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平 文玲梅 楊濤 張枝盛 李陽 趙鋒



摘要:目前稻蝦模式發展規模越來越大,因養殖水平參差不齊,過量投喂飼料現象嚴重,從而增加了養殖水體富營養化風險。試驗采用微生物營養料替代部分飼料投喂,結果顯示添加微生物營養料后,小龍蝦產量折算每公頃平均增產139.5 kg,且能提高養殖水體pH、增加水體溶氧量0.15 mg/L、降低氨氮含量0.09 mg/L、降低亞硝酸鹽含量0.006 mg/L,但增加了總磷含量,平均增加量為0.17 mg/L。表明微生物營養料可穩定維持養殖水體pH在弱堿性環境,增加了水體溶氧含量和降低水體中氨氮、亞硝酸鹽類物質含量,為小龍蝦健康生長創造了適宜的水體環境,同時提高了小龍蝦代謝強度,促進了小龍蝦攝食量增大,加快了其生長速度。
關鍵詞:蝦稻共作;微生物營養料;水質;產量
中圖分類號:S966.12;S963?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8)23-0121-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23.028?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稻蝦共作模式是近幾年在湖北及周邊省份快速發展起來的一種稻田高效生態種養模式,該模式充分利用稻田水面、土壤和生物資源,發揮了不同物種間資源互補的循環生態效應[1],實現一水多用、種植養殖結合[2],既促進稻田增產增效,又凈化稻田養殖水體,提高了農產品品質。但在實際生產中,生產者為了追求養殖效益,過量地投喂養殖飼料,未被小龍蝦取食的部分便分解殘留于養殖水體中,同時小龍蝦排放的糞便中亦含有一定量的氮磷營養元素排放到養殖水體中[3],導致稻田養殖水體中氨氮、亞硝酸鹽及磷含量都高于單作水稻田[4],雖有利于水稻生長,但同時也增加了養殖水體富營養化風險。
為此,本研究即采用一種微生物營養料代替養殖配合飼料,探討其投喂后對養殖水體水質及小龍蝦產量的影響,以期為改善稻蝦共作模式養殖水體提供可行參考途徑,對稻蝦共作模式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試驗用克氏原螯蝦(小龍蝦)由咸寧市通城縣海天小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提供,試驗用微生物營養料(合緣蝦寶)由武漢合緣綠色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供試水稻品種為五優463(晚稻)。
1.2? 試驗設計
試驗在咸寧市通城縣海天小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通城縣關刀鎮關刀村)基地進行,選取兩塊相鄰的稻蝦共作田,面積各0.43 hm2,試驗設置處理組和對照組,不設重復。兩組均于2017年4月26日投放蝦苗100 kg,飼料投喂方式為:4月、5月、6月按小龍蝦體重的3%~5%投喂配合飼料,7月、8月、9月、10月按小龍蝦體重的0.8%投喂配合飼料。對照組只投喂配合飼料,處理組在小龍蝦蝦苗下田前3 d按52.5 kg/hm2施入微生物營養料,以后每7 d施入1次微生物營養料,施用微生物營養料時投放對照組蝦稻田70%的飼料(相當于減少小龍蝦配合飼料投放量30%),試驗處理時間從2017年4月26日至10月31日。
試驗組和對照組水稻種植統一按高產栽培模式進行。
1.3? 試驗方法
1.3.1? 水質采集、測定? 試驗水樣采集時間為5—10月,每7 d采集1次水樣,采集時間為上午投餌前在離水面15 cm處采樣,水樣采集及處理參照GB/T 12999-91標準[5]。水質檢測指標包含:pH、溶解氧含量(DO)、水體透明度、氨氮、亞硝酸鹽、總磷(TP)。其中水體pH用YSI-B4型便攜式酸堿度計測定;溶解氧含量DO采用YSI溶氧儀現場測定;水體中的總氨氮(TAN)含量采用奈氏試劑法測定[6];亞硝酸鹽含量采用鹽酸萘乙二胺比色法測定[6],總磷(TP)采用堿性過硫酸鉀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6]。
1.3.2? 小龍蝦產量? 小龍蝦產量計算為處理區與對照區各投放20個地籠捕撈小龍蝦,捕撈時間為2017年6月8—30日,每天稱量記載捕撈量。
1.4? 數據處理
數據采用Excel 2000和DPS 9.01進行處理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增施微生物營養料對小龍蝦產量的影響
由表1可知,試驗組用合緣蝦寶替代30%飼料喂養60 d,試驗組合計產量較對照組增產60.5 kg,折算每公頃平均增產139.5 kg,增產幅度17.4%。
2.2? 微生物營養料對養殖水體水質的影響
2.2.1? 對養殖水體酸堿度、溶解氧及透明度的影響? 由表2可知,試驗組5—10月,pH變化區間為7.22~7.66,變化極差為0.44,變異系數2.56%;對照組pH變化區間為6.99~7.58,變化極差為0.59,變異系數2.88%;即增施微生物營養料后養殖水體較未施用的對照組酸堿度較穩定,且都保持在弱堿性,較對照組更利于小龍蝦的生長。5月、7月、9月和10月,微生物營養料處理組水體的pH均高于對照組,其中,9月和10月試驗組水體pH極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而9—10月為小龍蝦繁育時期,此時弱堿性水質更利于小龍蝦早繁快繁,為來年大規格龍蝦早上市打下基礎。
處理組溶解氧均值較對照組高0.15 mg/L,在5月和8月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達顯著水平,而5月和8月正是稻蝦共作模式中水體溫度變化最大的時期,此時水體缺氧將直接導致小龍蝦病害高發,因此施用合緣蝦寶后可有效增加水體中溶氧含量,提高小龍蝦代謝強度,促進小龍蝦攝食量增大,加快生長速度。
處理組較對照組水體透明度增加1.84 cm,且在5月、6月、7月、9月和10月5個月份均極顯著高于對照組。水體渾濁透明度低一般由于水體較瘦、缺肥導致,透明度低,藻類光合作用強度低,產氧少,導致水體的溶解氧低,使得養殖水體物質的循環受阻,氨氮和亞硝酸鹽由于得不到充足的溶氧而不能快速轉化為無毒物質,從而對小龍蝦生長造成影響。因此,增施微生物營養料可一定程度改善稻蝦共作模式中水體透明度,為小龍蝦生長創造更好的水體環境。
2.2.2? 增施微生物營養料對養殖水體氮磷及亞硝酸鹽含量的影響? 養殖水體中氨氮、亞硝酸鹽、總磷等含量過高會導致小龍蝦組織缺氧、攝食量下降、抗病性降低,最終導致生長速度緩慢甚至死亡。由表3可知,增施微生物營養料后試驗組水體氨氮含量較對照組降低0.09 mg/L,降低幅度28.1%,在6月、9月和10月三個時間段差異達顯著水平。亞硝酸鹽含量在兩處理間表現為試驗組較對照顯著降低,試驗組較對照組平均降低0.006 mg/L,降低幅度為27.3%。總磷含量在兩個處理間表現為增施微生物營養料增加了養殖水體中總磷含量,平均增加量為0.17 mg/L,即增加了養殖水體富營養化的風險。
3? 小結
目前稻蝦模式發展迅速,規模越來越大,養殖水平也參差不齊,大部分養殖戶為追求小龍蝦養殖效益而過量投放飼料,而根據“百分之十”理論[7],投放的飼料只有10%能被小龍蝦取食利用,未被吸收利用的飼料直接進入養殖水體,飼料是由礦物質、有機物和水組成的, 富含N、P等元素,過量的飼料進入養殖水體引起水體中的N、P濃度嚴重超標,進而會加速養殖溝中藻類和浮游生物的繁殖,形成水華或是赤潮,水中的溶解氧被大量消耗[8],直接影響到稻蝦模式健康可持續發展。
本試驗通過增施富含微生物菌劑的營養料,可穩定維持養殖水體pH在弱堿性環境,為小龍蝦健康生長創造了適宜的水體環境,同時增加了水體溶氧含量和透明度,提高了小龍蝦代謝強度,促進了小龍蝦攝食量增大,加快了生長速度。但數據顯示微生物營養料對水質調控方面在降低氨氮和亞硝酸鹽含量的同時也增加了水體總磷含量,分析原因可能與養殖水體pH增高、微生物活性增強, 促進生物攪動、礦化作用從而促使沉積物磷釋放而導致[9],建議施用微生物營養料期間控制含磷類投入品的施用量,以降低水體富營養化風險,同時進行多品種混養,充分利用空間和餌料,種植水生植物控制水體和沉積物中N、P含量等。
參考文獻:
[1] 蔣春琴,鄧? 蕾.蝦稻連作與常規魚混養水質對比試驗[J].當代水產,2017(10):9-11.
[2] 曹湊貴,蔡明歷.稻田種養生態農業模式與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
[3] 劉卿君.秸稈還田與投食對蝦稻共作水質的影響[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7.
[4] 陳飛星,張增杰.稻田養蟹模式的生態經濟分析[J].應用生態學報,2002,13(3):323-326.
[5] 國家環保總局.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
[6] 雷衍之.養殖環境水化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
[7] 陳鳴釗,丁訓靜,許京懷.用生態環境再改變理論研究湖泊富營養化治理方法[J].水科學進展,2003,14(3):323-327.
[8] 何志強.水產飼料對水產養殖的影響[J].北京水產,2006(3):48-50.
[9] 吳代赦,熊? 卿,杜俊逸.水產養殖對水體富營養化影響[J].江西科學,2009,27(4):617-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