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玥琦
(江蘇省蘇州市平江新城實驗小學校)
1.從新教材編寫結構變化來看。教材作為課程的載體,即使在現代高速發展的技術背景下,教材依舊在課堂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小學數學教材的編寫研究越來越受到關注,現階段小學數學使用的新教材在編寫內容上有很大的改動,為了能夠幫助教師進一步明確教學方向,有必要針對教材編寫的特點展開研究。作為教師,需要有教材研究意識,要重點關注教材編寫發生的變化,只有分析清楚教材編寫的特點才能真正理解教材編寫的意圖,明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以便更好地展開教學。
在教材編寫過程中,一般在教材結構和內容排版上會遵循一定的原則,編者會根據處于這個年齡段學生的學習模式,以及接受新知識的能力進行編排,這些都是編者在編寫教材前需要進行的調查研究。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學科的教學重心和培養目標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進而在教材結構、內容編寫方面也有了相應的變化,因此,需要教師認真解讀教材,分析產生變化的原因,這樣才能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具針對性,幫助教師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并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相比國外發達國家的教材編寫研究來看,我國在教材編寫特色發展上比較滯后,自新課改以來,教材融合了現代信息技術,符合學生的心理規律和認知規律,能夠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特色和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數學問題,如何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數學教學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有研究表明,數學課堂是針對數學任務組織和策劃的教學活動,而數學教材作為問題的主要來源,學生在課堂中有80%的時間是花在數學任務上的,我國的數學教材主要由正文、數學文化內容、數學問題、例題、練習題、習題等構成,這些數學問題雖然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部分,但是其并沒有給學生的學習和思考提供相同的學習機會。由此看來,需要對這些數學問題進行分類。例題作為小學數學問題的主要構成,一般來說,例題是問題及標準答案的結合,是聯系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的紐帶,從心理角度來看,數學教材中的例題對學生的學習和遷移有促進作用,呈現出的不同問題類型及解答直接影響到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傳統的數學教科書由正文、例題、習題三部分內容構成,而例題在課堂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是學生對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進行分析、思考、復習和運用的手段,能夠起到示范引領的作用,新教材中的例題是編者經過精心挑選的典型性題型,對于學生理解本節課的內容是十分重要的,而且相比舊教材來說,例題量增加,題型也逐漸豐富。
2.從例題編寫的特點來看。自新課改以來,我國小學數學已經逐漸形成較為穩定的特點,尤其是在教材例題編寫中可以體現,這些特點為構建文本分析維度提供了思考方向,例題是數學教材屬性的集中體現形式。從內容上分析,盡管數學課程的大綱在近幾年發生了變化,但是總體來看,小學階段的數學教材仍舊是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注重歸納總結及計算的準確性,并且具有與時俱進的發展過程。
重視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是用舊知來引出新知,注重學生的解題思路和答題技巧、方法,以典型題型為例,重視學生對于新知識的理解,及時鞏固所講的知識,組織并督促學生進行課后練習。有學者認為,當前我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重點培養的是學生的自學能力,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引領作用,重視教材內容,在新內容講解時,主要以談話為主,在談話中由教師提出本節課的問題,一般以一問一答的方式展開,但是這種方式往往是單向交流,學生很少有提出問題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另外,教師在鞏固復習過程中,會給學生做一系列模仿性的練習題,尤其注重課堂上的變式練習,但是盡管這種變式教學方式的延伸范圍廣泛,在例題和練習設計中針對問題進行知識拓展,但總的來說,我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占主導地位,通過探究教學、啟發式教學、變式教學的方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新知,尤其重視一題多解、多題一解的教學策略。另外,例題在編寫中很多問題都是來源于實際生活,師生以談話的方式進入教學,模仿例題練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尤其受到重視。
1.小學數學例題的編寫主要是為了方便教學,利于學生理解,最終培養學生數學問題分析、解決的能力,我們主要從單個例題及不同例題間的聯系這兩個方面對新教材中例題編寫特點的文本分析展開敘述。首先,單個例題的編寫特點主要體現三個維度:外在、內在、學習方式引導方面的編寫特點。首先,例題篇幅是編寫外在特點的一項內容,主要描述例題在教材中所占頁面長度,一般不考慮例題間的符號、圖形等產生的差異,在統計時需要通過測量、計算等方式分析出平均每道例題所占正文長度的比例,這樣可以給出例題在教材中的輪廓,從數據上可以看出例題編寫在教材中的重要性。另外,可以比較不同年級的數學教材中例題所占的比例差異,也可以比較不同課時內容間的差異。在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8頁中,有關除法和余數的一道例題就占據了整個頁面,可見當前數學例題在教材編寫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2.數學課程教學中的情境創設和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實際問題一直受到關注,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學以致用。例題教學中,必須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經驗作為基本點,引起學生的注意,將數學問題與學生的興趣結合在一起,這種情境認知式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構建新知,使枯燥的理論知識生活化,這樣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和生命力。另外,數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介紹一定的知識背景,并啟發他們進行思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和尋找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的例題中,如下圖所示,在講解乘法和加法的內容時,例題中以生活中的購物情境為背景,是符合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征的,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創設生活情境,貼近生活,使得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進行多元化教學是社會發展和當今教育發展的趨勢,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如何體現多元化差異,并且將主流文化與其他文化有機結合起來,是當前亟須解決的問題。主流文化支持者認為,課程中心設置時以占據主導優勢的經驗、歷史、觀點作為參考即一元化課程,不僅對于主流文化之外的人群產生心理傷害,而且會對主流人群產生負面效應,不利于自身文化觀念的發展,尤其對于主流文化之外的人群來說,會認為課程在內容設置中并沒有考慮別的文化,很容易形成自卑感,引發文化沖突。因此,要進行多元化教學,需要綜合考慮教材的選材內容,但是在實際中,教材在編寫上沒有注重農村和城市情境的平衡,例題編寫有所屬的情境傾向。對于農村學生來說,很少接觸到游樂場情境、超市情境等,這類素材的挑選并不能很好地激發農村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反而會影響其學習效果。教材體現的城市化傾向是當前教材編寫的問題之一,例題是小學數學教材重要的編寫內容,需要平衡這種城市情境和農村情境。比如,在二年級下冊的例題2中,給學生展示了植樹的主題,對學生來說也是給予潛移默化的教育,能夠體現例題的多元化教育功能。
4.小學數學教材編寫內容中有的包含一些插圖,插圖不僅可以豐富教材內容,還可以提高視覺效果和教學效果,尤其是有效利用插圖有助于學生的記憶。比如教材中有些例題采用示意圖的形式展示,有研究發現,示意圖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解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梳理,便于理解。相比傳統的數學教材,新教材更注重圖文結合,豐富了教材色彩,但是部分插圖在設計時并沒有精心構思,也不能從圖片很好地傳達信息,主要是編者沒有深入研究插圖的內容和分類所造成的。在例題編寫內容上可以適當插入圖片,需要與教學內容有直接聯系,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不宜過多,這樣會讓學生喪失學習動機。一般來說,例題中插圖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可以輔助學生分析例題中的問題。另外,圖片中所含的數學信息也是例題的主要構成部分。比如在三年級下冊83頁試一試第一題中,以黑板為素材,有幾名同學在討論黑板的面積大小,目的是利用生動的插圖,讓學生能夠結合生活實際,鞏固面積計算這一內容。
5.為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增強他們的創新性思維意識,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方法技巧的運用,在小學數學教材例題中,往往給羅列了多種解題方法,而且這種一題多解的問題解法有助于調動學生的興趣,加深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知識探究能力。比如在蘇教版教材中,很多例題都給學生提供了2種以上的解題思路。比如在四年級下冊中,如下圖所示,為了讓學生學會思考問題,給學生提供了三種解題思路供參考。

小學新教材的編寫質量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教材結構進行了靈活調整,例題在課堂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是學生對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進行分析、思考、復習和運用的手段。從例題的文本分析框架構建來看,教材例題涉及情境創設以及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實際問題,能夠體現多元化教育功能,在例題中采用插圖的形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為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會給學生提供多種解題思路。
[1]王建磐.中國數學教育:傳統與現實[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08-18.
[2]孔秀,宋乃慶.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雙基教學:現狀與反思——基于“國培計劃”小學數學骨干教師研修班的調查[J].課程·教材·教法,2013(2):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