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敏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蓖瑫r,“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敝挥凶寣W生走進課文,潛心閱讀文本,才能內化感悟;大膽的討論交流之后,感悟才有了外化的渠道;即時課堂寫作,又再次強化了學生的感悟,這樣閱讀教學的課堂才是高效的。
關鍵詞:語言感悟能力 文本閱讀 討論交流 課堂寫作
一、潛心閱讀文本,內化感悟
陶行知先生在新教育的方法論述中曾說,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想法設法“喚起興味,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白x”,一定要落到實處,是學生發自內心地走進文本,與文本直接對話。根據不同閱讀實踐目的,讀書的形式可設計多樣:自由讀、指名讀、分組讀、比賽讀、齊讀等,讓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走進文本,與文本、教科書編者產生深層次的對話。
教學《狼和鹿》一文時,布置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畫出描寫凱巴伯森林景色的句子,想象文字描寫的畫面,讀好句子。在交流環節中,學生都將目光聚集在文章開篇描繪的“一百多年以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边@一句,也都能結合畫面想象,競相讀出自己的感受,但對第3自然段“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這一句所描繪的景象,顧及的同學就明顯少了。于是,我馬上引導學生對比讀書:是啊,一百多年以前的凱巴伯森林如此之美,可是一百多年過去后呢?森林的美景依舊嗎?學生們若有所思,于是趁勢要求學生再次潛心讀課文,學生們有了抓手,很快就找出了凱巴伯森林景色的變化,交流也明顯活躍了起來??梢?,并不能說學生不會感悟,只是暫時的一層迷霧遮住了他們明亮的眼睛,而挑破這層迷霧的利器恰恰就是——讀書,可見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十分有道理的。
二、大膽討論交流,外化感悟
讀懂了是感悟內化的過程,如何將自己內心的感悟具體明確地表達出來這則是一個外化感悟的過程。同樣,我們必須將這一過程高度地重視起來。
在教學“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時,我帶領學生一起去體會湯姆釣上這條“從未見過的大鱸魚”時溢于言表的欣喜之情。此時,學生都把自己想象了成了手中握著這條大鱸魚的湯姆,讀起書來特別帶勁。就在這時,爸爸低沉的聲音響起來:“孩子,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此時,學生們中間出現了異樣的聲音,是呀,“為什么?”“……”爸爸有爸爸的理由,湯姆亦有湯姆的想法。于是有的同學認為可以不放,而另一些同學則認為這條魚必須放,且都各有依據,如鯁在喉,不吐不快。于是,我將認為魚可以不放的學生分成一組,必須要放的同學分為二組,兩組同學在課堂展開激烈的辯論:一組同學抓關鍵點說服爸爸,“四周空無一人,就算不放也并無人知曉?!闭f得不無道理,接著又補充道“這條魚如此難得,放了多可惜呀!”另一生馬上接到“是啊,是啊,大不了下不為例?!苯醢蟮恼Z氣,的確有幾分說服力,但二組同學據理力爭,認為這魚必須放,“不管有沒有看見,這魚都要放,因為我們必須遵守規定!”接著列舉了生活中常見卻又值得大伙深思的事例,如過馬路、未經別人同意想拿別人的東西的時候……一組同學聽了不由得點頭默許,最終,在大家的盡情辯論中,同學們一致認為這魚還是必須要放!
三、即時課堂寫作,強化感悟
學生讀了,也討論交流了,是否閱讀教學的課堂就戛然而止了呢?我覺得不是,當下,多數的教師將課文挖得太深太細,課堂上既要面面俱到更要精彩不斷,于是40分鐘的課堂被老師全數占盡。如果能將寫作的方法穿插在課文講解中滲透并能當堂練筆,那是不是效果要好得多呢。
《語文課程標準》尤其注重語言運用,同時明確指出:“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系,善于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在執教《海底世界》第3自然段“海底動物各有各的活動特點?!苯處煄ьI學生體會海底動物特點時不忘讓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將這些特點寫具體的,并不失時機地出示: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等一系列寫作方法加以指導,啟發寫作注意點,接著播放一段展示海底其他動物活動特點的直觀錄像,待學生欣賞完,請學生選擇錄像中一種令自己印象刻的動物,運用剛才學到的寫作方法,寫出它的活動特點,由于指導到位,且在課堂內動筆、評講,有效地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結合起來,學生們有法可依,紛紛有話說,有內容寫,于是一個個海底動物的活動特點躍然于孩子們的筆下。有效地將課堂寫作與閱讀教學結合起來,必然是教好習作的最佳路徑,也終將是提升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的一劑良藥。
高效閱讀教學是語文課堂發展的必然,相信高效的閱讀教學一定會在教學的百花園地里綻放出奪目的光彩!
參考文獻:
[1]牛衛紅.論小學語文課堂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11,(02).
[2]肖玉玲.通過閱讀教學訓練語言文字理解能力.學周刊,201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