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按病種付費將全面推開
2018年,按病種付費將全面推開。近日,廣西、浙江、四川、河南等多個省份密集發布擴大按病種收付費范圍的通知。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近三分之二的省份已經實施或正試點實施按病種收費。業內人士表示,這一變化意味著我國醫改正邁出實質性一步。
按病種收費,即患者入院后,按病種治療管理流程接受規范化診療,達到臨床療效標準后出院,在這個過程中發生的診斷、治療、手術等各項費用,都一次性打包收費。醫院按此標準收費,醫保基金和參保患者按規定比例付費。從各省目前落實情況來看,推出的看病“打包”套餐均覆蓋百余病種,且多為常見病。“以急性單純性闌尾炎為例,此前濟南公立三甲醫院的治療費多在12000元以下浮動,而按病種收費則降到了一萬元。
此舉目的是為了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希望醫院在保證醫療質量的情況下主動控費,實現醫保的可持續發展。隨著深度老齡社會的步步逼近,收少支多將成為醫保基金的新常態。事實上,目前對于醫保部門而言,開源空間并不大,費用控制也就成了醫改一條必經之路。
2 國家癌癥中心發布排名前十癌癥肺癌居于前列
中華醫學會第十四次全國放射腫瘤學學術年會公布,目前我國排名前十的癌癥,無論是發病率還是死亡率,肺癌皆居于前列,胃癌緊隨其后。好消息是,這些癌癥的早期診斷率已經明顯提升。
根據國家癌癥中心的數據,男性肺癌發病率最高,胃癌、肝癌、食管癌、結直腸癌等緊隨其后;女性乳腺癌發病率最高,肺癌、結直腸癌、胃癌、甲狀腺癌等緊隨其后。從死亡率來說,肺癌排名首位,胃癌第二,接下來依次為食管癌、肝癌、結直腸癌。專家介紹,近幾年我國癌癥譜發生變化,肺癌逐漸代替胃癌,成為發病第一的癌癥,并且死亡率高。但是,肺癌本身也有了新變化。
專家表示,從正常細胞發展到危及生命的惡性腫瘤,大多會經歷癌前病變階段,而從癌前病變發展成為侵襲性癌癥一般需要1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其中癌前病變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可逆性。如果能夠在癌前病變階段“做文章”,就可能有效地阻止侵襲性癌癥的發生。
3 全球首家神經疾病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落戶北京天壇醫院
2017年12月22日,全球首家“神經疾病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掛牌成立。人工智能應用在神經疾病預防、診療、預后和康復等階段,都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未來將在神經疾病醫療領域帶來一場顛覆性的“技術革命”。專家表示:“中心的成立將提升我國神經學科的整體水平,并有助于保持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先進地位。”
“人工智能系統通過對海量疾病信息的深度學習,持續提升疾病的診斷效率,診斷準確率可達到95%以上,相當于一個高年資主任醫師級別的水平。”基層醫院未來接入該系統后,相當于引進一名擁有國際領先技術的專家,患者不必擠到大城市、大醫院,在家門口就能獲取高品質、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這將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4 國家衛計委稱流感活動高峰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近期流感患者持續激增。近日,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預計流感活動高峰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焦雅輝強調,從臨床癥狀上來講,今年的流感與以往沒有特別的特異性表現。但今年的顯著特點是,除了有乙型流感感染的患者以外,還合并了甲型的幾個亞型病毒感染,例如甲型H3N2、甲型H1N1。流感之所以在2018年備受關注,且醫院兒科、成人門急診診療壓力較大,主要是因為部分流感患者是甲型和乙型的混合感染,個別病例較為特殊,患者發病比較急,發展成為重癥流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