~62分被視為輕度抑郁;63~72分被視為中度抑郁;分數超過72分的患者則可被視為患有重度抑郁。在手術治療的1個月后和1年后分別為患者進行測試。③在對患者進行活動能力的相關測試時,選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ADL)作為主要的評定方法:這種方法能夠對患者的生活運動能力以及患者的自理能力進行相對準確的評價。此評分標準的滿分100分,如果得分≥60分,則認為患者已經具備了生活自理的能力,并且能夠正常活動;如果患者的得分在40~60分之間,則認為患者的生活需要幫助;如果得分在20~40分之間,則認為患者需要很大的幫助;而如果得分<20分,則認為患者的生活完全需要幫助。在接受手術治療的1個月后和1年后分別為患者進行測試。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21.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患者在手術治療之后的排尿功能情況:在進行手術治療之后,對患者的排尿功能進行了全面檢查,并將手術1周之后還沒有恢復排尿功能的患者視為排尿異常。通過對兩組患者進行排尿功能的檢查,保留盆腔自主神經的患者在手術之后的1周出現排尿異常情況的概率較低;在手術1個月之后,兩組患者的排尿功能異常的情況變化不大;在手術1年之后,保留組所有患者的排尿功能基本完全恢復,而非保留組還有部分患者的排尿功能沒有恢復。并且保留組患者的功能恢復率達到了100.00%,非保留組的患者只達到了76.19%,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患者在手術之后的心理狀態以及活動能力情況:在不同時期對患者的心理狀態以及活動能力進行了測試評分。兩組患者的SDS評分有所差別,保留組患者在手術1個月之后的SDS評分已經達到了標準評分以下,而非保留組的患者則已達到了輕度抑郁;手術1年后,兩組患者都在標準以下,但保留組的患者分數更低。患者也進行了ADL評定,1月之后的兩組患者評分基本相同;但在1年之后,保留組患者的評分則更高,見表2和表3。
討論
直腸癌是當前我國發病率較高的腫瘤性疾病之一,治療方法多是應用手術切除癌變組織,但這種治療方法卻只能減緩患者的癥狀,治愈率是非常低的。雖然手術是治療直腸癌的主要方法,但是在手術時,盆腔自主神經功能的保護也是我們需要重視的問題。通過本次研究,我們可以發現,進行手術時保留患者的盆腔自主神經,導致患者出現排尿異常的概率相對較低,而且在長時間的休養之后,患者的排尿功能可以基本恢復正常。這也就說明保留盆腔自主神經能夠有效幫助患者恢復排尿功能,而且效果很可觀。對患者進行的心理狀況和活動能力的測試顯示,保留盆腔自主神經的患者也會有更好的評分。總體來說,在腹腔鏡下行低位直腸癌手術當中,保留患者的盆腔自主神經,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都有一定的幫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