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盈盈
(紹興市中心醫院,浙江 紹興 312030)
宮頸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屬于生殖器官疾病,目前在我國有較高的發病率[1]。很多年輕女性患宮頸癌后,不得不切除宮頸,這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心理狀態產生很大的影響[2]。與其他疾病相比,宮頸癌患者更加希望得到來自家庭的支持。家庭護理干預是一種新的強調家屬參與患者護理過程的護理模式,隨時發現問題并針對性改進護理措施,使患者能正確看待全子宮切除手術,糾正患者錯誤和偏激的看法,利于術后的康復[3]。本研究旨在了解家庭護理干預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心理狀態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107例近期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宮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53例、干預組54例。對照組患者年齡為25~67歲,平均年齡為(46.20±6.42)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24例,大專及以上16例,疾病類型:鱗癌患者37例,腺癌患者14例,鱗腺癌患者2例;干預組患者年齡為27~65歲,平均年齡為(47.24±5.62)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7例,高中23例,大專及以上14例,疾病類型:鱗癌患者39例,腺癌患者15例。納入標準:(1)符合宮頸癌西醫診斷標準,接受了宮頸癌手術治療的患者;(2)患者及其家屬知曉該項研究的具體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3)患者家屬能按照護理要求照顧患者,積極配合家庭護理干預模式;(4)患者為已婚患者。排除標準:(1)患有其他惡性腫瘤的患者;(2)被診斷有精神疾病或者意識障礙的患者;(3)無家屬照料的獨居患者;(4)同時參與了其他研究項目的患者。兩組患者在年齡、文化程度及疾病類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術后給予患者常規護理,主要為指導患者正確用藥、合理飲食、規律作息、適當鍛煉等,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健康狀況,與醫務人員保持聯系,按時復查。
1.2.2 干預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家庭護理干預,干預內容包括:(1)建立醫療—患者—患者家屬三位一體的互動式服務體系,醫療團隊負責患者術后的相關治療、監督指導、心理咨詢,并及時向醫院反饋患者的情況;(2)針對性給予患者心理疏導,運用認知行為理論觀點使患者認識到良好的情緒對自己的身心及疾病康復都有積極的影響;(3)定時開展健康教育,給患者及其家屬普及宮頸癌治療的相關知識,讓患者及其家屬從理論上了解宮頸癌相關知識,消除患者的疑慮;(4)家屬共同參與患者的康復治療,承擔照顧患者的責任,包括指導患者合理的飲食、規律的作息以及保持良好的情緒等;(5)患者家屬在護理患者期間應盡力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給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幫助患者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減少不良刺激因素;(6)患者家屬可指導患者進行適量的康復訓練,如呼吸控制訓練、用力握拳放松訓練等。該方式持續6個月。
1.3.1 心理健康狀況 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4]評估患者術后的各項心理問題,測量患者的抑郁、焦慮指數,分值越高提示心理焦慮程度越嚴重。
1.3.2 生活質量 應用癌癥治療功能評價系統(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FACT)[5]測定宮頸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質量越好。
1.3.3 應對方式 選擇特質應對方式問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進行調查,包括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兩個因子。
使用SPSS 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后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較干預前明顯下降(P<0.05);干預后干預組焦慮、抑郁評分較對照組下降更為顯著(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b P<0.05
組別干預組(n=54)時間干預前干預后P干預前干預后P對照組(n=53)焦慮57.64±9.65 30.56±17.25b<0.05 59.42±12.96 47.59±18.21<0.05抑郁50.38±15.66 28.71±17.82b<0.05 49.58±16.25 40.72±13.22<0.05
干預后干預組患者較對照組在生理狀況、家庭情況、情感狀況及功能狀況方面評分更高(P<0.05),見表2。
表2 干預后兩組患者FACT評分比較(±s,分)

表2 干預后兩組患者FACT評分比較(±s,分)
項目干預組對照組例數功能狀況54 53生理狀況 家庭情況 情感狀況tP--16.25±7.42 11.36±7.21 3.454 0.001 3.92±1.31 3.02±1.50 3.307 0.001 3.46±0.89 2.78±0.96 3.801 0.000 4.56±0.57 2.13±0.95 16.079 0.000
干預后兩組患者積極應對方式評分明顯高于干預前(P<0.05),消極應對方式評分明顯低于干預前(P<0.05);干預后干預組患者積極應對方式評分較對照組明顯高(P<0.05),消極應對方式評分較對照組明顯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TCSQ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TCSQ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b P<0.05
?
宮頸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手術是治療宮頸癌的主要方法,對于切除宮頸的患者,生殖器官的缺失常給患者帶來嚴重的心理負擔。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傳統的醫學護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患者的需要,家庭護理干預模式是一種新的融合了醫療、患者及其家屬三位一體的醫學模式,家庭護理干預促使患者家屬參與護理的整個過程,全方位對患者進行護理,除協助術后患者身體康復外,也密切關注患者的身心狀況,促進患者的身心健康。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較干預前明顯下降(P<0.05);干預后干預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較對照組下降更為顯著(P<0.05)。表明家庭護理干預能減輕宮頸癌患者抑郁、焦慮癥狀,可以幫助患者了解宮頸癌的相關知識,消除對宮頸癌未知的恐懼,提高患者治愈的信心,在防止術后心理障礙方面起重要作用。干預后干預組患者較對照組在生理狀況、家庭情況、情感狀況及功能狀況方面評分更高(P<0.05)。表明家庭護理干預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方面有積極作用,使患者與家庭成員之間互動,家人在生活上給予患者最大的支持,并正確引導患者積極的生活態度,進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干預后兩組患者積極應對方式評分明顯高于干預前(P<0.05),消極應對方式評分明顯低于干預前(P<0.05);干預后干預組患者積極應對方式評分較對照組明顯高(P<0.05),消極應對方式評分較對照組明顯低(P<0.05)。表明家庭護理干預可以有效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應對方式,由于生理上的創傷及思想上的誤區,患者會把癌癥與死亡聯系在一起,感到生活無望,以至于精神崩潰,在壓力方面,不能以正確的方式應對。家庭護理干預給予患者積極的心理暗示,并向患者傳授宮頸癌相關知識,使患者能正確認識宮頸癌,進而積極應對宮頸癌手術。
綜上所述,家庭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宮頸癌術后患者的心理狀態,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等情緒,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幫助患者建立積極的應對方式,在臨床護理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