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潔娜
語言運用與建構、審美鑒賞與創造、思維發展與提升、文化傳承與理解,這四個方面緊密聯結,思維是唯一可以打通其他三個方面的秘密武器,“思維發展與提升”可以促進“語言運用與建構”“審美鑒賞與創造”以及“文化傳承與理解”,而閱讀教學思維訓練也有由低往高發展的階梯式層次,即以知性思維——理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閱讀教學思維訓練的四個層次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
第一層次以知性閱讀思維。在這個層次上的思維主要是記憶。所謂認讀,主要是用視覺來感知和辨認文字的過程。認知性閱讀思維主要是對閱讀材料客觀梳理。表現為:(一)能夠認字、釋詞、通讀課文:(二)能夠復述課文大意或故事梗概:(三)能夠理清課文段落、情節結構:(四)能夠依照課文注釋回答問題。
這些認知在獲得課文意義的階梯上是最低的,這是閱讀教學的第一步要求。目前中學閱讀教學應強調這一層次,因為他關乎語言運用與建構。常見的正音、辨字、釋詞、背誦、默寫……這種記憶力強化訓練是必要的。教師在這一層次上還應該向思維的深層開發而不應停留在單純的字詞死記硬背之上。高明的教師在認知性閱讀教學階段不停留在字詞的記憶和表面理解上,而是訓練學生透過字詞表層去挖掘其深層的、潛在的信息的思維能力,去體味弦外之音。目前這種訓練方式已廣泛運用到中學閱讀教學中,也運用到語文閱讀試題的考試當中,它是語文閱讀教學第一層次中的重點。至于其他方面,如理清情節結構,復述課文故事或介紹大概內容,這種概括能力訓練也十分必要,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很快跨越這一階段。
第二層次理解性閱讀思維。閱讀中的理解能力就是在認知基礎上對課文思想內容與寫法的領會和把握的能力,是認知的發展和深入,是閱讀的關鍵環節。理解過程即思維過程,如果只認讀不理解,就失去了閱讀教學的意義。這一層次要求是:(一)能分析具體問題:(二)能綜合問題:(三)能概括問題:(四)能抽象出文章主旨、作者的意圖。
這一層次已越過了字詞句局部理解和內容的復述階段,進入到閱讀材料中去探索一個個問題。教任何一篇課文,都應使學生達到這一層次的思維水平,這是符合中學生思維發展規律的。初中以上的學生思維能力已進入邏輯概括、抽象思維階段,且隨著學齡增加而加強。根據學生思維心理特點,教師應該把閱讀教學引向深入,在學生知識與經驗基礎上將感知的新信息、新材料、新問題聯系起來,通過聯想、判斷、推理等思維活動去把握閱讀材料內在關系與本質內涵。如《荷花淀》中景物描寫:“要問白洋淀有多少葦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葦子,也不知道。只曉得每年蘆花飄飛葦葉黃的時候,全淀的蘆葦收割,垛起垛來,在白洋淀周圍的廣場上,就成了一條葦子的長城……”,理解的第一層兩個否定句“不知道”正是為了后文的“只曉得”,突出了葦地的寬廣、蘆葦的茂密,白洋淀的美麗富饒理解的第二層祖國山河之美、國土之圣,豈容侵略者踐踏、蹂躪理解的第三層:正因如此,水生踴躍參軍,水生嫂全力支持就有了思想基礎。推而廣之,小說中寫戰爭題材為什么開篇要描寫如詩如畫的白洋淀月下風光?中間伏擊戰場“百畝荷塘”為什么寫得如此美麗多姿?原來都是為表現文章主題的需要。這種閱讀理解由表及里,由局部到全部,學生思考問題亦從表層到深層,由淺度進深度,透過事物表象抓住本質,認識規律,揭示事物間必然聯系,預見發展的趨勢。在理解中訓練了學生思維的廣度、深度、靈敏度。
第三層次批判性閱讀思維。這種思維的重點應放在組織收集、辨析、評估、質疑、反省、包容、反饋性等學習活動中,旨在培養獨立思考和批判反思能力。批判鑒賞是理解的進一步深化,只有具備了批判鑒賞能力,才能在閱讀中作出正確評價,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步步深化。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重點應放在“懷疑、批判、獨見”三個思考點上,教師善于質疑,善于誘導學生生疑,進而進行批判、評價。比如到底愚公“愚不愚”?愚公精神在現代可不可取(《愚公移山》)?李白詩中表現出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和“古來萬事東流水”的態度如何評價(《夢游天姥吟留別》)?閱讀教學實踐證明,學生思維的潛力是很大的,點撥得當即爆發出思想的火花。批判性閱讀思維的培養有個由低往高、由片面向辯證發展的過程,我們不要求學生每發表一種意見都十分正確。長期堅持批判性思維訓練,學生就會從幼稚走向成熟,漸漸煉成一雙“火眼金睛”,其辯證思維能力將達到一定的水平層次。
第四層次.創造性閱讀思維。創造性思維是以解決科學或藝術研究中所提出的疑難問題為前提,用獨特新穎的思維方法,創造出有社會價值的新觀點、新理論、新知識、新方法等的心理過程。閱讀中的創造性思維指離開課文提出或解答超出課文原意之外的新問題的能力,這種思維屬于更高級更復雜的心理過程,它是閱讀思維的最高層次。體現為提出新問題、發展新意見、做出新答案、解決新問題。
創造性閱讀思維能力的培養要在不定勢、不定向的前提下進行,即鼓勵學生多思善想,無拘無束,展開想象,暢所欲言。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在各種思潮的互撞中進發出創造思維火花。教師常使用這些指導策略(一)自己發現問題:(二)多角度想問題,取其最佳者:(三)善于假設推理:(四)接受未成熟現象:(五)討論問題不機械,重變通性。如:你想象自己躺在浮力很大的死海海面上,描述一下悠閑的情景(《死海不死》):把死海交給你,怎么合理開發利用(《死海不死》)?琵琶女在今天該有什么命運(《吾琶琶行》)?這些在閱讀教學中提出的問題難度很高,有教師提出的,有學生發現的,誰也不能作出統一的答案。師生互相討論,各抒己見,在解決高難度問題過程中訓練學生的想象力、思辨力、假設論證力、求同求異思維力。
閱讀思維的四個層次分別表現為不同的水準,每一層次都和其他層次有著明顯差別,但后一層次都是以前一層次為基礎并包含著它的,四個層次聯系起來就成為一條思維鏈,一個思維大系統。教學生閱讀,必須逐級前進而不可跨級。值得再次強調的是,語文核心素養中的“思維發展與提升”,我們不僅要批判性思維,更要建構性思維。
★作者單位浙江定海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