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虹

“這不是一條普通的圍巾,”上海浦東中醫藥協會副會長兼副秘書長、浦東中醫藥文化專委會主任委員范慧敏教授一邊展開佩戴的圍巾一邊對《環球時報》記者解釋,“圍巾上面展示的是中醫導引的概念。中醫導引是在中醫臟腑經絡、氣血陰陽、精氣神等理論指導下,形體運動、呼吸吐納、精神調節相結合的運動方法。”除此之外,國內市場近來出現越來越多富含中醫藥元素的文創產品,如含中藥成分的圍巾、“中藥點心”、中醫藥連環畫等,將中醫藥文化悄然帶進人們的生活。
據范慧敏教授介紹,剛剛出版的“畫說中醫藥文化”系列叢書包含《中醫史畫》《養生新畫》《藥膳趣畫》三本分冊,用深入淺出的文字、形象生動的畫面勾勒出中醫史、中醫藥膳全貌,幫助讀者理解中醫文化內涵。書中還采用中英文雙語注解,拉近了不同文化人群的距離,可有效助力中醫藥文化走向世界。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連環畫項目傳承人羅希賢表示,這套叢書是連環畫和中醫藥的跨界,用連環畫來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醫藥文化故事。
“中醫藥的國際傳播需要文創產品”,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創會主席兼秘書長李振吉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現階段面臨的問題是需要傳承和創新,以前主要靠講座等較為簡單直接的形式,無法很好適應當下人們的生活需求。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中醫藥的傳播方式必然要發生改變。李振吉表示,中醫藥作為一種特殊的醫學體系不僅外國人聽不懂,很多中國人也聽不懂。比如中醫講的“上火”,外國人以為是著火了,至于陰陽五行、臟腑經絡、氣血津液更是“蒙圈”。如何將抽象的概念變成直觀的形式,讓人們更好地理解、傳播中醫藥文化?文創產品就是一個很好的手段。李振吉說,“我們在海外推廣中醫藥的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很多人不知道中醫,卻知道韓醫,因為他們看過《大長今》,這就是文化的力量,也是文創產品的重要所在。”另一方面,中醫藥和文創的結合也擴大了文化產業市場,“中國文化在全世界的傳播,第一個載體是中餐,第二個載體就是中醫藥文化。有一項針對國人的調查顯示,只有30%的受訪者表示對中醫藥有過體驗。對外
國人來說更是無從談起。這就需要文創產品成為中醫藥國際傳播的載體”。李振吉表示,中醫藥文創產品日后會率先在海外廣大的中醫診所進行推廣,也會作為禮品贈送給外國朋友。
上海的相須文創是一家致力于中醫藥文創產品設計、研發和生產的公司,該公司CEO彭浪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他們開發的文創產品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一是原創中醫藥文創圖書及相關衍生產品,諸如手賬、日歷等;二是本草系列產品,包括本草輕食、本草茶飲等,即選用“藥食同源”的本草配方,將不健康的高糖高油的西點等改造成健康的美味。還將本草與服飾相結合,將本草染料的藥效帶進織物,不僅不傷膚,無污染,還能起到祛邪抑疾的作用。
不過,中醫藥文創產業目前還存在不少問題。范慧敏認為,中醫文創產品缺乏響亮的品牌,層次不夠高,從理念到設計、產品、包裝大都比較低端。此外,還要把中國傳統文化嵌入到產品中,增加時尚元素,這樣才能更好走向國際市場。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桑濱生在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2018年分支機構會長級會議上指出,中醫藥文創產品目前存在三個“不夠”,一是能為大眾廣為接受而具有代表性的中醫藥文創產品不夠;二是缺乏復合型人才,醫學人才和文創人才的跨界融合不夠;三是中醫藥文創產品同質化嚴重,很多產品內涵不夠深入。▲
環球時報2018-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