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鵬
所謂情境教學法,指的就是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結合教材中的具體內容,通過創設形象生動、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教學過程。也就是說情境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將中職生潛在的學習情感引導出來,從而便于我們開展語文教學實踐,提升教學效率。以下筆者就自己的語文教學經歷,談一談具體的操作方法。
一、引發學生思考,創設問題情境
縱觀古今中外,我們不難發現,任何重大的科學成果、學術成就等首先皆源起于質疑。比如我國漢字的演化,首先是“結繩”記事,之后在對發生的事情產生質疑的情況下,才逐漸產生了象形文和甲骨文,再到我們今天看到的簡化字等。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對事物的思考推動了文明的進步和發展。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我們教師也應當積極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自主到教材內外尋找答案,從而避免課堂流于形式,提高教學效率。
比如,在教學《我愛這土地》這首詩時,首先應當讓學生明確這是我國著名愛國詩人艾青的一首代表作,接著在教學中我們便可以針對詩人的創作背景,要求學生對“艾青”這個名字產生些許疑問,讓學生搜索相關的資料,包括艾青的生平簡介、代表作品等等。學生通過課前對作者簡單的了解,才會有可能積極地對詩歌文本產生質疑,比如原文中的重點內容,讓學生思考“暴風雨~激怒的風~悲憤的河流”等詩眼所指代的是什么,從而激發中職學生對文本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的自主閱讀和深入體會,以問題情境提升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運用電教手段,豐富視聽情境
隨著信息技術的逐漸普及,多媒體電教手段作為一種較為新穎的教學方式已受到眾多教育組織者的青睞,其教學的優勢主要在于可以將豐富的文字、具體的圖片以及生動的音頻等信息有效整合在一個個多媒體課件中,以系統、直觀的方式展現出來,創設出一種動態的多媒體教學情境,以豐富學生的感官,提升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優化教學質量。
比如,在教授《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課時,為了直觀、生動地展現出風雪之夜,林沖得知自身遭人陷害,有仇必報的快意豪情,教師可以將與本課節選部分內容相符的影視資料《水滸傳》播放給學生觀看,從而讓學生親身感受到小說人物刻畫的真實性和生動性,與主人公一同打破寧靜的夜晚,體會人世百態。
三、開展課堂朗誦,深入體會情境
語文課堂朗誦,也是組成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部分之一。通過創設課堂朗誦的教學情境,可以有效達到以聲傳情、以情動人的教學效果,讓學生深入體會文學作品所表達的意境和作者的中心思想,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此外,朗誦,還能陶冶人的情操,體會中華語言的博大精深,比如最能展現漢語韻律美的古詩詞、對聯等,其平仄相合、抑揚頓挫等韻調能夠大大激發中職學生的朗誦興趣,在朗誦中感受文學美的熏陶,形成語感,激發想象力。
四、引導實踐活動,構建表現情境
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包涵人物特點的課文,比如人物傳記、小說等,這些都為我們開展課堂情境劇教學做好了鋪墊。而我們教師所需要做的就是扮演好“導演”這一角色,讓學生做“演員”,通過扮演課文中的人物角色,深入體會小說或者其他文學體裁中作者刻畫的人物形象,以及當時的時代背景,將人物扮演得惟妙惟肖、活靈活現,更是間接地培養了中職學生的表演能力,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在實際表演中有效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概言之,中職語文課堂教學在中等職業院校整體課程的設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深化文學內涵的基礎。而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較為廣泛應用的教學方法,可以大大激發中職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寓教于樂,潤物無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汲取語文綜合知識,拓展語文綜合技能,從而實現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作者單位:廣東河源市河源理工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