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鈺琳+苑富曉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教育體制改革逐漸深入,高校教育不僅強調專業能力的培養,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創業素質是影響大學生發展的重要能力,高校需要重點培養。藝術類大學生本身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在創新創業精神的培養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本文將對我國目前藝術類大學生創業典型特征進行分析,聯系藝術類大學生創業實際,闡述藝術類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教育和培養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藝術類大學生;創業素質;培養;途徑
我國正處于經濟快速發展時期,經濟發展正在邁向新的高度,大學生作為國家發展主要動力,需要進行全面的教育培養,創業素質作為目前社會發展要求的基本能力需要高校進行重點關注。本文將對我國目前藝術類大學生創業典型特征進行分析,聯系藝術類大學生創業實際,闡述藝術類大學生創業素質教育和培養的主要途徑。
一、藝術類大學生創業特征分析
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大學生典型特征也在逐步發生改變,現階段大學生注重個性化和自主化,具有豐富創新精神,渴望憑借自身的能力來改變命運。通過對藝術類院校大學生對于自主創業想法的調查和分析,具有自主創業想法的學生占比為72.16%,藝術類大學生創業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前期可以通過兼職逐步發展,由于藝術類專業的教師大多與校外存在較多的聯系,能夠為學生提供諸多的社會實踐機會,教師也會優先考慮自己的學生參與其中,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藝術類行業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從事人員規模相對較小,不同項目的開展過程中都會需要一定數量的兼職人員,藝術類大學生可以具備較充足的時間來完成兼職的工作,具有專業的能力。利用兼職學生一方面可以得到經濟來源,另一方面也可以盡早的接觸了解到本行業在社會運行過程中的狀態。在掌握一定的信息和資源后,學生往往會產生獨立完成整個計劃的想法和實踐。
第二,創業伙伴同學居多,創立公司本身與兼職了解的信息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通常大學生會選擇與自己的伙伴共同開始創業。穩定的團隊可以更多的工作內容進行分工,對日常業務內容進行廣泛的合作,統籌規劃公司的發展情況。學生專業不同擅長的內容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不同專業的人員來負責專門的工作可以提升整體的效率,避免低級錯誤的出現,導致創業失敗。與此同時,創業伙伴共同開始創業過程可以有效的降低整個創業的風險,將風險分擔到每個人,有利于創業成功。
第三,可以充分的依靠學校資源進行發展,藝術類大學生創業過程都與學校存在諸多的聯系,特別是技術層面和人力資源方面,從學校角度而言,如果創業者來自本校,學校對于學生的發展也會比較關注,如果存在需要幫助的內容也會調動自身的能力去幫助學生完成,如果出現技術難題,學校具有充分的教學資源可以提供支持。
二、培養藝術類大學生創業素質的主要途徑
根據目前藝術類大學生創業特征進行分析,結合學校實際教學實際,充分調動學校可以利用的資源來培養大學生創業素質,建立完善的創業素質培養課程體系,加強創業素質培養與專業能力相結合,建設高素質的師資力量,幫助藝術類大學生創業成功。
(一)建立完善的創業素質培養課程體系
藝術類大學生傳統的課程體系內整體的培養模式比較單一,僅僅固定在對專業能力人才的培養,缺乏對藝術類大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忽視創業素質的重要作用。在目前創業素質培養的課程較少,教學模式落后,教學內容與社會實際存在較大的差距。建立完善的創業素質培養課程體系首先需要開設講解創業創新的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同時可以加強理論學習,如財務管理學,市場營銷學,法學,廣告學等。另外也可以加大學校對于課程設置方面的重視力度,如將創業課設為必修課,同時可以將一部分的創業活動轉化為學分,從而鼓勵學生積極投身創業活動。其次,在學校內部設立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由于大多部分學生缺乏實踐尤其是藝術類學生,建立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從而提高實踐能力,體會創業過程,增加創業經驗。
(二)加強創業素質培養與專業能力相結合
大學生創業通常是與自身專業一致的行業內,藝術類大學生亦是如此,對于專業能力的掌握使藝術類大學生具備超出常人的能力,進而發展成為事業。高校在培養藝術類大學生過程中,應當對學生的專業能力和技能進行全面培養的同時,重視聯系社會實際,將專業能力與社會需求之間的關系進行說明,在專業中滲透創業思維,更好的激發學生運用自身專業能力完成事業開創的可能性。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形成文化課聯系專業課、實踐課聯系創業課,多種課程體系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體系,時刻注意學生創業素質培養要素的貫徹。
(三)建設高素質的師資力量
藝術類大學生的學習活動主導者是教師,沒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就沒有高素質學生的培養。藝術類高校應當加強對于自身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培養,形成創業素質培養的骨干作用,帶動整個學校形成良好的創業氛圍。目前高校創業素質教育的教師大多數缺乏全面的實踐經驗,在對大學生進行教學指導時大多為紙上談兵,理論充分而實戰經驗不足。高校必須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通過校內培養和校外聘請兩種模式來提升學生創業素質的教學效果,對于校內教師學校可以設立專門的教學研究小組,對優秀教師提供在企業掛名鍛煉的條件,使其積累足夠的教學經驗;校外聘請指的是聯系校外知名人士來到學校,擔任創業教育講師,通過結合其自身創業經驗向學生分析,樹立榜樣作用提升學生的創業素質。
三、結語
大學生創業素質的培養是一個復雜的工程,需要從多個方面對問題進行解決,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才能實現。高校作為大學生創業的陣地,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必須緊跟時代的腳步,積極推動教育改革,轉變人才培養的思路,改變人才培養的模式,為社會提供更多高素質、高技能、創新型人才。與此同時,大學生創業素養的培養,不僅需要依靠高校的力量,更需要國家的支持和社會的支持,保證大學生創業活動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李雪.淺談大學生創業教育[J].商品與質量,2013(5):216-216.
[2]朱惠斌.淺談大學生的創業教育[J].教育探索,2014(4):151-152.
[3]盧明霞.淺談大學生創業素質的含義和內容[J].文學教育,2016(7):67-67.
[4]林必越.淺析基于素質培養的大學生創業教育[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0).
作者簡介:苑富曉,1988年出生,女,漢族,黨員,畢業于山東建筑大學藝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2011年以來一直從事藝術教育教學研究工作,現任教于山東協和學院建筑工程學院,講師.
通訊作者:苑富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