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峰,衛培峰,歐 莉,李 敏,繆 峰
(陜西中醫藥大學,陜西 咸陽 712046)
基于“卓越”視角構建優秀中醫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高 峰,衛培峰*,歐 莉,李 敏,繆 峰
(陜西中醫藥大學,陜西 咸陽 712046)
我國醫學教育部門為促進醫學教育發展,提出“卓越醫生培養計劃”,并在該計劃中特別提出,通過中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使傳統中醫教育重歸精英教育。推出一批全國中醫藥類大學作為“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本文回顧了傳統中醫教育發展歷程,確定中醫卓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向,為試點高校培養中醫卓越人才提供參考。
醫學教育;中醫卓越人才;培養計劃
中醫是我國的傳統醫學,它在疾病預防、診斷、治療與保健中的作用已被上千年的歷史所見證。世界醫學領域正在慢慢認可中醫,再加上2017年7月1日我國頒布的《中醫藥法》,可見中醫藥越來越受重視。中醫的影響力在逐漸提高,說明中醫學發展已經越來越國際化、全球化,也看得出中醫將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這就對中醫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中醫人才培養方案也需改進和完善。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識的增強以及不斷增長的健康多元化需求,是培養中醫卓越人才的契機。
中醫學是世界醫學領域的一個龐大分支,對人類的身心健康和醫學的發展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目前,我國中醫人才培養模式與國際上大力提倡的中醫教育理念和國內外中醫人才的巨大需求不適應,導致培養的中醫人才質量參差不齊,尤其是中醫卓越人才極其缺乏。因此,中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勢在必行。
醫學教育是培養醫學類專業人才的渠道,醫學是一門實踐性、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因此,應加大實踐教學在醫學教育中所占的比例。通過實踐教學,培養醫學生基本操作技能、創新能力、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為今后更好地開展臨床工作打下基礎。實踐教學分為兩個方面,即實驗教學和實習。實驗教學中,首先教師要明確實驗目的、要求、流程、注意事項等,其次進行操作示范,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合作或分工練習,教師給予指導,最后,學生進行分析與總結,并撰寫實驗報告。傳統實驗教學模式不利于實用型中醫人才培養,大部分實驗教學內容屬于驗證性實驗,而綜合性、創新性實驗寥寥無幾,這種驗證性實驗教學模式雖能深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記憶,但沒有任何創新性可言。實習一般在醫學生五年級階段進行,學生跟著教師在醫院進行臨床實踐,積累經驗,開闊眼界,培養臨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傳統教學模式阻礙了中醫藥教育的發展,培養的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較差,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國家提出中醫人才(卓越中醫)培養計劃,呼吁中醫教育重歸精英教育。為了提升中醫院校醫學教育質量,實行改革的試點高校可結合自身實際,探索中醫人才培養模式,促進中醫教育的特色化改革和發展。
當前,不少中醫學人才是通過醫學傳承培養出來的,因此中醫學是我國傳統特色醫學。由于傳承人數太少且局限于某些區域,因此,這種傳承方式只是人才培養的小道。由于古代中醫人才培養講究入門領悟與繼承衣缽,因此,中醫大師收徒甚嚴,而且能得到大師傾囊相授的只是學徒中的很少部分。這種一對一培養模式培養出的中醫人才有著卓越能力,成就斐然,但數量有限。
目前,社會對中醫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已是國內外共同存在和面臨的問題,因此,在世界范圍內中醫人才受到廣泛關注。我國雖不斷擴大中醫人才隊伍,但在中醫領域取得重大成就和突破的人才較少,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目前我國已培養出大量中醫人才,但大多在自身研究領域沒有顯著的科研成果,這反映了我國有成就的中醫卓越人才數量不多的現實問題。我國在培養中醫人才方面還存在以下問題:(1)有的中醫高校畢業生畢業后選擇其他職業而放棄了中醫工作;(2)中醫人才相對缺乏,具備豐富的中醫知識和臨床經驗的中醫大師極少;(3)在中醫科學研究方面取得成果的中醫人才較少,取得重大科研成就的更是寥寥無幾。
目前,中醫高等院校培養了大量中醫人才,在我國特色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構建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我國中醫人才培養模式和社會及醫學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這就對醫學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向社會公眾提供更好的醫療衛生服務,就必須培養中醫卓越人才,即掌握豐富的中醫知識與較強的專業技能,并在中醫科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和進展的人才。因此,中醫卓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中醫院校要以區域經濟、社會和行業需求為導向培養中醫卓越人才,使其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與專業技能。目前,我國中醫教育資源缺乏,中醫臨床實踐操作與理論教學不匹配,中醫卓越人才的輸出還遠遠不能滿足社會需求。
國務院先后出臺的《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了新時期中醫高等教育改革和中醫人才培養模式未來的發展道路與發展規劃。中醫高等院校應進行中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培養中醫卓越人才。當前,我國中醫人才培養面臨以下問題與挑戰:原有的中醫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缺陷與不足,中醫臨床實踐操作和其理論基礎之間不能很好地銜接,中醫人才輸出在質量和數量上有待提高等。因此,要想培養出更多中醫卓越人才,就必須對中醫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
關于中醫卓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需要遵循以下原則:(1)現實制度與理想模式的最優契合原則。單一的、美好的理想狀態不能滿足中醫卓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需要,為了找出一條更符合實際的中醫卓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道路,需將社會實際需求和人才培養現狀緊密聯系起來。(2)傳統優勢與國際經驗的結合原則。不僅要汲取傳統中醫教育的精華,充分發揚中醫特色,還要不斷學習、借鑒國外先進教育理念,從而轉變中醫教育觀念。(3)發展創新與繼承傳統優勢組合原則。拋棄傳統中醫精華不一定就是改革,中醫卓越人才培養需在原有基礎上實現突破和創新。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我校在醫學課程實踐教學中引入卓越醫師培養理念,注重中醫專業知識教學和臨床實踐技能訓練,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解決臨床實際問題能力、醫德以及關愛病人、尊重生命的職業道德;整合實踐教學內容,中醫實踐教學突出實踐性和創新性,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注重教育方式與教學方法改革,以適應培養卓越醫師的需要。
以整合課程為基礎,以培養能力為主線,打破學科界限,編寫適應不同年級學生的醫學基本技能操作手冊,實現基礎與臨床、基礎與基礎、臨床與臨床交叉滲透。各課程實驗教學部分可設計為獨立實驗課、課帶實驗或獨立實驗與課帶實驗相結合等形式。
按照中醫卓越人才培養要求,完善實踐教學體系,進一步推動教學模式改革。以培養學生職業道德和臨床實踐能力為主線,以培養崗位勝任力為指導,制訂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卓越醫生培養方案。從以下4個方面開設臨床模擬教學課程:基本臨床技能訓練、綜合技能訓練、創新能力訓練和臨床思維訓練。與此同時,建立健全課程見習制、畢業前臨床技能綜合培訓制、畢業實習制和畢業回歸綜合訓練制。
組建一支由實踐教學管理人員、實驗教師、實驗技術人員、專業教師組成的教學團隊,保證醫學基本技能操作手冊的編寫以及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
通過精簡、融合、重組、更新等方式對課程進行優化整合,形成公共基礎、人文社科、系統、技能、臨床實踐五大課程模塊,加強人文社科與醫學、公共衛生與臨床、基礎醫學與臨床的整合。此外,促進教學方法改革,多采用開放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方法。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申報與專業相關的科研課題,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并予以資助。此外,鼓勵學生參與全校性的基本技能競賽與多家院校共同發起的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的相關學術競賽,以激發其興趣和潛能,培養團隊合作意識與創新精神。
在原有的理論教學考評基礎上,增加實驗考核,完善評價與反饋機制。實驗考核應側重于實驗過程,而不是實驗結果。根據各門實驗課程的特點制定相應的考核標準。在考核手段上,臨床考試要客觀化,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評價[2]。
要想培養卓越中醫人才,就必須加強實踐教學,制定相應的教育管理制度。教務處負責制訂實踐教學計劃,加強實習管理,設備處負責教學實驗室的建設,實驗中心負責實驗實訓的運行管理,學生工作部門負責學生社會實踐、科研實踐、競賽等組織管理工作,高教研究與評價中心負責實踐教學質量評價工作。
綜上,中醫院校卓越醫師培養模式目前仍然處于探索階段,部分中醫院校根據自身特色形成了中醫卓越人才教育理念與方針[3]。如何構建既能突顯中醫藥特色,又能滿足中醫院校實踐教學需求的中醫卓越人才培養體系,有待進一步探討。
[1]馬靜,楊麗莎,梁志清.淺析“卓越醫師”的教育培養[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2,20(2):243-244.
[2]周潤.基于我校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的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7):48-49.
[3]楊攀.關于卓越中醫藥人才培養的一二三樹狀型招生平臺建設探索[J].中醫教育,2012,31(6):52-54.
G420
A
1671-1246(2018)01-0020-03
陜西中醫藥大學教改課題“以中醫臨床醫學能力為本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2015jg30)
(*通訊作者:衛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