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炬雄,蔣 桃,柏依海,祖智濤
(湖南食品藥品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8)
天然藥物學是藥用植物學與中藥鑒定學兩門課程優化整合形成的一門符合當前高職教育教學改革要求的綜合性課程,是運用藥用植物學知識、方法以及動物學和礦物學基礎知識,來分析中藥來源、采收加工、鑒定、化學成分、功效應用、品質評價、資源利用等。該課程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天然藥物學鑒定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鑒定藥材真偽,為制藥生產企業、藥材流通領域和臨床合理用藥起到安全有效的保障作用。
教材是課程內容的主要載體,是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資源。教材既要指導教師組織教學,又要引導學生實現學習目標。本文就2017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天然藥物學》高職教材(以下簡稱“新教材”),談談編寫體會。
《教育部關于“十二五”職業教育教材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職業教育教材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按照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系統培養的要求,培養學生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就業創業和繼續學習能力的重要載體。加強教材建設是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是加快推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的重要抓手,是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條件,推動中高職協調發展的基礎性工程。在職業院校推行適應項目學習、案例學習等不同學習方式的教材,注重吸收行業發展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對接職業標準和崗位要求,豐富實踐教學內容。”編寫教材,必須堅持現代職業教育改革方向,緊扣時代脈搏,突顯高職院校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目標,積極倡導高職學生“主動學習,樂于思考,勤于實踐”,以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等崗位能力,體現高職教育特色,滿足培養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為學生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新教材是在教育部2015年10月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2015年)》指導下編寫的,主要供藥學類專業(本文主要指藥學、藥品經營與管理、藥品質量與安全、藥品生產技術等專業)學生使用。調查發現,藥學類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醫藥公司、藥店、醫院、藥廠等單位就業,主要擔任藥店負責人、藥品采購員、藥品保管員、質量管理員、中藥調劑員、養護員、醫藥藥房和藥物制劑室工作人員等。在藥學類專業中,天然藥物學可以說是最主要的一門課程,面對社會對人才的高要求,教材內容組織必須對接職業崗位需求,必須為培養崗位能力服務。
職業教育的性質決定了教學內容必須以培養學生崗位能力為主線。新教材以職業崗位為導向,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大膽改革,分為基礎知識模塊和崗位實踐技能模塊。基礎知識模塊包括藥用植物的知識和顯微結構。藥用植物學的教學目的是通過植物形態、組織、分類鑒定、顯微特征等知識的學習,為中藥分類、鑒定打下基礎。因此植物學部分以最基本的植物器官的形態學、解剖學和植物分類學為基礎。崗位實踐技能模塊以國家藥品標準為依據,所選技術和方法標準實用,包括中藥真偽鑒別和性味功效應用,減少了天然藥物的化學成分等方面內容,強調掌握功效、真偽鑒別等技能,培養學生中藥分類、真偽鑒別、調劑、倉儲能力,滿足職業崗位中藥咨詢服務需要,保障中藥流通領域和中藥生產企業的安全有效識藥、用藥。
天然藥物學一般48~72學時,作為藥學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內容多,覆蓋面廣,專業性強,難度大。編寫教材時,既要體現課程教學目標與任務要求,又要符合教學規律,不能簡單地將兩門課程內容疊放,而要進行有機、科學整合。
我們將藥用植物學的植物形態、植物顯微和植物分類基礎知識納入基礎知識模塊,將其中一部分知識如植物器官內部顯微結構、植物科屬分類和植物形態等穿插在崗位實踐技能模塊。在崗位實踐技能模塊,以藥用部位為橫坐標,以植物科屬為縱坐標,編寫教學內容,縱橫交錯,相互滲透。崗位實踐技能模塊分為13個項目,即藻菌地衣類、蕨類、單子葉植物根及根莖類、雙子葉植物根及根莖類、莖木類、皮類、葉類、花類、果實類、種子類、全草類、動物類和礦物類等。將植物科屬特征、種的特征放在相關中藥的“拓展閱讀”欄目簡單介紹,每種科屬特點只介紹一次。這樣便于比較同類中藥在性狀、顯微特征及功效等方面的異同,找出關鍵鑒別點,強化學生技能,保證其知識結構的有序性、歸納性和邏輯性。
新教材選錄的天然藥物有292種,強調“實用,夠用”,分為重點掌握類、熟悉類和一般了解類,重點選錄具有代表性的天然藥物46種,讓學生學會運用工具書和所學知識鑒定未學習過的天然藥物。此外,對一般了解類藥物以表格形式進行歸納比較,大幅度刪減天然藥物的理化鑒定、顯微鑒定內容。
高職教材建設要針對學生特點,適應當前學情,方便學生自主學習,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潛能,使其易于接受、樂于學習,從而培養健全的人格。
當前大部分高職學生學習基礎薄弱,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不強,學習興趣不濃,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但他們思想活躍,動手能力強,形象思維敏銳,樂于交流,對感興趣的東西學習積極性較高,富有創造性和自我表現欲。
任務引領就是以醫藥行業企業的實際工作任務為引領,讓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過程中學習相關知識,提升職業技能。將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堅持企業、社會與自我有機統一原則,致力于人的自然性、社會性、自由性和諧健康發展。
天然藥物學課程以植物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形態及顯微結構為基礎,來分析藻類、菌類、地衣類、苔蘚類、蕨類、裸子植物以及單子葉植物、雙子葉植物藥材的鑒定與識別要點,各知識單元之間既相互聯系又有區別,非常適合開展項目化教學。新教材按照項目導向、任務引領原則,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機融合形成教學項目,集教、學、做于一體,強調“學中做、做中學”,按職業能力形成過程和學生認知規律,以實際工作任務為中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新教材突出實踐能力培養,融入案例教學法、問題教學法、研討式教學法等理念的精髓,在保持教材主體內容基礎上,各項目的每一任務都穿插有“案例引導”“知識拓展”“師生互動”等欄目,使教材版面靈活,豐富多彩。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主動的意義建構而獲得的。學習者與周圍環境交互,對于學習內容的理解起著關鍵作用。新教材精選來自醫藥市場生產經營活動中的真實案例,以提問、討論方式將學生引入直觀、生動、真實的情景中,引導其討論與思考,激發好奇心和學習熱情。“師生互動”環節則引入崗位實際問題,促進師生、生生互動,同時讓學生了解生產實際,學會操作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增強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讀性、實用性與拓展性,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能力。
高職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很少會在課后自主學習。新教材在每個學習項目的“目標檢測”欄目選編了習題,包括行業經典案例和熱點問題,以豐富教學參考資料,拓展學生知識面。學生學完一個項目后自行檢查測試,這樣既可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又能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更好地把握教學重點、難點和疑點,動態調整教學進度。
新教材附錄中增加了《2016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藥鑒定技能賽項比賽試題》中藥鑒定技能競賽項目方案,讓技能競賽內容進入教材,走進課堂,引領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目標與方向。通過大賽項目挖掘大量教學資源,并融入日常教學,從而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專業技能,最大限度地把學生潛在的創造性思維調動起來,進而提高其學習能力。
在編寫紙質教材的同時,出版社搭建了“愛慕課”在線學習平臺,創建立體化教學內容體系,包括課程介紹、教學大綱、電子教案、PPT、微課視頻、習題庫、在線自測/考試系統等學習資源。這使教材內容更加生動化、形象化,拓展了教材資源的形態維度,支持學生個性化、交互性和情景性學習,為多元化教學提供了支持,對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很大幫助。
綜上所述,天然藥物學課程兼具理論性、科學性和實踐性特點,新教材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根本,內容更加突出職業指向性、實踐性、實用性、時代性和發展性,更加符合高職學生學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