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一凡 ,陳登宇 ,2,劉從森 ,鄭慶委 ,2,管俊昌 ,2
(1.蚌埠醫學院,安徽 蚌埠 233030;2.安徽省感染與免疫重點實驗室,安徽 蚌埠 233030)
實驗課在整個醫學微生物學及臨床微生物學檢驗教學中地位都十分重要[1]。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的關鍵之一,在于實驗教學物品的準備工作。微生物實驗課不同于其他形態學課程,使用的物品多是活菌,因而如果沒有事先準備的新鮮培養的及純化的細菌、菌種,學生實驗時就可能無法做出正確的細菌傳代培養物、生化反應結果,導致實驗教學失敗。如何做到事半功倍、高效率、高質量的實驗準備,是擺在實驗物品準備人員、實驗技術人員和青年教師面前的一個課題[2]。新進的微生物學青年教師入職一兩年,根據教師培養計劃,要參加實驗準備工作,以利于其熟悉菌種、實驗室,掌握實驗技能,為以后的課堂教學打牢專業技能基礎[3]。在長期的實驗教學準備實踐上,我們有了些心得和體會,現總結如下。
醫學院校中醫學及臨床微生物學實驗教學的實驗對象一般是活的細菌,而且大多數是致病菌、病原菌或條件致病菌,如金葡菌、乙鏈是標準的致病菌,個別細菌還有較強的致病性和傳染性,如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分別是乙類消化道傳染病傷寒、痢疾的病原體。因此要保證自身的安全,樹立無菌觀念、進行無菌操作,切勿大意,以免實驗室感染及污染[4]。微生物實驗操作要規范,嚴格消毒滅菌,對于實驗用過的有菌物品如玻璃器皿,要滅菌處理后洗刷干燥回收。無菌觀念的樹立、規范的無菌操作技術,是做好微生物實驗物品準備的基本功,對于微生物實驗人員來說,是專業素養的體現,必須牢記并掌握,不然會害人害己。無菌操作是保障實驗室安全運轉的行為規范,必須嚴格遵守執行,避免實驗室感染或污染事故的發生。
理論知識是做好實驗的奠基石,只有擁有全面豐富的理論知識,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實驗的結果,可能會因為各種不確定因素導致結果的千差萬別。例如不同細菌所需生長周期不同,如果菌體未成熟或已老化,則達不到預期的實驗結果[5]。例如大腸桿菌由于多次傳代,吲哚試劑滴進去,培養物液面處變紅不明顯,吲哚試驗結果不明顯;霍亂弧菌,實驗室保存菌種常氧化酶陰性結果,與理論不符。這些基本都是菌種老化或退化的問題,應該注意菌種的活化、復壯或更新標準菌株,保障學生實驗時結果的可靠、穩定。腸道桿菌在SS培養基上的培養物,因培養基中還原劑,如果挑取SS平板培養物,則會出現氧化酶陽性的假陽性結果,正確做法是應該取普通平板的培養物做氧化酶試驗才能出現正確的陰性結果。扎實的理論知識是做好實驗的奠基石,實驗技術人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理論知識水平和經驗積累,因而應該注重理論的學習,才能從容應對出現的問題和變化,并科學、合理地解決問題。
對于醫學院校,為了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微生物學作為醫學專業基礎課或專業課,實驗內容是豐富的,實驗準備工作量是很繁重的,需做到又快又好,才能保障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熟練、規范的操作技能,可以保證實驗操作的高效準確。實驗準備工作繁雜,新進的實驗技術人員切勿為了量而忽略了質,因為操作規范與否,直接影響到實驗準備的好壞。工作伊始,即使耗費的時間長些,也要著重養成規范操作的習慣。比如,最常見的細菌接種,在每次接種前后,一定要灼燒接種環或接種針進行滅菌,接種前滅菌是為防止環境中細菌污染標本或純種細菌,接種后滅菌是防止標本或純種細菌污染環境。而且灼燒滅菌后的接種環或接種針在挑取細菌之前一定要冷卻。重視細節、規范操作不僅是做好實驗準備的必要條件,也是有效防止微生物實驗準備過程中自身感染及環境污染的有效措施。
對于實驗物品準備的精心計劃、統籌安排、合理安排,是為了更有效率的實驗準備。教學工作中,常常一周要針對不同專業學生的微生物實驗課做幾個不同的實驗準備。一個準備完了再做下一個,耗時耗力。各個實驗中有相同步驟的,不妨合并在一起,如單糖發酵試驗、吲哚試驗、細菌生長現象就是安排在一次實驗課中的。可以先高壓出液體培養基,部分加入單糖為單糖發酵試驗做準備。部分加入吲哚和蛋白胨,供吲哚試驗使用。細菌生長現象就需要液體培養基,其中的半固體培養基也可用液體和固體培養基成比例混合而成。掌握實驗教學全局情況,關注教學進度,了解耗材的使用情況。根據學生的課程內容、上課人數、分組情況提前計算好下一周需要多少平板,需要哪些現配的染液、示教材料等,并預留幾份實驗用品,這樣既不浪費,又保證了材料充分,防止了教學事故的發生。學期結束前,保存菌種,整理上報下學期要用的試劑、培養基、耗材數量,以利于學校統一采購。
實驗準備中常會受到多種影響而難以把握實驗結果,為了保證能達到預期實驗結果,做預實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6]。實驗準備人員對此應認真對待,不可忽略。做預實驗也是為了讓實驗技術人員及青年教師能更好地理解實驗目的、原理、需要的材料及操作過程。若有遺漏的實驗物品,也可在預實驗中查漏補缺。當沒有達到預想結果時,追根溯源,找到原因。每一次實驗結果不理想的原因都可能不同,例如菌種變異、試劑變質甚至是試劑批次都會影響到預實驗結果。尋找原因是對實驗準備人員觀察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考驗。如何精準地發現是哪個環節出了偏差,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新進實驗技術人員及教師不妨將每次的原因記下來,在摸索中不斷積累經驗。
隨著基礎及檢驗醫學的發展、微生物課程教學的發展,微生物課程的實驗方法和儀器設備不斷更新,學生實驗也在不斷改進、內容也在不斷更新。這些都是實驗技術人員及教師學習新知識的不懈動力。只有潛下心來刻苦鉆研,提高綜合素質,才能與時俱進,迎接新的挑戰[7]。
做好微生物實驗課實驗物品準備,才能確保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在實驗物品準備的過程中,還可以培養新進微生物青年教師的實驗技能、提高專業素養。我們總結了在微生物學實驗物品準備中的經驗、技巧和教訓,供同行相互借鑒、學習探討,以利于保質保量地完成微生物實驗教學物品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