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三變”改革的發源地,近幾年來,貴州省六盤水市通過深入推進農村“三變”改革,激活了農村發展內生動力,促進了農戶與經營主體“聯產聯業、聯股聯心”,推動了農村經濟規模化、組織化、市場化發展,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產業脫貧路。目前,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1.8%,帶動22萬貧困群眾脫貧;農業增加值增速連續8個季度在貴州省排名第一;新增村集體經濟收入1.08億元,村集體經濟累計達到2.85億元。
探索亮點:
通過堅持全域“三變”,逐步實現“無事不入股、無人不入股、多樣化分紅”。
借鑒之道:
農村經濟發展,長期面臨資源分散、農民分散、資金分散的“三散”難題。而“三變”,正是破解“三散”的一劑良方。
正是因為認識到這一點,六盤水市將“三變”改革進行得更加徹底,成為全域“三變”、全民“三變”。
六盤水市實施“三變”的一大特點,就是通過資源變資產,實現資源優勢和生態優勢向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轉化,讓群眾增收的渠道多起來。如今,當地農民入股方式不僅僅限于土地、宅基地、荒山荒地等傳統方式,而是根據各地實際及產業發展情況,將優質的氣候資源、生態資源以及技術技藝等折股量化,激活了農村各類要素資源,使其成為推動“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的“轉化器”,亦是“一無所有”到“無中生有”的“點金術”。
六盤水市還積極探索財政資金股權化,將涉農資金在不改變性質和用途的前提下,量化為村集體或貧困農戶的股金,實現資金變股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如六枝特區郎貸鎮將產業扶貧項目資金3000萬元入股企業,建設獼猴桃基地4000畝,以鎮政府名義占股20%,獲利后按股份所分得的紅利注入政府設立的基金專戶,兌現到建卡貧困戶,使一次性投入資金變為農戶持續性收入。
通過“三變”+特色農業+鄉村旅游+美食商城等方式,六盤水市將中藥材、刺梨等特色產業,城市停車場、美食城等有穩定收益的建設項目,以及旅游景區景點的“三場一館”(停車場、娛樂場、專賣場和農家旅館)等可用資源全部融入“三變”,實現了農村“三變”向全域“三變”拓展。
在“三變”改革的過程中,農民和企業之間存在多種利益關系,為了保證雙方風險共擔、利益共享,調動雙方的積極性,六盤水市出臺了多種分紅方案。農民或村集體將土地、茶林等資源出租給企業或合作社,可獲取“固定分紅”;村民或集體將土地、茶林等資源聚集起來入股企業,實行“按比例分紅”;短期內難以獲取效益的農業產業項目,可配合“固定分紅”和“按比例分紅”;對于需要精耕細作的農業項目,實施“實物分紅”,村民管護越好,收益越高,以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