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斌



普達措國家公園位于云南省迪慶自治州境內,海拔在3500米至4159米之間,是一個由湖泊濕地、森林草甸、河谷溪流、珍稀動植物等構成的生態區,總面積1313平方公里,原始生態環境保存完好,是我國大陸第一個國家公園。
在中國的土地上,這種植被豐富、未被人類染指的荒原越來越少。在此設立國家公園,就是為了給予這些荒漠以自由,讓它們自由地生長和循環,不受人類的利用和干涉。所以,普達措既不同于嚴格的自然保護區,也不同于一般的旅游風景區。
豐饒天堂屬都湖
當我走進普達措國家公園,馬上就被這兒夢幻般純凈的景色震撼了。視野所及,青山郁郁,湖泊如鏡,云霧縹緲,宛如仙境。
普達措為梵文音譯,意為“舟湖”。車上的導游小姐解釋得更富詩意,普度眾生到達彼岸之舟。面對它,藏傳佛教噶瑪巴活佛第十世法王寫下這樣的句子,“有一具‘八種德、名喚普達的湖泊,僻靜無喧囂,湖水明眼凈心;湖中有一形如珍珠裝點之曼陀羅的小島,周邊是無限艷麗的草甸,由各種藥草和鮮花點綴;山上森林茂密,樹種繁多。堪稱天生之‘普達勝境。”活佛簡單的幾句話,卻已把一個祥和仙境勾勒在我們的眼前。
我們坐著公園環保大巴行駛16公里來到第一個景點——屬都湖。屬都湖海拔3705米,是高原構造湖泊,是長江的源頭之一。只見一望無際的湖面波光粼粼,碧藍的湖水如同一卷畫在眼前慢慢展開,波紋一圈圈地向四周漫開。放眼望去,湖面像鏡子一樣,水中倒影、云彩、輕霧,使屬都湖平添一抹夢幻的色彩。有趣的是,湖水中盛產有著“活化石”之稱的珍稀魚類——屬都裂腹魚,這種魚通身金黃色,腹部的魚鱗間有一道裂紋。湖上還棲息著大量的野鴨、黃鴨等飛禽。
棧道之外,湖泊之濱,是撒滿野花的草甸和深邃冷峻的冷杉林。云霧中的遠山,濕漉漉的木棧道,清新的空氣,讓人不忍挪步。這里的水質和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一類標準,是修身養性和陶冶情操的最佳凈土。
屬都湖邊是連片的豐腴草地,只見不少牦牛悠閑地在草甸上散步。據說一位高僧云游到此,牧民給他供奉奶酪,高僧發現這里的奶酪品質優良大為歡喜,于是祈愿道,愿這里的奶酪永遠如同石頭一樣的結實。不過,事實是屬都湖的牧場中有一種叫作“委陵菜”的草,富含營養,牛羊吃后產的奶會含有更多的蛋白質和脂肪,做成的奶酪自然也要比其他的奶酪扎實多了。
走累了,有人索性坐在木棧道上休息。其實,我們更想躺在草甸上看看普達措的天。向導提醒我們,部分草甸是濕地,躺上去可能會陷下去。于是我們只得離開屬都湖,前往普達措的最高點——彌里塘。
上帝的眼睛“彌里塘”
徒步走完屬都湖的木棧道,再次坐上觀光大巴。車子在盤山公路上行駛,海拔也在不斷增高,時而穿過原始森林,時而躍上3800米的山梁,時而又深入千米的谷底。
據導游介紹,普達措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橫斷山脈的中西部,松潘——甘孜褶皺系中甸褶皺帶上,位于云嶺山脈的核心地帶,由起伏和緩的殘余高原面和山地組成。強烈的區域性隆升和斷裂活動,以及流水、湖泊、冰川等外力地質作用,共同塑造出普達措高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和相對高差較小的山脈——盆地地貌形態。
同時,普達措也是金沙江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林的重要區段,植被景觀以高山——亞高山寒溫性針葉林森林生態系統、高山——亞高山草甸、沼澤生態系統和高原湖泊——濕地生態系統為主,是原生態保存相對完好的區域。
沒多久,車子就開進了靜謐的冷杉林。一路上,映入眼簾的云杉、冷杉高大粗壯,棵棵直指云霄。奇特的是,杉樹上都掛著密集胡須般的尺余長綠色絮狀植物,讓我們一度以為自己穿越到了《魔戒》的法貢森林。司機師傅說,這種“樹胡子”是一些遠古菌類,它們很嬌嫩,當空氣受到一點點污染,就會自動消失,只有在空氣無污染的環境下才能長出來,因此樹胡子是測量空氣質量的晴雨表,同時也是滇金絲猴的主要食物。
原始森林里的樹木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看著藍天、白云、綠樹、紅花,呼吸著高原特有的清新空氣,感覺自己在畫中行走一般,十分美妙。好玩的是,雖然行進在高海拔地區如同云中漫步,卻沒什么高原反應,是得益于這里的空氣清透嗎?
穿過冷杉林,我們繼續奇幻旅程。少頃,環保大巴來到了七彩草甸彌里塘。這里是藏區最有名的高山牧場,遠處的山坡上是茂密的高山櫟、云杉、冷杉混交林,近處的草甸上有幾座用原木搭建的簡陋牧屋,一座座小木屋,星星點點的牛羊,潑墨般自然地鑲嵌在起伏的丘陵草場間,就像一塊彩色的地毯。路邊茂密的樹叢里,有一條滿急蜿蜒如玉帶的溪流奔騰而出,清澈溪水裹挾著白色的浪花,一路歡歌流淌,滋養著水美草豐的牧場和百花盛開的濕地。
海拔4159米的彌里塘位于屬都湖和碧塔海之間的亞高山草甸,也是普達措的最高點。“彌里塘”意為“細長眼狀草甸”,因為它的形狀像一只細長的佛眼。也有信男善女認為,彌里塘就是佛祖留在凡間的眼睛,洞察人間諸多俗事。
這是一個一望無際的天然牧場,牧場上最多的是牛,都是藏區特有的牦牛、水牛、黃牛,以及馬和羊,牧場上的小屋是放牧人的家。牧民家里的門都開著,卻不見主人的身影。壯碩的牛羊在花叢中游蕩,完全無視游人的存在。
牧場后是無邊無際的原始森林。此刻,坐在綠草地上凝望著湛藍的天,我們已經不愿意去想象這里牧民的生活會是怎樣,只奢望能終老于此或者在這里等待天崩地裂的末日,以求從此人生無憾。
澄澈的眼淚碧塔海
在藏族英雄史詩《格薩爾》中,嶺國雄獅格薩爾王帶著他的騎士們與姜國人一路血戰,難分難解,直打到毒湖邊。毒湖上忽然雪霧茫茫,姜國人只顧廝殺,卻不辨方向,誤入湖中,死傷無數。嶺國大獲全勝,從此毒湖成了嶺國人心中的圣地。
后世認為,普達措的碧塔海就是毒湖。
站在碧塔海邊,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能把這個靜謐的仙境和古戰場聯系在一起。碧塔海的水是高山雪水,至純至凈。浮光躍金的湖面,像是美人的雙眸,不斷送來醉人的秋波。碧塔海中有一座塔形小島,可以乘船上去。傳說格薩爾王曾經將魔鬼鎮壓在小島上。
這里,山倚著湖,湖靠著山。林守著湖,湖牽著林。清風習習,湖水氤氳,沁人心脾,恍若仙境。一條清澈透亮、水流潺潺的小溪,在野花隨風搖曳的草甸上回環曲折,態意縱橫,歡快而義無反顧地奔向碧塔海。
靜謐是湖的性格和特征,只有高原湖泊,才會這樣的靜,這樣的藍。群山曲線柔和,似乎專為與這一汪寧靜的湖水相匹配。“半湖青山半湖水”,如果說高山上的湖水是落在地球表面上的一滴眼淚,那么,普達措的高原湖泊碧塔海,就是這個地球上最澄澈的眼淚了。
因當地雨量充沛,使得普達措國家公園植物生長茂盛,植被豐富,儼然就是一個天然的植物園。此外,還有多處斷層崖、林間小澗、深溝峽谷等獨特小景交錯分布,具有極高的地理科學價值與旅游觀賞價值。
普達措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內還有許多珍禽異獸,包括國家一級一類保護動物黑頸鶴,二類保護動物獼猴、猞猁、云豹、金貓、黑麂、綠尾紅雉等,三類保護動物血雉羚。還有一部分經濟動物和觀賞性動物如黑熊、綠頭潛鴨、鸚鵡和畫眉鳥。普達措以靜為美,一旦有了動感的出現,不論是毛冠鹿、林麝還是路邊上的藏馬雞,都能讓我們盡情享受不期而遇的生命驚喜。
普達措一年四季都風景如畫,每一個從這里回來的人,內心多少都會有悵然若失之感。他們留戀普達措的寧靜與美麗,卻又不得不離開。當雙腳再一次踏上喧鬧的故土之時,每一個人的感覺都是那么不真實:普達措,會不會是夢境里的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