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朔


內容摘要:本文以政府如何采取措施來引導地區產業集群發展為切入點,構建貴州地區政府在文化產業集群形成與發展中的作用機理模型進行有關分析,通過文獻法、內容編碼法等研究方法,得出集群意愿的三大動因,并進一步探究意愿動因與政府措施的對應關系。
關鍵詞:產業集群 政府措施 集群意愿
基于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現狀,不同地區的產業集群發展路徑存在異質性,尤其在貧困地區,信息閉塞、教育落后、商業氛圍差,產業優勢不夠明顯,發展速度遠遠落后于發達地區。在“三農”問題的社會經濟背景下,扶持特色產業,實現“一縣一業”的目標成為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重點。本文以“多彩貴州城”旅游產業集群發展為例,探究貧困地區產業集群發展的路徑。
研究設計
研究假設。我國產業集群的發展過程顯示出自有特征: 即產業集群是自發生成的;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而且集群多在農村或小城鎮;地方政府在成功的產業集群發展過程中起重要性作用。我國的這些產業集群有力地拉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影響企業的集群發展因素是多樣的,除需求、供給、產業支撐和企業競爭與合作四要素以外,還具有極強的政府主導性。本文將影響貴州文化產業集群的因素分為以下五個方面:即政府通過作用于產業支撐、產業規劃、中介服務、市場建設、社會文化五大因素,直接影響企業的外部環境,間接影響企業內部資源和企業使命與愿景,從而引導企業調整戰略,提高集群意愿,最終推動集群形成。假設模型如圖1所示。
案例分析。“多彩貴州”作為省內文化產業發展重點扶持企業項目,在資源稟賦和內部能力上具有較大優勢。通過進一步挖掘文化產品資源,發揮企業價值創造的原動力。從資源上看,貴州省聚集眾多少數民族,有著自身的差異化優勢,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可用來開發的文化創意產品較多;位于貴陽市龍洞堡國際機場,與二戈寨鐵路樞紐相鄰,交通的便利減少企業的運輸成本;此外,土地開闊有助于企業形成集群效應及后期發展。貴陽市在“十二五”期間,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全市GDP的6%,將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如今的“多彩貴州城”已建成“1958·創意產業園”、“貴州文化旅游展示中心”等園區,主要打造以影視傳媒、文化餐飲、休閑娛樂為主的系列文化產業,產業集群目前已經形成一定的外部條件與推動力量。因此,貴州省可憑借文化產業的內部驅動力,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基于“多彩貴州”類似項目的經驗,形成“企業主導-政府引導支持-科研智力機構支持”的良性有機系統。
研究發現
企業集群意愿。在假設模型中,企業集群意愿動因有企業的外部環境、企業的內部資源和企業使命與愿景。其中,宣傳營銷不足、企業的品牌使命感屬于區域品牌建設;資金運營風險、對政府和企業的信任風險、長期利益的戰略需要屬于風險效益。在集群意愿動因的主維度中,103條集群意愿條目中發現風險效益條目51條,說明企業考慮是否集群的首要因素是企業對風險效益的不確定性。企業與政府之間、企業與其他企業之間的信任度較低,企業對政府的不信任尤為突出。根據編碼結果,整理得到區域品牌建設條目29條,也表現了區域品牌在產業集群中的重要性。產業集群有利于各企業統一品牌、集中財力物力共同宣傳,從而提高品牌競爭力;反過來,企業也能“搭便車”,借助品牌優勢擴大市場,共享品牌效益。
政府措施。政府可以通過作用于產業支撐、產業規劃、中介服務、市場建設、社會文化五大因素助力于企業發展。根據編碼結果,市場建設強調政府對外部市場環境的調節和控制,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條目數占比最多,其細節還包括市場監管、市場營銷和品牌建設。市場監管以24個條目、占比64.2%的絕對優勢區別于其它兩個因素,成為市場建設中最受關注的因素,強調政府為維護市場秩序和行業內部公平競爭應當采取措施。政府對市場的調控和監督也是政府履行經濟職能的重要環節。除市場建設之外,產業支撐、產業規劃、中介服務和社會文化四個維度條目數相似,占比相當,分別為24(19.7%)、26條(20.5%)、25條(19.7%)和26條(20.5%),大致可說明文化創意企業在這三個維度上具有相似程度的要求。
政府措施與企業集群動因的關系。總的說來,政府的不同措施分別作用于企業的集群意愿的不同因素。在產業配套中,資金支持與產業支撐存在強關系,與產業規劃存在弱關系;技術與研發支持與產業支撐存在強關系,與中介服務存在弱關系;基礎設施建設與產業支撐存在強關系。在區域品牌建設中,宣傳營銷與產業規劃、市場建設、社會文化存在強關系,與產業支撐存在弱關系,與中介服務無明顯關系。在風險收益中,投入能力與產業規劃存在強關系,與產業支撐存在弱關系。因為產業資金運營風險大多為客觀因素,所以與政府措施無明顯相關。
討論與結論
研究發現,風險效益是提高企業集群意愿的關鍵,政府的科學規劃發揮主要作用,支持相關產業和社會文化措施發揮次要作用。總體而言,產業規劃是在集群形成前期最核心最有影響力的措施,也是驅動企業集群意愿的直觀原因,產業支撐和市場建設是政府對企業的承諾。結果模型如圖2所示。
通過對政府措施、企業集群動因及其關系進行分析,以“多彩貴州”為貧困地區產業集群的代表,可以得出貧困地區的產業發展存在以下問題:第一,貧困地區因技術水平低、創新能力差,導致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具有成本高、利潤低的特點。第二,行業嵌入性高,多為家族企業,信任與承諾機制的建立作為產業集群的重要社會文化因素顯得尤為重要。第三,產業普遍具有小、散、弱的特點,資金基礎薄弱,資金鏈脆弱,難以獲得投資,解決資金問題一直是推動產業發展的重點和難點。第四,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對政府依賴性較強。企業組織結構單一,產業發展多依賴于政府規劃。企業家普遍文化水平低,無法為企業自身發展提供科學導向,企業發展需政府指導。以上障礙因素的解決,需要政府進行統一規劃、管理與投資,因此提出如下建議:第一,區域品牌建設方面,政府要改進監管體制,大力保護企業產權,創造良好的集群環境,如開發文化創意園、記憶貴陽系列23項核心產品等,通過引導企業更新營銷理念,學習營銷模式,為集群后的產業園區建立起整體的宣傳途徑,將“多彩貴州”文化旅游品牌打入市場,從而增加品牌知名度,擴大市場需求,也利于提高企業的集群意愿。第二,完善產業配套方面,要提高企業的集群意愿,降低集群風險,政府要加大資金方面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國家產業政策,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是推動集群發展的根本動力。此外,政府要推進企業技術創新,積極與科研機構合作,注重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引導大學、科研機構、中介組織乃至金融機構共同參與。貴州的“貴安新區大學城”和“花溪大學城”眾多高校開設專門的文化產業專業,可促使文化產業“產學研”一體化建設。第三,優化風險效益方面,政府對產業集群要有明確計劃、政策導向以及發展戰略才能降低集群風險,通過整合社會資源,為企業進入集群創造機會。政府要統籌兼顧,為產業園區的發展制定系統規劃;確保政策落實,建立與企業的信任機制。在政策制定、實施的全過程中進行監督與引導,打破原有的政府占主導地位的局面,充分調動企業活力。
通過產業集群,政府可以整合社會資源,帶動企業進行產品創新,使分散企業成為整體,便于統一管理與建設,使企業獲得創新動力與活力,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呂力.管理學案例研究方法[M].經濟管理出版社,2013
2.洪文生.區域品牌建設的途徑[J].發展研究,2005(2)
3.魯皓,張玉蓉.旅游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動因實證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5(13)
4.熊愛華.區域品牌培植模式比較研究[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
5.符正平.中小企業集群生成機制研究[M].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