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翔云,蔡玉萍
(烏蘭察布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2000)
目前,科學技術和醫療事業發展迅速,社會對醫學專業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醫學院校最大的任務是培養合格的醫學專業人才,學生不僅要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能和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有高尚的情操與較強的社會責任感。醫用化學作為首門專業基礎課,對剛進入大學的醫學生而言,具有重要的啟發和指導作用。本文從教學方法、實驗教學和教學內容等方面對醫用化學教學改革進行闡述。
醫用化學是一門很抽象的學科,內容枯燥,學生學習難度大,因此,教師需要根據不同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學有所思、學中取樂、學有所獲。
(1)知識對比法。該方法是將兩個認知對象放在一定條件下進行比較,從而確定兩個認知對象的異同、作用大小、性能好壞等,進而掌握認知對象的一種方法[1]。比如,講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時,涉及電離度和電離常數,可以將兩者結合起來,從定義、影響因素等方面進行比較,以使學生全面掌握這兩個概念以及它們的聯系與區別;講緩沖溶液時,學生之前對緩沖溶液不了解,教師可在非緩沖溶液和緩沖溶液中分別加入少量強酸進行實驗,用pH試紙對比數值,從而解釋緩沖溶液的概念,使學生了解緩沖溶液的組成和作用原理等內容。
(2)精講巧練法。課堂上除了教師講授外,學生適當進行練習也很重要,通過練習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學中可利用邊講邊練、少量分散測試的方法[2]。比如,講解弱酸弱堿溶液的pH值計算章節后,給學生布置適當的計算題,能使學生將知識內化;講緩沖溶液時,對于難理解的概念和原理,教師可布置相應練習題,讓學生通過練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習熱情。
(3)合作學習法。合作學習法是一種很有效的學習方法,能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在實驗過程中,學生3~4人一組進行預實驗,討論注意事項,然后在教師協助下獨立完成實驗。比如,在溶液配制實驗中,小組成員先預習實驗步驟,并計算所需用量,再按照所配制溶液的濃度選擇儀器,了解操作各種儀器的注意事項,理清操作思路。實驗過程中,讓做得最好的小組成員邊演示邊講解,其他小組成員觀摩學習。此外,還可將合作學習法應用于理論教學中。
(4)啟發探討法。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啟發學生,并不斷提出問題,讓學生當場回答問題,這樣既能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又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加強師生互動和溝通,還能鼓勵與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促進學生間的合作探究[3]。比如,在講配合物章節時,提問:為什么三氯化鐵可以與碘化鉀反應,六氰合鐵酸鉀溶液就不能與之反應呢?如果改變溶液的pH值還會反應嗎?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其主動思考,合作探討。此外,教師要引導學生課外查閱相關文獻,撰寫一些感興趣的小論文,這樣不僅能鍛煉學生查閱文獻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還能挖掘其學習潛能。
醫用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課程,通過實驗教學,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實驗課不僅能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還可以激發學生好奇心,培養學生發現及分析問題能力。對醫用化學實驗教學進行改革,比如,增加一些綜合性實驗;操作過程中,增加一名實驗輔導教師對學生操作進行監督與指導,確保每位學生得到較好的鍛煉;鼓勵學生參與實驗技能比賽,通過比賽,提高學生操作熟練度;實驗考核方面,采用實驗過程性評價方式,根據學生實驗表現、實驗報告書寫情況等進行綜合性評分。
教師在課堂上除了傳授理論知識外,還要適當穿插一些德育方面知識,因為醫務工作者不僅要具備很強的專業技能,還要有高尚的醫德。在課堂教學中對一些事例、科技研究熱點問題進行探討,能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綠色化學等方面意識[4]。比如,教學中就生態環境保護、水污染治理、溫室效應、器官捐獻移植等內容,讓學生進行討論,或講述化學史上許多化學家對科學的癡迷與奮斗及其取得的卓越成績,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在實驗教學中進行綠色化學滲透,比如,在電解質溶液pH值測定及硼酸酸性測定實驗中,讓學生用滴板替代試管做實驗,在濾紙上進行鹵素單質氧化性實驗,使用微型儀器進行實驗等,使藥品用量最小化,減少廢物污染。德育注重教師的言傳身教,因此,教師需具備實事求是、一絲不茍的作風,操作標準、規范。
總之,醫用化學教學改革是一項重大且艱辛的工作,需要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和探索,逐步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趙先英,趙華文.比較教學法貫穿于醫用化學教學中的實踐與體會[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5(7):26-28.
[2]閆孝平.淺談化學課堂練習的有效性[J].化學教育,2011(8):101-102.
[3]王崇臣.元素化學教學方法探究[J].大學化學,2007(22):2-5.
[4]王梅,劉登科.在醫用化學教學中滲透科技倫理道德教育[J].西北醫學教育,2006(14):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