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媛 ,江 威 ,何 川 ,李 佳 ,劉 洋 ,安仕剛 ,王飛清 *
(1.貴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貴州 貴陽 550001;2.貴州醫科大學,貴州 貴陽 550004)
隨著醫療體系的日益完善,輸血學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現已成為一門集疾病預防、診斷、治療為一體的綜合學科。而輸血作為臨床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醫學實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對于輸血學科的快速發展,輸血醫學教育卻較薄弱,正因如此,醫療機構越來越重視輸血工作,各級部門也更加看重輸血人才的培養。我們在長期的臨床教學實踐中發現,由于實習生在輸血科學習時間較短,如何讓他們在實習階段盡可能多地了解并掌握輸血科的基本操作流程,培養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初步做到正確、安全、有效地應用臨床輸血知識為患者服務,勝任科室各項基礎工作,是醫學生轉變為臨床工作者的關鍵。因此,為提高實習生在輸血科的實習質量,現結合輸血科專業特點和帶教工作經驗,簡要談談筆者在實際帶教中所獲得的幾點體會,以供借鑒。
輸血科實習是培養實習生臨床輸血基礎理論知識、基本操作技能,熟悉輸血醫學工作程序及相關規章制度的綜合教學活動。輸血科實習看似簡單,但其包含內容較多,衛生部2012年頒布實施的《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85號)中明確了輸血科的主要職責:負責制訂臨床用血儲備計劃;推動臨床合理用血;血液預訂、入庫、儲存、發放工作;輸血相關免疫血液學檢測;推動自體輸血等血液保護及輸血新技術等。雖然3~6個月的實習時間看似不短,但要掌握每一項技能操作的精髓及要點也絕非易事。因此,合理的帶教計劃及科學的因材施教尤為重要。帶教教師應根據相關專業實習大綱要求,在充分了解實習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結合不同專業需求和科室實際工作情況,明確實習目的和要求,合理設置教學內容,制訂翔實的帶教計劃。做到實習開始有要求,過程重輔導,結束有總結,因材施教,加強指導,找出實習過程中學生的不足之處并進一步強化指導[1]。如果帶教教師對實習生沒有具體要求,缺乏有效督導,容易使實習生忙于一般性的事務工作,而忽視對臨床工作技能的培訓。
輸血科實習主要涉及的理論知識有:(1)掌握血型理論和主要血型系統(如ABO血型系統、Rh血型系統)的檢測原理和方法,針對檢測目的選擇需要的試劑和儀器,進行相應實驗。(2)掌握不規則抗體篩查與鑒定及交叉配血技術的原理及方法。(3)熟悉血液成分制劑的制備、儲存轉運及其輸注適應證和禁忌證。(4)了解輸血相關免疫學基礎知識(如免疫學中抗原抗體反應的機理、反應類型及干擾因素),能較好地解釋實驗現象和結果。(5)了解輸血不良反應的種類和輸血相關傳染病的檢查。
就上述內容來看,五年制本科生在校學習的輸血理論知識非常有限,臨床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課本上往往無標準答案。輸血科帶教教師應加大輸血科理論基礎培訓力度,不僅要實習生做到知其然,更要做到知其所以然,只有熟練掌握了基礎理論知識,才能在臨床操作中靈活運用。同時,在實習過程中應多組織經驗交流,改變以往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2],以提高實習生理論知識水平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運用與輸血相關的臨床病例講授理論知識,解決日常工作中的疑點和難點;平時也可采用小講座形式講解輸血相關的重要內容,如輸血科的質控流程、輸血不良反應處理措施、自體輸血、血小板最新研究進展等。課后由實習生提出自己在臨床中遇到的問題,大家共同討論,研究解決方案,這樣既能加深印象,又能激發學習興趣。
此外,輸血相關醫療事故也是定期學習的重中之重,要重視對實習生責任、安全、風險意識的培養,時刻給大家敲響警鐘。帶教教師可把自己多年工作經歷中遇到的一些醫療糾紛事件告知實習生,告誡他們差錯事故會對患者造成嚴重危害,每項檢查指標、每一個檢查步驟、每個細小環節都應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做到防微杜漸,養成嚴謹的工作態度和高度的責任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能力水平,確保日常工作中不發生差錯事故,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輸血學是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實習生在校期間實際操作機會非常有限,許多實驗方法僅限于書本知識,所以要求學生合理安排時間,充分利用空閑時間,加強實驗動手能力。在此期間,帶教教師應做到“放手不放眼”,對實習生的每一個操作進行實時指導,注重實驗操作的準確性及規范性。
輸血科實踐工作主要有五大方面:(1)血型鑒定、交叉配血:最基本的ABO血型、Rh血型鑒定實驗是輸血科主要的日常工作。掌握常見的試管法、微柱凝膠法、凝聚胺介質法、抗人球介質卡式法的交叉配血實驗。(2)疑難血型鑒定、疑難交叉配血。由于受到患者年齡、藥物、疾病、免疫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臨床工作具有不確定性,會出現血型鑒定或交叉配血困難的問題。實習生應熟悉常見疑難血型和疑難交叉配血現象,掌握正確的鑒定和處理技術,確保安全輸血。(3)不規則抗體篩查、抗體鑒定:不規則抗體的出現會影響患者的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出現疑難血型鑒定和疑難交叉配血情況。不規則抗體檢出率文獻報道為0.2%~2%[3],當交叉配血困難時,需做抗體鑒定,選擇相應抗原陰性的血液進行交叉配血。(4)臨床合理用血、特殊情況緊急搶救輸血:臨床輸血治療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用血情況,調查研究報告顯示[4],醫院等級越低,不合理用血率相對較高;各種血液成分輸注中以血漿不合理率最高,甚至高達70%以上。實習生應了解合理用血的重要性,掌握《輸血技術規范》中內、外科輸血適應證、各種血液制品的適應證和禁忌證,輸血后,及時對輸血療效進行評估。掌握輸血相容性輸注的原則,熟悉特殊情況緊急搶救的輸血程序。(5)輸血不良反應處理:我國最常見的輸血不良反應有發熱反應和過敏反應,嚴重的輸血不良反應有溶血性輸血反應、細菌污染性輸血反應、輸血相關急性肺損傷等,甚至可造成患者死亡。臨床科室有輸血不良反應報告時,實習生應結合輸血相關檢測結果與臨床癥狀進行調查和判斷,及時將結果反饋臨床,搶救患者生命。
實習生在輸血科實習階段,要立足于獨立思維,刻苦鉆研,充分利用實習時間,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在理論指導下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循環往復,培養分析問題能力。
臨床實習作為醫學院與醫院聯系的橋梁,對于我國醫務工作者的培養至關重要。臨床實習是實習生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培養獨立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階段,帶教教師應重視這一階段的培訓[5]。相信只要經過正規、系統的臨床實習帶教,實習生都能熟練掌握常規輸血工作流程,樹立良好的工作作風,并具備高度的責任心,為今后成為一名合格的醫務工作者打下堅實基礎。同時,為社會培養更多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輸血人才,讓他們更好地為臨床和患者服務,使輸血治療更加安全有效,持續促進臨床輸血事業更好更快發展。
[1]滕本秀.輸血科的實習生帶教體會[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1,32(7):811.
[2]唐任光,許桂丹,袁錫華,等.臨床生物化學和生物化學檢驗在教學中實施設計性、開放性、綜合性實驗課的重要性[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7,29(6):1016-1017.
[3]葛云萍,于冠秀,李曉雪,等.反復輸血患者不規則抗體檢出情況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11):1207-1208.
[4]劉慧南,林振平,胡文靜,等.我國臨床合理用血的狀況及管理措施探討[J].臨床血液學雜志,2015(1):138-140.
[5]肖潔,彭濤.輸血醫學專業臨床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實踐[J].西北醫學教育,2012,20(1):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