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嘯
[提要] 農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撐力。現今我國農業需求結構發生了重要變化,在面臨經濟全球化以及一體化的當代,急需對我國農業的供給側進行改變,以應對新時期經濟發展的要求。因此,需要金融業對農業加大支持。遼寧省是我國農業發展水平較為先進的省份,以遼寧省金融業對農業支持進行分析,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農業;發展水平;供給側;金融業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8年1月5日
一、當前遼寧省農業金融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金融對農業的支持以農業發展銀行為主體、農村信用社為核心、農業產業基金為輔助的基本支持體系。遼寧省集約型農業發展在我國起步較早,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但遼寧省的農業在我國農業生產領域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遼寧省人均種植面積排全國第四位,農業產業總值排全國第二位。2015年遼寧省成立農業金融發展基金,2015年10月,遼寧省農業保險集團成立。工商銀行遼寧省分行以農村信貸為突破,全力支持遼寧省農業產業項目、現代農業等領域的建設,貸款新增額、投放額均居同業前列。特別是在支持現代農業發展方面,三年來累計投放涉農貸款500多億元,在遼寧省農業龍頭企業的貸款余額超過百億元。在墾區成立的農墾支行,為該地區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務需求,實現貸款的有效投放;工商銀行緊跟國家政策方針,全面落實現代農業發展對資金的需求,成為遼寧省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的領頭羊。
二、遼寧省農業金融支持存在的問題
遼寧省農業金融支持發展嚴重落后于我國其他地區,且存在以下不足:(1)農業保險覆蓋面不足。農業保險制度在遼寧省才剛剛推出,其中大連地區和丹東地區較為領先,但覆蓋率仍不到30%,而且集中于幾個大的國有農場,個體農戶幾乎未參保。在產業方面,更是集中于種植業,而對于風險較大的海產業幾乎為空白。而私人農場參保積極性很高,但高額的保費將他們拒之門外。(2)缺乏金融行業的資金支持。在過去,遼寧省的農業金融支持僅依靠農業發展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然而,農村信用社對于農業的金融支持問題尤為不足。農村信用社在成立之初就是為了解決農村、農業、農民的金融服務,信貸服務的問題。但隨著近年來農村信用社大量轉為城市商業銀行,服務重點也由農村轉向城市。這就導致了農村的金融服務出現了短缺。首先是資金不足,由于農村金融的貸款對象少、期限短、利率低、抗風險能力差。由于最近幾年我國經濟格局的改變和轉型,農業的資金需求越來越大,融資期限越來越長,傳統的銀行也單一支持已經不能夠充分支持農業的發展;其次近年來農村信用社大量進行改革,向城市商業銀行發展,減少了對農村的支持,這就在兩方面造成了現在農業金融支持不足。(3)期貨市場參與不足。我們知道,套期保值、規避風險是期貨市場的主要功能。在遼寧省的農業生產中,期貨利用率極為低下,一方面是專業知識普及不夠,農業生產者沒有利用期貨市場,參與期貨市場的知識儲備;另一方面是期貨市場普及程度不高,當前的期貨市場還未大規模向農業生產者普及,主要集中于為數不多的農產品現貨貿易公司。以上幾點原因,是目前遼寧省農業金融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另外,農業保險制度短缺,遼寧省的農業發展過程中,農業保險一直是備受關注的部分,它能保障產品在發生特殊或緊急狀況時減少損失,能在最短時間里重整資源并改善制度。但其實目前它并不被政府、投資方和廣大農業工作者所重視,所以完善農業保險是刻不容緩的決定。保險公司是一個盈利性的企業,因為農業保險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且可能產生大型的事故導致損失的事件,所以投保此項就伴有高額的保費,而農業產業能力有限,就存在著保費繳納不足或者逃避的問題。此現象在投保農業保險的數量中高達82%。故資金補貼就成為了現階段不可忽視的一步,加快規范補貼資金的策略,是解決農業保險不完善的對策之一。
三、推進遼寧省農業金融支持的方法
(一)遼寧省需要完善農村金融體系。首先,在農村信用社改成商行之后,遼寧農村金融幾乎處于空白狀況,在每個鄉鎮只有一家成商行的營業部,金融覆蓋率極低。所以,遼寧省需要擴大城商行在農村的覆蓋率,轉變城商行的經營方式,加大城商行在農村的營業網點建設,提高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工作人員的素質,以錦州市為例,錦州市每個鄉鎮只有一家城市商業銀行的營業網點,遠遠不能滿足農村農業的金融需求。遼寧省需要在每個鄉鎮建設城市商業銀行的營業網點,以改變當前銀行網點不足的局面;其次,商業銀行與股份制銀行在需要加大對農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在遼寧省乃至全國,四大國有銀行對農村金融的支持力度都很小。甚至在農村不開設銀行網點,這也是造成當前農村金融落后的原因之一。然而,由于遼寧省金融機構空白,鄉鎮大多位于邊遠貧困山區,經濟落后、交通不便、環境惡劣、業務量小,所建網點不僅達不到保本點,而且各種費用還有所增加,面臨長期虧損。所以政府要成立農村金融服務政策,幫助商業銀行在偏遠的農村建立服務網點,以幫助農村金融的建設。
(二)擴大農業保險覆蓋力度。農業保險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保障機制。首先,要擴大農業保險的覆蓋行業,改變當前農業保險對種植業覆蓋不足甚至未覆蓋的狀況。在發展種植業保險方面,由于種植業的利潤低、成本高,所以農民參與保險的積極性不高,因此要降低費率,借以提高農民參與保險的積極性;其次,要提高農業保險機構在農村的網點建設數量,在遼寧省的廣大農村幾乎見不到農業保險的服務網點,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農民參保農業險的難度,所以加大服務網點建設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我們在解決經濟落后地區的農業保險問題時,所采用的金融創新服務要符合當地農村的特點和實際情況。
(三)借鑒國外的農業金融發展經驗。在國際上的農業金融發展經驗有三種,分別為美國模式、日本模式、墨西哥模式。這三個國家的農業金融發展都有值得我國借鑒的經驗。第一,降低農村地區金融機構市場準入門檻。向中小金融機構提供市場準入、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發展新型地方性金融機構。如村鎮銀行等,為農民和鄉鎮企業等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第二,要明確遼寧省內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三農”服務的義務,從法律上,確保從農村地區吸收的儲蓄應較大比例向農村地區發放貸款,增加農村金融供給。加強對遼寧省境內資金流動的檢測和預警,限制國有商業銀行或農村信用合作社系統內上存資金比例。通過運用差額準備金制度,對上存資金比例過高的金融機構可以提高超額準備金比例實行繳存,并下調法定準備金率;第三,開放遼寧省的農業金融市場,讓國際上有經驗的、專業的農業金融服務機構參與遼寧省農村金融服務市場。改變遼寧省當前農業金融發展經驗落后的局面。例如,美國的全美農業保險公司,是一家專業的農業金融服務機構。遼寧省可以適當地與該公司合作,引入該公司參與遼寧省農業、農村金融的發展。參股遼寧省的農業保險機構,提升遼寧省農業金融服務的現代化水平與專業程度,通過有效競爭,完善農村金融服務。endprint
(四)緊跟國家政策機遇。在推進農業金融,促進金融對農業的支持時,遼寧省要抓住國家政策機遇。首先,遼寧省要緊跟“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機遇,遼寧省是我國建設“一帶一路”的國內出海口之一,在對外貿易方面有著天然優勢,其中大連港、錦州港、丹東港、營口港都是大型的海運港口,在農產品出口運輸方面可以為國際運輸提供地理支持,在發展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農產品貿易中,遼寧省可以憑借陸路和海陸的便利條件,取得較好的發展;其次,遼寧省要抓住“振興東北工業基地”這一政策條件,振興東北工業基地是我國的“十三五”重點計劃,然而,工業振興,農業先行。農業作為遼寧省經濟的基礎,也是工業發展的基礎,在農業現代化過程中,農業機械的需求、農業技術的發展都可以為遼寧省經濟提供新的動力。所以,遼寧省要抓住這一政策機遇,增加金融行業對農業的支持力度;最后,遼寧省要抓住我國金融改革的政策機遇,在2017年7月份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我國成立了金融穩定工作領導小組,金融的脫虛向實是這次會議的重點內容,在當前制造業疲軟的大環境下,金融系統的資金進入農業是必然趨勢,是大勢所趨。遼寧省政府要根據金融“脫虛向實”這一政策,推動金融與農業的融合。
(五)推進農業的期現結合。期現結合是當前期貨行業發展的趨勢,也是遼寧省在發展大型農業、現代農業時的機遇。簡而言之,就是建立農產品現貨與期貨市場的聯系。農產品生產商、現貨貿易商利用期貨市場規避風險或在期貨市場中交割,滿足自己的經營需求。期貨公司以及期貨服務機構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與農產品生產者合作。從而達到二者合作共贏的雙贏局面。第一,要推動有實力、有需求的農業生產者參與期貨市場,期貨市場可以為農業生產者提供各方面的價格信息。當預期未來農產品價格下降的時候,農業生產者可以通過在期貨市場中持有空頭頭寸,來減少或者完全避免損失。同時,現貨生產者還可以利用期貨市場為未來的種植生產進行量的決策,當未來月份的期貨合約價格較高時,農業生產者可以加大種植面積,提高總產量,創造更多的利潤。當未來月份價格較低時,農業生產者則需減少生產,以避免谷賤傷農的現象發生;第二,加大期現人才培養投入。一直以來,期現結合方面的人才都非常缺乏,由于專業領域的不同,術業有專攻。所以遼寧省需要憑借大商所的優勢,以及借助東北財經大學期貨學院的優勢,培養一批專業的期現人才,以服務于遼寧省農村金融建設,同時還可以為農業生產者普及金融以及期貨市場知識,使他們在生產過程中懂得如何運用期貨市場和其他金融工具。
主要參考文獻:
[1]陳偉.建立支撐新農村建設的農村金融體系[J].金融與保險,2006.3.54.
[2]彭程遠.積極完善農村金融體系[N].經濟日報,2006.5.27.2.
[3]杜曉山.民間金融研究[J].理論月刊,2012.6.8.
[4]張曉山,何耐安.當前河南省農村非正式金融的狀況與發展前景[J].財經科學,2012.4.
[5]何廣文,馮興元.“三農”問題——世紀末的反思[J].讀書,2004.12.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