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瑩,賈 琪,牛 耿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深圳 518055)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老齡人口急劇增長,已經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老年人由于在生理、心理和社會關系等方面的表現及反應特點和成年人不同,因此,必須由專業化的老年醫護人員為其提供醫療護理等服務。面對老年護理人才匱乏、能力不足的困境,一些院校陸續開設了老年護理專業專科方向,部分地區組織了在崗護士老年護理專科能力培訓,但目前老年護理領域缺乏統一的人才培養標準。加強老年護理人員核心能力研究,可以為老年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提供明確、可操作的依據。本文對近年來我國老年護理人才核心能力的研究進行了整理與分析,探討了未來老年護理核心能力研究及人才培養方向。
核心能力的概念自被提出以來,得到了眾多學者的認可和關注。關于護理領域核心能力的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迄今已經形成了不同層次、不同臨床專科護士的核心能力體系。由于不同國家或組織護理工作的實際情況不同,國際上對護理核心能力的概念也沒有統一的界定[1~3]。2003年,國際護士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ICN)將護士的核心能力定義為:“護士為提供安全及合乎倫理準則的護理服務所要求的特別知識、技巧、判斷力和個人特質。”[4]我國關于護士核心能力的研究起步較晚,劉明等人通過咨詢護理專業人士,總結出我國護理實踐者關于護士核心能力的定義:護士為完成任務應具備的相關知識、技能和態度的有機結合[5]。
雖然關于護理核心能力定義的表述不盡一致,但獲得學者一致認可的是:護士的核心能力應該為護士為達到工作目標所需具備的能力,是控制護理質量的關鍵所在。
國內部分研究將專科護士等同于臨床護理專家,也有研究將在某一專科工作的護士稱為專科護士,區別于通科護士。針對這些現象,王曉杰等[6]經過文獻分析及專家訪談,總結出適合我國護理實踐的專科護士及臨床護理專家的概念。他們認為專科護士應是經過某一護理專科領域理論和實踐的系統化職業培訓,并獲得相應資格證書的注冊護士,不包括在某一專科工作但并未經過系統化培訓的護士;臨床護理專家則應是獲得碩士以上學位,經過系統培訓的,在某一專科具有較高的理論及實踐水平的護士,層次應高于專科護士。衛生部《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05—2010年)》提出了“專業護士”的概念,有學者在實踐中用“專業護士”代替了上文中的“專科護士”[7]。因此,結合我國老年護理工作現狀,為避免概念的混淆,本文中“老年護理護士”應是經過系統的老年護理理論及實踐課程培訓的注冊護士,定義為“老年護理專業護士”。
綜上所述,老年護理專業核心能力應為:經過系統的理論和實踐培訓的老年護理專業護士為達成工作目標所必須具備的相關知識、技能和個人特質等的整合,是其在工作中必須具備的基本的、關鍵的能力。
老年人在生理方面大多存在多系統器官生理功能退化以及整體代謝率降低現象,再加上其生活方式及社會關系的改變,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發生率較高。老年護理專業護士作為老年護理服務主要的提供人群,其工作場所和工作內容比普通護士更為廣泛與多樣化。除傳統的醫院病房外,老年護理專業護士還應在社區、老年人家庭、養老機構等涉及老年人照護的地方提供連續性老年護理服務。在護理實踐中,老年護理專業護士不僅要進行老年人生活、疾病及心理護理,對老年人進行康復訓練指導,對老年人及其家屬和照護者進行健康教育或護理方面的指導,參與社區老年人健康及慢性疾病管理,協同不同專業團隊進行跨學科老年人整體護理,還需承擔老年護理專業理論及實踐教學和老年護理相關的科研等工作。因此,老年護理專業護士的核心能力標準較高,只有經過系統化培訓的專業人員才能滿足老年護理工作需求。
老年護理在歐美、日本等國的發展較為成熟,其中很多國家建立了健全的老年護理體系,形成了不同層次、不同方向的專業教育標準。其中,美國的老年護理核心能力研究較早,制定了基礎和高級兩個水平的老年護理實踐標準,即老年護理注冊護士和高級執業護士的核心能力標準,并開設了相應課程[8,9]。由于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護理實踐及教育特點不同,在研究國外老年護理的先進經驗時,要立足于我國社會及護理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老年護理核心能力標準,并開設相應培訓課程。
近幾年,國內一些學者從不同角度探討了老年護理人員所需的能力和素質。王章安[10]采用專家咨詢、實地訪談等方法,參考《中國注冊護士能力架構的質性研究》《淺析美國護理本科教育老年護理核心能力標準與教學策略》等文獻,發展了“中國老年護理核心能力測評量表”,包括7項一級指標和48項二級指標。該量表經過專家評價和目標人群調查,表明具有較高的內容效度和內部一致性信度。郭加佳等人對該量表進行了修訂,并通過較大樣本量的調查,獲得了較高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和結構效度[11]。劉月等人通過德爾菲法對專家進行咨詢,分別構建了包含三級指標層次的本科護生老年護理核心能力體系,但二者尚沒有進行較大樣本量的實測研究[12,13]。其余一些相關研究大多以質性研究方法為主,通過經驗總結方法制定了相關的老年護理核心能力標準,但均沒有構建明確的指標體系。
由于研究者的角度或依據的理論框架不同,國內相關研究中的老年護理核心能力架構也不同。總體來看,相關研究制定的老年護理核心能力標準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維度:老年專科護理技能、評判性思維能力、領導和管理能力、人際交往及溝通能力、法律及倫理素質、多元文化護理能力、對老年人及家屬等教育指導能力、科研能力、個人專業發展能力。另外,部分學者還強調了相關知識綜合能力、應對老年人突發事件能力、自我防護能力及預見潛在問題能力等[14~16]。
從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我國老年護理專業核心能力研究已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研究內容還不夠豐富,對不同層次、不同級別、不同工作崗位的老年護理專業護士核心能力要求尚沒有加以區分。社區及醫院病房老年護理專業護士面臨的老年人健康問題不同,他們的工作范圍和任務也就有一定區別,同樣,不同學歷、不同級別及不同崗位的老年護理專業護士核心能力要求也應各有側重[17]。未來的研究可以從具體的工作領域、級別等角度出發,探討不同工作領域和級別層次的老年護理核心能力。
國內關于老年護理核心能力各項指標權重大小的論述較少,只有劉月等人進行了相關報道[12~15]。指標權重是指某一單項指標在整體指標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反映了該指標在綜合評價中的相對重要程度,是完整的評價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18]。因此,進一步明確不同指標在核心能力總體評價中所占比重,可以使老年護理核心能力體系研究更加深入和更具科學性。
核心能力評價在核心能力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可以反映被評價主體的能力及培養的有效性,從而提高個體工作能力,促進專業發展。
國內關于老年護理專業護士核心能力水平的調查研究為數不多,且方法較為單一,均以“護士能力評價量表”作為調查工具,多采用自陳法。其中部分研究采用王章安發展的“中國老年護理核心能力測評量表”或自制的“老年護理從業人員能力調查表”[19~22],也有學者采用針對通科護士的能力量表,如劉明等人編制的“中國注冊護士核心能力量表”[23]和Blanzola等人編制的“護士能力評價量表”[24]。這些研究分別對不同地區、不同單位的護士進行了老年護理能力水平測評。調查結果顯示,在核心能力水平方面,老年護理專業護士核心能力和科研能力整體水平處于中等或中等偏上水平,可能與被調查護士背景不同有關。在核心能力各維度水平方面,部分研究中,護士批判性思維能力相對較低,可能和研究對象整體學歷水平偏低,崗位培訓時間較短,缺少批判性思維和科研相應課程學習有關。而批判性思維作為一項重要的認知能力,是護理專業人員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25]。因此,在老年護理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增設相應課程,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嘗試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使老年護理工作者分配好臨床護理和科研工作時間。只有提高人才的創新性和科研能力,才能有力地推動專業發展。調查結果顯示,護士的法律和倫理素質較高,這可能與我國醫患關系緊張,醫療糾紛頻發,促使醫護人員法律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增強,醫護行為較為規范有關。
另外,部分學者探討了老年護理核心能力的相關影響因素,發現老年護理工作年限、工作滿意度、自我效能感及聘任方式等是影響老年護理專業護士核心能力的主要因素[20,21]。提示在老年護理人才培養和管理方面,應優化老年護理人力資源配置,加強護理人員心理建設。
從評價工具來看,老年護理專業護士具備較強的專業性,和普通注冊護士的核心能力要求不同,對老年護理專業護士的評價應采用針對性強的“老年護理專業人員核心能力量表”,并且針對不同工作崗位及角色選擇相應的評價量表,提高測評結果的說服力。同時,基于較大樣本量調查的因子分析、結構方程模型等統計學方法的運用,能使量表具備可靠的結構效度、穩定的信度,從而進一步提高測評結果的科學性。
此外,除上述的量表法外,筆試法、觀察法、情景模擬法以及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等均可用于老年護理核心能力考核。每種方法都有其利弊以及適用范圍。護理教育者或管理者需要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促使我國老年護理核心能力評價往多樣化方向發展,并在實踐中探索合理可行、有效且可靠的核心能力評價方法。
現階段,我國老年護理工作人員大多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老年護理專業教育,我國設置老年護理專業的護理院校也較少,相關師資和教材較匱乏,面對不斷加快的老齡化社會進程,我國老年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的任務緊迫而艱巨。
由于不同層次的老年護理人員核心能力要求不同,因此,在培養模式上,可以在高等院校開設老年護理專業的碩士、博士課程,并且加強對在職老年護理人員的繼續教育,培養適應專業發展的不同層次的老年護理專業人員。同時,構建不同層次的老年護理職業認證體系,從職業準入這一環節為老年護理從業人員能力的提升提供保證。在培養內容上,重視薄弱環節,如加強護理人員批判性思維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及科學的職業價值觀培養。在培養方法上,吸收不同教學模式的優點,探索多元化教學模式,結合傳統講授法、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手段,促進老年護理人員綜合職業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老年護理核心能力研究尚處于探索階段,雖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還有許多方面需要深入探討。今后,可以針對不同層次、不同級別、不同類型(醫院病房、社區養老機構等)的老年護理專業護士,進行核心能力研究及培養。同時在研究方法上,采用質性和量性相結合的方法,以使研究結果更科學。
參考文獻:
[1]While A E.Competence versus performance:which is more important?[J].J Adv Nurs,1994,20(3):525-531.
[2]Lenburg C B.The framework concepts and methods of the competency out comes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COPA)model[J].Online Journal of Issues in Nursing,1999,30(9):2.
[3]Tom Defloor.The clinical nursing competences and their complexity in belgian general hospitals[J].J Adv Nurs,2006,56(6):669-678.
[4]Alexander M F,Runciman P J.ICN Framework of Competencies for the Generalist Nurse:report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consultation[R].Geneva(Switzerland):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2003.
[5]劉明,Kunaiktikul W,Senaratana W,等.中國注冊護士能力架構的質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8):691-694.
[6]王曉杰.我國專科護士的培養及相關問題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06,6(12):8-11.
[7]劉蘇君.“專業護士”是護理學科內涵建設的重要階段[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6):504.
[8]謝紅.日本老年護理發展和人才培養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4):13-15.
[9]王章安,鄭宏來.淺析美國護理本科教育老年護理核心能力標準與教學策略[J].護理研究,2011,25(11):2897-2898.
[10]王章安.老年護理核心能力測評指標構建的質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5):457-459.
[11]郭加佳,陳敏,陳娟.中國老年護理核心能力測評量表的修訂與驗證分析[J].護理研究,2016,30(7):2366-2369.
[12]劉月,張先庚,梁小利.本科老年護理人才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護理學報,2016,23(13):14-17.
[13]李燕,宋潔.本科護生必備老年護理核心能力體系的構建[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8):549-552.
[14]顏君,尤黎明,陳琪爾,等.核心能力教學模式在老年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09,6(10):445-447.
[15]李靖.關于老年護理專業能力與課程設置的調查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27(7):96-97.
[16]王芳.老年護理本科教學課程體系模塊的構建與階段性效果評價[J].護理學雜志,2013,28(13):68-69.
[17]陳凌玉,張玲芝.老年護理人才及專業設置需求調查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4,14(8):845-848.
[18]陳和利.評估體系中評價指標權重系數雙維量化法[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07,16(1):50-52.
[19]王章安,吳彬,黃穎.護士期望與實際老年護理研究[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16(1):113-116.
[20]周愛君,姜麗萍.金華市養老機構護士核心能力的現狀及其影響因素[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32(15):63-65.
[21]陳群,邱大石,張倚瑋,等.濰坊市養老機構護士老年護理核心能力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15,22(20):1-5.
[22]齊玉梅,王生鋒.老年護理服務內容及從業人員能力調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4):951-953.
[23]陳彩芳,岳麗青.老年病區護士核心能力的調查研究[J].當代護士,2015,13(16):1489-1491.
[24]袁琳,凌慧芬.老年護理核心能力在低年護士導師制培訓中導向性的效果與研究[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3,11(6):106-108.
[25]李惠萍,蘇茜,王維利.護理學界評判性思維研究現狀與思考[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1):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