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勤
(西藏大學,西藏 拉薩 850000)
對患者隱私的尊重,是對人權最基本的尊重。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明確的法律法規要求保護患者的個人信息。在隱私權范疇中,醫療隱私權因涉及患者身體健康、病情治療及其他與醫學專業領域相關的診斷及描述等內容,所以更加敏感。從醫院提供醫療服務的角度出發,患者的隱私權不僅涉及法律,還涉及醫生道德。探討目前醫療服務和醫療隱私權之間存在的沖突,能夠對患者隱私權利有一個更好的了解,從而尊重患者隱私權,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每個人都有獲得適當的醫療護理、不受歧視的權利。所有患者都從醫生那里接受治療,但是有時患者會覺得自身的醫療保健質量并未得到保障。患者總是假定醫生是會正確對待和保護他們的最大利益的。但是,有時候患者會感到失望,特別是當有些醫療器械比較貴的時候,醫生會對具體的治療進行限量供應,如果患者必須要選擇更好的醫療條件的話,則要支付更加高昂的醫療費用。在正確使用醫療器械的時候,醫生的選擇是基于醫學標準,且必須在沒有歧視的情況下完成[1]。患者有繼續接受醫療服務的權利,即使他們沒有錢。醫生如果因為患者沒有足夠的金錢而放棄了治療,患者家屬不會認為是自己的責任,而會認為是醫生的責任。因此,患者應該享受的是高端的醫療服務,這是根據患者的病情決定,而不是根據患者的經濟狀況。
患者看病時不論是在私營醫療機構還是公立醫院,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但有時患者一旦進入一所醫院,發現衛生環境糟糕或醫生護士服務態度不好,想要轉院是很難的。其實,在任何治療階段,患者都有權尋求其他醫生意見的權利。患者具有醫療服務的自由決定權,醫師應當告知做出相應決定對患者的后果。成年患者即使是在任何診斷程序或治療中,醫院都不應該扣留患者,阻礙患者自身權利的實現。患者檢查或治療的目的是為了康復,患者的自由選擇權利一旦受到阻礙,一般就會對患者的情緒造成一定影響。醫院對患者自由選擇權的阻礙是造成醫患沖突的重要原因。患者也有拒絕參與醫學研究或醫學教育的權利[2]。
通常情況下,患者對知情權是比較看重的,而醫生很少對患者的知情權做到有效支持。我們必須了解的是,有關患者的健康或對于醫學的事實信息,患者具有絕對的知情權。但是,很多醫院沒有對患者的權利做到有效支持。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樣可能導致患者的健康出現問題。如果患者是未成年人或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根據法律規定,需要有合法授權的代表同意[3]。然而,醫院對這些做得不是很好。如果患者的法律行為和能力被醫生剝奪,醫生的決策是無法得到尊重的。從醫生的角度來看,患者的知情權是應該得到保障的。對患者的治療和診斷,醫生應對患者充分講解。
患者的健康狀況、癥狀、診斷等所有的信息應該是保密的,而且一般情況下,患者的死亡也必須保密。然而,現在的醫院并不是很重視這些方面。如果患者沒有明確同意,醫院是不應該將患者的信息隨意處理的,這也會導致醫患關系緊張。任何患者的數據,都是一種有價值的東西。如果醫院對患者的信息不進行數據保護、存儲和正確運用,那么患者的信息就會泄露,隱私權自然也就容易被侵犯了。
近年來,我國患者和醫生之間出現了很多誤解和矛盾,比如南昌市第三醫院門前發生的惡性持械斗毆事件,醫院醫務人員一百多名,手持鐵棍和木棍對峙一百名患者家屬,導致數十人不同程度受傷,多輛車被砸。上海交大第一附屬醫院發生火災,數名醫生拋棄手術臺上的患者奪門而逃,成為轟動一時的“醫跑跑”事件。醫患糾紛很多是由于醫生和患者之間不信任導致的,雙方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在相互諒解方面做得也不夠[4]。
醫院需要給患者提供接收服務,要尊重和同情患者,并提供周到的醫療服務。醫院需要給患者提供主治醫生的姓名,患者要知道是誰負責自己的治療,患者有這樣的權利,同樣這也是醫生的義務。患者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有選擇拒絕治療的權利。患者在醫療護理過程中,醫院有保護患者隱私的義務。關于病情、咨詢、檢測、治療和所有處理都應嚴格保密,醫院要小心進行病情討論。并不是任何醫生都可以參與護理和治療的討論,其他人員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不能參與患者的治療討論。
醫療尊嚴權是指患者就醫時有權要求醫師尊重其人格,不要令患者有遭受輕視或羞辱的感覺。
患者有充分了解自己健康的權利。對患者健康記錄等個人信息,醫院應該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患者的病例對于醫院來說,就是一種隱私信息源,要做好保密性工作。此外,護士提高護理服務也是患者應該享有的權利[5-7]。
患者應遵循醫院規則,有義務給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提供過去的健康信息,包括完整的信息狀況。患者有責任告知其自身身體狀況的任何變化。對于難以說明的隱疾,也應該告知醫生。患者有提供自己信息的必要,對于醫療費用,患者有責任盡快支付。
我國患者的隱私權保護尚待完善。在西方國家,醫生對患者的隱私保護已經作為立法實行,但是我國相關立法緩慢,這在一定程度上為隱私權的保護帶來阻礙。但是,隨著人們法制思想的進步,不論是患者還是醫生,對患者的隱私權更加重視了。我們可以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國在醫療隱私權方面的法律制度一定會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