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玲
(河南護理職業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21世紀是人口老齡化的時代,我國第一部老齡事業發展藍皮書——《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指出,截至2012年底,我國老年人口數量達到1.94億,比上年增加891萬,占總人口的14.3%[1]。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和發展趨勢表明,老齡問題已成為重大的社會問題。養老護理員作為養老服務機構最核心的組成部分,社會各方,特別是老人及家屬都對其寄予了極大的期望。我國養老行業起步較晚,養老護理的相關政策法規也有待完善。
為了對安陽市養老護理員隊伍整體情況有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對隨機抽取的安陽市10家養老機構60名養老護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了解安陽市養老服務機構老年護理人員現狀及需求:(1)基本情況,包括個人信息、收入狀況、是否參加過養老護理員培訓,是否取得資格證等。(2)專業素質,包括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實踐能力,主要是針對老年人日常生活和護理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常見問題的處理措施。
采用文獻查閱、個案比較、問卷調查、個別訪談等多種方法和手段,了解入住老年人對其居住的養老機構的滿意度、養老機構內醫護人員的配備情況等,采用Excel軟件對調查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1)根據2011年安陽市人口與城鎮化抽樣調查數據推算,2011年全市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66萬人,占總人口的12.06%。60歲及以上人口與2000年相比,上升了2.86個百分點,年均提高0.36個百分點,安陽市人口老齡化速度逐步加快。具備養老專業護理及服務技能的人才缺口到底有多大呢?調查顯示,安陽市養老機構職工總數472人,其中養老護理人員372人,具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養老護理人員僅63人,大中專及以上學歷職工共89人。一方面,養老教育機構少之又少;另一方面,養老服務機構受“用人難”困擾而無法擴展服務。很多養老服務機構里,從事護理工作的人員多是從家政服務“跳槽”過來的,由于缺乏專業護理技能,這些人員只能做些簡單的日常照料。
(2)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和《安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安陽市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和要求,安陽市將實行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要求凡從業人員如同護士資格證一樣,要求持證上崗。各職業院校應結合現有政策要求,進行調查研究,了解養老護理人員現狀,并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一系列培訓計劃,培養優秀護理人才,建設專業服務隊伍,增強安全風險控制,杜絕老人權益損害等一系列的措施。
安陽市養老護理人員45歲及以上占46.55%,這種現象與家屬和老人對養老服務人員的年齡期望相比有很大差距,同時說明年齡較小的人員不愿從事養老護理工作。大部分養老護理人員學歷偏低,初中及以下學歷占56.89%,大部分是從農村直接招聘過來的。一般情況下學歷低的人學習能力較差,不能自學新的知識,不能有效提高業務水平等,導致他們所提供的服務大部分為保姆式的照料,不能有效滿足老人的多元化需求等方面的問題。他們基本上沒有經過專業培訓或只是經過簡單培訓后就直接上崗,缺乏基本護理、康復、精神慰藉等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經驗。
調查發現,安陽市養老機構養老護理人員嚴重不足,入住老人與護理人員之比為10~20∶1,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的入住老人與護理人員之比3∶1。按照張良禮先生計算出的養老服務人員的需求模型計算,我國共有各類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3.8萬個,床位數112.9萬張,平均每千名60歲以上的老年人擁有床位8.4張。按入住老人與護理人員之比3∶1測算,即可供150多萬個就業崗位。由此可見,社會化養老服務對養老服務人員的需求非常大,隨著老齡化發展趨勢的發展,需求不斷擴大。
根據 2000年國家頒布《職業教育法》規定,養老護理員也應持證上崗的。據不完全統計,加上人力資源及社會保障部門養老護理員的鑒定人數,全國養老護理員持證人數不超過6萬人,相對于100多萬的從業人員規模來看,目前養老護理員持證人員數量還不到10%[2]。但由于培訓成本高、培訓費用來源不穩定等原因,社會對于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缺乏積極性。養老機構一般又不把資格證和薪資待遇掛鉤,導致養老護理員自身培訓愿望也不強烈。這些都是造成養老護理員專業水平和持證上崗率較低的原因。另外,獲養老護理資格證的護理員目前主要集中在高檔養老機構和私人醫院,造成社區養老護理員數量及質量均嚴重欠缺。因此,我國還需很長一段時間來實現養老護理員全面持證上崗。
政府有關部門制定職業培訓扶持政策,可與高職院校聯合協作,充分利用高校的師資力量、實訓設施,完善養老服務分組培訓考核機制,加強職業培訓,實行職業資質和技術等級認證,形成一套完整的培訓和管理體系。對現有養老服務人員和有志從事養老服務的社會待業人員進行家政、保健、營養、心理等方面的培訓,使他們掌握基本的保健、護理、康復知識和技能,改善其知識結構,增強其專業技能,全面提高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業務技能和服務水平。
對各類養老機構從業人員,要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開展養老服務學歷教育和資格認證。養老機構具有醫療資質,可納入護理類專業實習基地范圍。養老服務機構聘用從業人員時,要審驗應聘對象職業資格證書,實行持證上崗,促進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職業資格化、技術專業化、服務規范化[3]。
針對養老護理員招聘難、離職率高等問題,改善和提高專職服務人員的工資待遇,提高全社會對于養老服務人員的認可度。實行分級管理制度,應根據護理員的學歷和能力,在工作內容、勞動強度、薪資待遇、聘任方式等方面體現差異性,從而調動不同層次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減少人才流失,穩定養老護理員隊伍[4]。對于高學歷、高資歷的老年護理專科護士,可聘任其兼職定期培訓其他養老服務人員工作,增強他們對于這一職業的歸屬感和榮譽感。
我國當前幾乎沒有專門的老年護理人才,雖然許多高等醫學院校已適當調整課程設置,增設了老年護理學以及相關的人文學科,但老年護理方向專業護士的培養仍少見報道。應鼓勵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增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的課程,建設養老服務培訓基地,制訂培訓和考核計劃,對全市養老服務機構和居家養老服務組織的從業人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逐步實現養老服務人員持證上崗。各培訓機構按照國家職業標準要求和當地養老護理員實際培訓需求,制訂培訓計劃,研究、編寫培訓課程和教材。
另外,政府主管部門應加強對現有養老機構的管理和監督,貫徹落實行業規范,嚴格執行職業準入制度,對未取得資格證的在職養老護理員組織分期、分批職業培訓,將從事養老護理工作的人員逐步納入國家職業資格管理制度,以保證從業人員持證上崗,提升養老護理隊伍專業化護理水平,提高養老機構的整體服務質量,緩解和逐步滿足老年人日漸突出的照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