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生輝
[提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電子商務作為互聯網經濟時代的主體力量,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不言而喻農業是十分重要的,人們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得依靠農業的支持。其實將農業生產與現代化科技結合的概念早早的就被提出過,利用互聯網生產推廣農業產品以及利用科技優化生產,也是現今比較流行的農業生產方式。很大部分農業生產擺脫了傳統的你耕我種過度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方式。傳統的農業產品交易也只是單純的線下農貨買賣,收益模式也很單一。然而,農業APP開發可將農業資訊以一對一或一對多的方式推送至目標客戶,針對性強、客戶群體大、產業鏈多樣緊密,為農業再一次發展提供契機。農村電子商務,這個全新的概念已經進入人們的視野,解決我國目前的經濟轉型問題,促進目前的經濟結構調節。
關鍵詞:農業;電子商務;變革
基金項目:西京學院2017年校級大學生創業項目:“‘鄉愁農產品銷售APP”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12月27日
一、前言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各種各樣的網站、APP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快捷方便的信息交流。人們通過APP可以簡化購買方式,方便自己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近幾年來,農產品的銷路和銷售問題成為廣大農戶希望解決的重大問題之一,農產品銷售問題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滯銷的農產品、好菜賤賣等問題時常占據新聞版面頭條,微博賣菜、貼吧求購等解決滯銷問題的方法已是屢見不鮮。農產品滯銷慘狀,是農民難以承受之痛,也牽動著社會各界的心,忍不住想伸出援助之手,農產品尋求線上發展也是為了能夠有效地幫助農產品行業打破傳統的農產品營銷格局,并及時滿足了農產品行業及農戶展示產品、銷售產品、尋找商機、互動交流等各方面的迫切需求。
基于此現狀,我們團隊擬成立一家開發以陜西省各地農副產品為核心的網絡信息交流、銷售APP。為陜西省各地的農戶提供全面的農副產品信息交流、技術共享、銷售狀況的平臺。通過在線信息服務、市場商戶間信息交流和系列增值服務來提升使用價值,并通過商家入住費、廣告費、活動承辦費等方式獲得盈利。平臺設計有“農產品分類銷售”、“特色產品銷售信息”、“有關農業新聞信息”、“博文發表管理”、“用戶留言評論”五大系統。
二、國內外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背景
(一)國內電子商務發展背景。在城鄉統籌發展的規劃指導下,相關農業管理部門已經開始重視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與此同時,農村地區信息化腳步的邁進也大大提速了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據統計,目前已有超過2,000個農村電子商務網站在全國范圍內建立,涉及農業的信息網站也有6,000余個,其中北京和其他沿海地區數目較多,中西部地區數量相對較少。大量的農業網站發布了農副產品的供需信息,提供招商引資途徑,為實現農民增收、農村地區經濟水平的提高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從信息化的軟硬件基礎、交易規模以及資源的利用率上分析,中國的電子商務進程均處于初級發展階段,而中國農村的電子商務水平更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二)國外電子商務發展背景。20世紀70年代末期,世界電子商務就開始發生,大規模電子商務貿易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相較于我國的農村電子商務進程,國外發展得較為成熟,在多個方面也有了階段性成果。
網站內容日趨豐富、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對農業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國外農產品電子商務正向渠道融合化、市場全球化及技術移動化的趨勢發展。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總的來說,國外很多國家,已經建立了很多完善的制度法律規范電子商務的發展,電子商務也在加快步伐前進著。
三、陜西省農業發展背景
(1)農民收入低,城鄉差距大;(2)貧困人數較多,基礎設施薄弱;(3)陜西基層領導組織渙散,鄉村治理制度真空;(4)農資價格高,市場風險大,影響農民積極性。
四、陜西省發展農業電子商務SWOT分析
(一)優勢。(1)陜西省全省有著豐富的農副產品,發展農業電子商務將會整合所有的農村資源,較少中間環節,提高買賣雙方的信息對稱度,將農產品的價值發揮最大化。從消費層面來看,農民的購買力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在逐漸增強,開發陜西省農村電子商務不僅可以幫助各地農戶最大限度地銷售農產品,使農產品利益最大化,還可以反向發展農村經濟,可以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讓農民有更多元化的購買選擇,減少普通渠道銷售中的中間差價;(2)同類app較少,又缺乏可信賴度,容易得到廣大買家的支持,從生產者直接到消費者節約了損耗環節,降低了成本,性價比更高,同時運用CSA模式買家參與生產,吃到的不僅僅是食物更是一種情感和生活方式;(3)“三農”是國家重點扶持對象,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越來越多大學生選擇回鄉發展,我們的平臺為他們提供了渠道;(4)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智能手機的全面覆蓋,越來越多人尋求一種極簡、極便的生活方式,電子商務在農村將會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二)劣勢。(1)陜西省經濟發展差距較大,農村地區公共建設基礎較差,對信息技術的支持性需要很大的提高,在建設農村電子商務的同時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是必不可少的。(2)陜西省是農業大省,傳統思想根深蒂固,因循守舊的思想,使得新興技術的普及有很大的難度。(3)農產品“年產季銷”,一年只產一兩次,賣的時候得每個季度、每個月慢慢地賣,形成時間錯位。(4)農產品的特殊性。一是標準化程度差,不像鋼材與塑料,都有容易識別的標志,農產品在規格和質量上都難以完全統一;二是保存和運輸比工業品要復雜。鋼基本上不會壞,但糖會變質,繭和絲也會發霉變質。
(三)機會。(1)陜西省進行了全省網絡條件的優化,提高了網絡覆蓋面,這樣有利于陜西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2)物流行業的迅猛發展及強大使得各地的農產品可以走出鄉村,讓陜南的人民可以吃到便宜實惠新鮮的陜北特產。endprint
(四)威脅。(1)傳統思想和新興技術信息的碰撞,農民的思想落后,對新技術有較大的抵觸心理;(2)各地農村的集市、小商店發展時間久,農民沒有體驗電子商務帶來的便捷、高效,發展程度有待商榷;(3)農村物流發展程度較低,不能滿足農產品的運輸新鮮、保鮮等問題,成本較高,利潤低。
五、陜西省開發農產品銷售APP存在的問題
(一)質量缺乏保證。農產品有一定保質期,也會受到一定影響發生變質,產品的質量直接決定我們是否是一個優秀的平臺,農產品送到客戶手中是否質量有保證,是否可以讓顧客滿意,我們十分重視。
(二)農民文化程度綜合較低,接觸互聯網較少。農戶和電子商務平臺間信息不通暢,不能及時地反饋信息,銷路又過于單一,很容易使得產品過剩,造成產品滯銷。最后的受傷者是農戶,經濟效益方面的保障不完整。
(三)技術人才匱乏,協調度不高。根據目前陜西省的現況來看,當前參與農副產品市場經濟活動的管理團隊能力較差,只能滿足傳統交易模式的管理和協調,無法適應農村電子商務這種新興的經濟模式,人才極度短缺,供需矛盾較為突出,難以滿足未來大規模開展農業電子商務的要求。
六、針對農產品銷售問題的改進措施
(一)引導農學類學生參與,增加符合他們的內容和功能。借助近年來陜西省農村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引進農學類學生參加,并且進入良性循環:通過人才的保有促進電子商務在農村的發展進程。
(二)打造獨特品牌,樹立品牌效應。陜西省位處平原,背靠秦嶺、兩河貫穿其中,縱跨三個氣候帶,其地域的獨特性全國獨一無二,因此陜西地方的特產和農副產品擁有著獨特的特點和性質,吸引著全國的消費者。
(三)做適合的APP,增加使用量。增加APP內免費內容,提供一些具有黏貼性和耗時性的功能,為客戶添加一些日常工具。開發內容編輯,上傳權限,加強營銷功能。
(四)建立完善的監督體制,物流系統。首先要保證農產品發貨前就是新鮮的并讓顧客滿意的,同時在運送到客戶手中時也是可以保證質量的,我們要建立完善的獎懲制度及監督體系。
七、總結
我國電商發展,離不開我們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隨著經濟發展,我國電商肯定會迎來更好的機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是迎合我國發展需要和經濟轉型的必然選擇。我國大范圍傳統的農村經濟水平需要提高,在城市經濟體系基本上處于平穩前進的狀態下,有效地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會極大地促進我國經濟建設的步伐,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電子商務落地接入農村,就是順應時代發展的一個強大經濟戰略武器,因此研究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陜西省作為全國的農業大省,有著悠久的農業歷史基礎,在當前的新經濟形勢下,也將迎來轉型的時刻。機遇和風險并存,尋找最適合陜西省地方特色的農村電子商務模式,所以我們決定開發“鄉愁”農產品銷售APP,就是想在農業經濟變革形勢下成為最適合陜西省特色的農產品銷售平臺,開拓陜西省電子商務農村經濟轉型的道路,讓老百姓得到切實的實惠,不再出現地區特色農產品滯銷的情況,使得陜西省農村農產品經濟逐漸提高,為我國經濟貢獻一份微薄之力。
主要參考文獻:
[1]王紅,張瑞玉,董曉剛.電子商務與農村經濟發展[J].經營與管理,2014.2.
[2]野地里的辛巴.從品牌到平臺:農村電子商務三種模式[J].營銷界(農資與市場),2014.7.
[3]駱巧巧.新農村背景下的農村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