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碧海,何水英,張 茜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湖北黃岡 438000)
護理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強化護理實踐教學,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是高職護理教育需要突破的問題。因此,進行護理實踐教學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和改進,無論是對護理實踐教學質量提高,還是對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有必要分析院校合作護理實踐教學在實施方面存在的問題[1]。
護理實踐教學是指培養護理學生相對獨立地完成指定的任務目標,以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和整體綜合素質的一種教學模式。護理實踐教學是將專業理論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術并且具體應用到實際操作中的重要環節,是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綜合能力的關鍵所在。但是對2015級、2016級985名高職護理專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有88.2%的學生認為護理實踐教學對專業學習很重要,有11.8%的學生認為不太重要,由此可見大部分高職學生還是比較明確護理實踐教學的重要作用。但是,有71.9%的學生對“護理實踐教學效果”評估,選擇了“有提高,但還有必要加強”,反映出高職護理學生心理預期與實際效果的差異還是很明顯。
在評估護理實踐教學安排中,在學生問卷中,“專業設施是否能達到各項技能訓練的需求”,回答“能夠”和“基本能”的學生加起來占76.3%,23.7%的學生認為“不能”。在教師問卷中,回答“能夠”和“基本能”的教師加起來占74.3%,25.6%的教師認為“不能”。由此可見專業設施存在不足,不能完全保證各項護理操作訓練。有少數教師提出對專業課程系統設計不認同,表示專業課程的整體設計不是很合理,是否可以更早一點開設例如基礎護理學、健康評估等課程,這些課程都為臨床課程打基礎、做鋪墊,間接決定后續課程的質量。
護理實踐教學要求有大批的中、高級職稱的“雙師型”教師。調查結果顯示,以本學院為例,副教授占比10.3%,雙師型教師占比25.0%,遠遠達不到教育部《護理、藥學和醫學相關類本科及高職高專教育專業指南(2003)年》中提出的高職護理教育雙師型專職教師比例不低于60%的標準。另外,為了提高護理教師的臨床護理實踐能力,近幾年學院安排教師參加暑期實踐,參加暑期實踐的教師占比68.0%,近兩年實踐的平均時間為(2.33±1.0)個月。說明絕大多數教師的實踐時間少于指南的要求,提示目前護理專職教師臨床實踐人數和時間不足。
在調查中“對實訓室管理是否滿意”,有76.0%的學生認為滿意,24.0%的學生認為不滿意;對于“實訓室的開放度”,有45.0%的學生對于學校的實驗室開放程度較為滿意,55.0%的學生不滿意,這說明了學院在實訓室管理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管理方式不夠令人滿意。校內實訓場所應該盡可能地開放,既能提高教學資源利用率,同時也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一些學生在問卷中給予補充意見,“建議開展實訓時不要總是使用舊的設備與材料,不利于學生真實的感受操作所帶來的效果”。
高職院校發展過快導致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配套設施的相對滯后導致了教學設施、實訓室容量等資源的相對下滑,這些問題成為制約高職院校發展的主要問題。實踐教學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有著較高的要求,學生的實際操作機會取決于設施設備的規模、水平與數量。另外,設備更新緩慢也導致了高職的實驗課程無法跟上最先進的社會技術手段,這些問題都是當前我國高職院校亟待解決的,否則必然會影響高職教育的長遠發展[2]。
在高職護理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方面,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是否具有適合高職教育實踐教學特點的專業教材。然而根據調查結果,當前能夠針對護理實踐教學特色的專業教材非常少,大部分高職院校實踐教學使用的教材是針對理論課程編寫的普通理論型應用教材。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計算機廣泛應用、醫學分子生物學和基因研究的不斷深入,各種新材料、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涌現,促使護理實踐不斷發展,而編出來的教材既無法體現最先進的技術手段,同時對于校內外實習、社會實踐等缺乏規范教材作為指導。實踐性教材編寫更新周期長,新的技術知識與典型案例無法及時編寫進教材,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實踐教學質量[3]。
由于學校快速的擴張,新進的許多教師還是以畢業不久的青年教師為主,缺乏實踐經驗與實踐應用能力。教師隊伍結構中缺乏具有良好理論基礎知識的高水平教師和具有豐富的一線工作經驗的“雙師型”教師。另外,部分高職院校職稱結構不合理,高職稱偏少,這將導致護理實踐教學缺乏長遠的發展潛力[4]。
由于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仍處在發展中階段,其社會地位與影響力遠不如一些重點研究性大學,這就導致了高職院校與醫院的合作之路也并非坦途。現階段大多數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的合作主要是以實習的形式開展,并且在聯系過程中學校基本上都是處于被動地位,醫院主體合作意識相對而言不夠強烈。查閱文獻發現,只有少數學校可以進醫院見習,在現場只是進行觀摩活動,基本無法接觸實際。其原因是醫院管理需要,還有患者的安全意識需要等。
沿用傳統的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創造力的發展。由于護理實踐教學的形式比較多樣,導致實踐教學的管理難度比較大。因此,加強對實踐教學的管理,要求建立有針對性的管理體系,并且在指導思想與政策設計上應該更加符合其形式靈活、場地多變等特點。同時也要增強約束性,防止其因為靈活的形式“失控”,從而造成負面影響。
深入了解高職護理實踐教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為今后尋求解決辦法提供依據。護理實踐教學的長久發展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艱巨工程,應探究出一條適合本校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護理實踐教學體系,從而培養出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1]王蕾,陳松蘭.護理本科臨床實踐教學方法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教育,2011(2):87-88.
[2]李麗華,梁宇,黃雙麗,等.護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的改革[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13):71-72.
[3]吳希.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環節的規范化管理研究[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54-55.
[4]劉莉,張秀軍,汪洪杰.安徽省高職高專院校護理專職教師臨床實踐現狀調查分析[J].護理學報,201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