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浚中
2018年1月4日,城口縣北屏鄉月峰村。
天空飄落雪花,將整個村莊攬進懷里。
這天,村民張正清起了個大早,朝村里的食用菌種植園走去。
入冬以來,食用菌種植園雖然暫時沒什么活干,但是作為食用菌種植園的隊長,張正清仍習慣每天去園里看看。
走在雪地上,腳下“嘎吱”作響。張正清放眼望去,在這銀裝素裹的世界里,一排從曾經的撂荒地里“長”出的大棚,格外顯眼。
隨著大棚“長”出地面,腳下的40畝土地也被“喚醒”。
“如今,這些撂荒地是村集體最重要的資產,也成了全村232戶村民增收的香餑餑!”張正清說。
荒地上的守望
荒地變香餑餑的“龍門陣”,還得從北屏鄉月峰村啟動的一場改革擺起。
多年前,這些耕地還是全村的“命根子”。只是這些耕地被田坎雜亂地分割成了很多零碎的小塊,生長著附加值不高的洋芋、包谷和紅苕等傳統農作物。
這些作物雖然不值錢,但是因為月峰村缺乏產業項目,因此全村人都靠這“三大坨”混個肚飽。
后來,打工潮席卷農村,月峰村的年輕人也背起行囊前往外地務工。他們掙到了遠遠高出在家務農的收入。在年輕人的帶動下,村里越來越多的壯勞力選擇外出打工。而那些產出不高的農田,也由此漸漸無人問津,最終撂荒。
望著耕地變成荒地,村里的老人們不禁唏噓。
2017年8月初,為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城口縣委、縣政府按照中央和市委相關指示精神,瞄準全縣農村特別是村集體的“沉睡資源”,啟動了新一輪農村集體資產機制改革。
作為偏遠農村集體和貧困農戶手里最大甚至是唯一的資產,如何讓月峰村的撂荒地從“沉睡資源”轉化為“活力資產”,也就此被提上了北屏鄉黨委、政府的議事日程。
為此,鄉干部們很是費了一番腦筋。
“能不能引進農業企業,搞集中開發?”一開始,不少人都支持這個點子,提出借鑒其他地區經驗,進行土地流轉,引進農業公司,打造“農戶+合作社+公司”的產業發展模式。
很快,這個建議被否定了。鄉黨委、政府的理由是:第一,月峰村山高路遠,村民通過土地流轉能獲得的收入很低,也很難吸引到經濟效益好的企業入駐,形不成長效增收機制;第二,這種產業發展模式只能讓參與土地流轉或進入企業打工的村民受益,無法讓全體村民共享發展紅利。
通過進一步調研,北屏鄉黨委、政府找到了另一個解決辦法——由村集體出面,整合分散于全村的撂荒地,以土地經營使用權作為資本要素,引入企業共同開發。
“荒地生錢”
2017年9月的一天,月峰村召開了一場院壩會。
張正清和村民們將村黨支部書記馬軍圍成一圈,認真地聽他講解一件“大事”。
隨著改革逐步展開,“確權”“資產”“入股”“分紅”等陌生字眼,成為村民們口耳相傳的熱詞兒。
然而,他們并不懂這些詞兒到底是啥意思。
彼時,對月峰村的鄉親們來說,“村級集體資產”以及配屬給他們的權利并沒有明確,因此看不見、摸不著。
“給撂荒地測量一下面積,在圖紙上勾勾畫畫,我們就能掙錢?”在這次院壩會上,不少村民提出了疑問。
聞言,對此早有準備的馬軍進行了解釋。
一個月前,馬軍作為月峰村代表,就“如何盤活農村閑置資源、讓資源利用紅利惠及全體村民”這個大課題,參加了縣委、縣政府組織的學習培訓。
其間,馬軍明白了這里面的“道道”——通過把土地使用權折算成股份,閑置的撂荒地就從“沉睡資源”轉化成了產業發展的資產;再將這些資產和資金、技術等其他相關要素注入股份公司,等到股份公司盈利后,就可以按股分紅。這樣,“全民共享”就成為可能。
“經過整合和確權,村集體所有的40畝土地將明確產權和使用權的劃分,鼓勵符合條件的村民積極參與改革、享受分紅?!瘪R軍一語道破“荒地生錢”的秘密。
很快,經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月峰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立,并根據相關政策配套了資金。
馬軍被選舉為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開始組織引進合作企業、開展股份確權工作。
根據月峰村的地理條件,合作社將發展食用菌產業作為突破口,找到了城口縣松坤菌草公司。
經過雙方協商,馬軍與松坤菌草公司總經理何立坤簽訂合作協議:由月峰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提供40畝土地和100萬元資金,松坤菌草公司出資100萬元和提供相應技術,按照55%和45%的比例,共同成立城口縣何仙姑食用菌農民股份合作社。
與此同時,村里也展開了一輪確權配股,不少符合條件的村民成了“股東”。
其間,張正清就分得了7股。
“源頭活水”
2018年1月4日,張正清來到食用菌種植園門前,打開掛鎖,鉆進大棚。
進入大棚,張正清瞇縫著眼,盯著掛在支架上的溫度計看了看,又檢查了大棚里的濕度計。
“冬季寒冷干燥,得控制好溫度和濕度?!笨吹揭磺姓#瑥堈暹@才放心地關上門。
自從被推選為食用菌種植園的隊長以來,張正清就對食用菌種植園的日常管護工作格外上心。
“大棚里生長的可不僅僅是食用菌,還有全村人增收致富的希望,我當然要認真負責。”張正清說。
隨著食用菌種植園建成,村級集體資產對其他產業發展要素的“活化”效應也開始凸顯。
比方說,不少村民都就近找到了工作。
貧困戶李明舉正是其中之一。
李明舉當上了食用菌種植園的管護工后,就在何立坤的指導下,開始負責澆水、除草等工作。
一天忙活下來,李明舉能掙到80元錢。如果當天碰到工作量特別大的活,李明舉的工資還會相應往上漲。
“在家門口打工很方便,收入也穩定?!崩蠲髋e說,通過在種植園打工,他的收入增加不少。
“加上季節性用工,食用菌種植園聘請的村民總共有30多人,帶動了全村增收?!瘪R軍說,相較于傳統的合作社務工模式,月峰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在賦予村民股權后,務工村民的收入水平與產業項目的營收情況直接掛上了鉤,因此干起事來也更加認真。
按照股息分配方案,月峰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還將部分盈利資金作為村集體資產的增值部分,成為村級產業和公共事業發展的“源頭活水”,同時為村民“股東”提供另一項收入來源——分紅。
“如果一切順利,這些食用菌將在今年春季鉆出頭,成為鄉親們的新收入來源?!瘪R軍深吸了一口氣,眼里滿是希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