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5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官網宣布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其中,黃胸鹀(俗稱“禾花雀”)的評級從“瀕危”升為“極危”。“極危”,意味著其野生種群面臨即將滅絕的概率非常高。紅色名錄寫明了評級提升的理由:跡象顯示,該物種數量總體下降速度超出此前想象,并且在過去11年間變得非常迅速。在中國,為食用而對禾花雀進行的非法誘捕是主要威脅。
在2004年之前,黃胸鹀還被列為“無危”,至今只有短短的13年,黃胸鹀經歷了從“近危”、“易危”、“瀕危”,如今到“極危”的程度,速度之快令人驚詫。上一次引起大眾關注的物種滅絕事件,則是穿山甲。究其原因,跟“禾花雀”的命運一樣,都是被國人吃滅絕的。
將一個在地球上生存億萬年的物種吃到瀕危乃至滅絕,這是一個非常可悲甚至恥辱的結局,我們應該檢討和反思,如何將“吃貨”的戰斗力轉換成保護物種的動力。
在我們的飲食習慣、食補文化里,存在諸多與現代文明理念相悖的糟粕,因此,需要重新審視我們的飲食文化、傳統習俗,剔除那些落后愚昧的觀念,用科學思維去看待物種資源,拒絕做一個毫無底線原則的“吃貨”。政府也要完善法律法規,嚴厲打擊濫捕濫吃野生動物的行為。
——江德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