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媛媛
(常德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常德 451000)
說課是教師將對課程標準及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課堂程序的設計和安排、學習方式的選擇和實踐等一系列教學元素的確立及理論依據進行闡述的一種教學研究過程,即教師闡述“教什么”“怎么教”以及“為什么這樣教”之類的教學問題。通過說課既能了解說課者掌握的教育理論,又能看到其教學實踐,是考評教師專業知識、分析教材能力、設計教學能力、教學技能和教育理論素養的有效手段,也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教學研究形式,還是一種新的集體備課模式,對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1]。
為實現《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提出的目標,即在護理工作中積極開展辨證施護和特色專科護理,在慢性病防治和養生康復中充分發揮中醫護理優勢,促進中西醫護理的有機結合,讓中醫護理可持續發展。培養適應各級醫院護理崗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需要的中西結合護理人才,中醫護理課程是現代護理專業必不可少的課程,也是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重要科目之一,還是用人單位選拔人才及護士晉升職稱的重要內容。本課程授課對象為三年制高職護理專業二年級學生。前期開設課程有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病理學、護理藥理學、健康評估、護理基本技術、內科護理、外科護理等,后續為畢業實習。
中醫護理是根據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以及護理崗位需求開發的臨床護理專業課程。通過對中醫護理崗位能力分析,明確教學目標:一是掌握中醫專科護理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二是掌握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具備健康教育和衛生保健指導能力。根據中醫護理工作過程及職業能力,我們對原學科體系知識進行整合和重構,按中醫護士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進行課程設計,為突出能力培養,將內容整合、序化成5個學習模塊,16個學習任務,10個實訓項目,開展項目式教學,理論實踐一體化,融“教、學、做”于一體。
成立課程設計小組,并進行市場調研,評估學生學習情況,明確課程目標,確定教學內容。(1)知識目標:能正確解釋中醫的名詞術語,能解釋中醫護理基本特點,能區分中西醫臟器的異同,熟悉理解中醫各臟腑的功能、表現,能理解氣血津液的概念、生成、運行、功能、關系,能解釋腧穴的含義、分類、作用。(2)能力目標:能正確使用舌診、面診的方法,掌握中藥煎服方法和外治法,能熟練用針灸、推拿、刮痧、火罐等中醫方法治療疾病,能在人體找準40個以上的常用穴位。(3)素質目標: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溝通技巧與團隊合作精神,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法律意識。
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確定課程內容,以工作崗位為主線確定課程結構,以認知過程為依據設置課程模塊,以工作任務為導向確定課程單元,以職業活動為單元組織教學。教學內容分為5個學習情境:導論、從中醫角度認識人體和疾病、中醫用藥護理、中醫護理技術、養生康復教育;16個教學任務:中醫護理緒論、陰陽五行學說、藏象、中醫臨床辨證、中藥基本知識及用藥護理等。10個實訓訓練項目:常用40個穴位定位及作用、拔罐法、刮痧法等。
采用“案例導入,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促進理論與實踐銜接、教學與臨床銜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興趣,教學做合一[2]。
以案例導入、任務驅動法為主,結合講授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學法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典型臨床案例,創設情景,讓表演能力強的學生扮演護士和患者,置身于現實工作情景之中,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刮痧為例:隨機挑選一名體驗過刮痧或者會刮痧的學生,讓其為一位頸椎患者刮痧。再引導其他學生分析要完成這個操作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最后將本單元分為4個單項能力訓練任務,1個綜合能力訓練任務:(1)為患者解釋什么是刮痧,為什么刮痧能治療疾病?(刮痧的淵源及作用原理)(2)刮痧能適應所有患者和病證嗎?(刮痧的適應證和禁忌證)(3)選擇什么樣的刮痧板和油?(刮痧板與刮痧油的選擇)(4)刮痧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有哪些?(利用刮痧板進行刮痧,并進行病情觀察)(5)如何針對不同患者進行刮痧?(綜合考查學生對刮痧方法的應用能力)
(1)理實一體化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制作多媒體課件、微視頻,并適量板書,加大課堂信息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手段相結合,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效果顯著。(2)直觀教具教學。購置相關教學設備,如經絡人模型、探穴針灸儀、多媒體按摩點穴電子人體模型、按摩床、火罐、刮痧板、腧穴掛圖、舌模型、手足療模型等。(3)信息化教學資源庫。選用信息化教材,教材中每一章內容的左側附有云板書、導學視頻、電子書及考試系統二維碼,用手機掃描這些二維碼,進入相應網絡平臺,可以實現線上學習。為反饋學習效果,可以使用問卷星隨堂測驗,學生用手機掃描二維碼答題。
在循證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學習效果及教學質量評價,將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以評價學生能力為主。
4.2.1 學習效果評價 包括過程考核、技能考核、理論考核三部分,分別占課程總評成績的30%、20%、50%。過程考核包括考勤、作業、課堂提問與討論情況、養生手抄報等。技能考核包括穴位定位與作用、刮痧、拔罐、艾灸4項,隨機抽考兩項取平均分。理論考核即期末考試,課程結束后進行,采取閉卷筆試形式,滿分100分,按實際成績的50%記入本課程總評成績。
4.2.2 教學質量評價 三級聽課:領導聽課、督導團聽課、教師聽課;三級評價:護生評價、同行評價、督導團評價。社會評價指標有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就業率、技能競賽獲獎率、技能抽考優良率等。
(1)突出以能力中心的培養目標,遵照必需、夠用、適用的原則,整合教學內容,強調技能的高職教育特色,重視技能操作的學習。(2)開放實訓室,變實訓室為治療室,采用真實案例與用具,通過案例導入與任務驅動指導學生用傳統療法進行治療。(3)將職業道德、職業情感、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知識教育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