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醫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醫門擥要》為明代云南醫家蘭茂所著,是其在完成《滇南本草》后,為指導臨床辨證用藥,糾正某些醫家治病存在“粗忽,自持所長而往往偏執其一”的弊病,遂根據其長期行醫治病的經驗編纂而成,故該書被后世醫家稱之為《滇南本草》之姐妹篇。該書共分二卷,上卷以脈形辨病,結合中醫四診合參;下卷則以證型辨病,結合云南特殊的地理環境因素所導致的云南當地常見病、多發病,記載當地民族特色用藥特點及診治,為云南中醫藥的發展留下了寶貴的財富[1]。筆者僅從《醫門擥要》上卷對婦科病證的診治規律方面進行初步分析與總結,以闡示蘭茂在診治婦科病癥的學術思想及用藥特色。
1.1 脈診辨病統計 中醫的診斷方法講究“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脈診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古以來,眾多醫學名家無不精通脈診,脈診在臨床診療中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醫門擥要》上卷脈診辨病中對內、外、婦、兒等各科均有記載,而對婦科病癥的脈證記載,主要以寸脈、關脈及尺脈為主,其中以尺脈出現最多,又以不孕病證為多見。見表1、圖1。
1.2 脈診辨病的方藥統計 通過對《醫門擥要》上卷脈診辨病對婦科病癥的方藥使用統計,主要有逍遙湯加減、八珍湯加減、黃芪補血湯加減等,其中以八珍湯加減使用最多,其次為黃芪補血湯加減。見表2、表3。

表1 婦科脈證辨病及其病因

圖1 婦科病癥出現頻次統計

婦科病癥方藥室女經閉頭暈逍遙湯加紅花、續斷、砂仁治之,或桃仁承氣湯亦婦人經水不調、不孕八珍湯加黃芪、阿膠、紅花、砂仁治之。不孕加益母草、吳萸治之,或用大劑秦歸、黃芪、阿膠治之室女經閉調經養血湯主之。月經先期逍遙湯加紅花、續斷、砂仁治之
續表2

表2 《醫門擥要》上卷婦科病癥使用方藥情況統計

表3 婦科方劑出現頻次統計婦科方劑出現頻次統計
古語云:“欲識病,務先識人”,說明中醫在診治病癥的同時,強調重視個人體質、性別、年齡的差異。而婦人有經、帶、胎、產等生理特點,故在疾病診治上更應加以辨別。蘭茂在《醫門擥要》上卷中記載最多的病因為“腎水虧極,不能養肝木,而肝血枯”,其次為“肝血虧”、“婦人多郁”,說明婦人患病多與肝腎、與肝血有關。精血同源,腎水不足,肝無腎水滋養,母虛子弱,故導致不孕、經水不調等癥;肝主疏泄,主藏血,疏泄失職,則肝郁氣滯,郁久化火,故出現“室女經閉頭暈”,治法應予疏肝理氣,補血活血;或肝血不足,沖任失養,故出現“婦人經水不調、不孕、室女經閉”之癥,治法應予補血活血。肝體失養,失其濡養之能,則肝氣疏泄失常,二者存在相輔相成,相互為用的關系。
2.1 補益氣血 程氏在《醫學心悟》中認為氣血的不足或失調是導致月經病的重要原因,而室女經閉多由血海空虛導致,故治法上多予補益氣血為主[2]。張曉琳[3]認為,在蘭茂治療不孕癥中,雖脈證上有差異,但治法方藥基本一致,均用八珍湯加黃芪、阿膠、紅花、砂仁益母草等治之,體現了補益氣血,活血通經的思想。蘭茂作為云南明代著名醫家,有著豐富的診療經驗,在用脈診辨病治療婦科病癥中,主要以補益氣血為大法,脾虛證之帶下則加海螵蛸以澀精止帶;血虛火旺之血崩則加以收斂止血之鹿角霜、炒荊芥等。
2.2 藥食兩用 蘭茂在治療肝腎虧虛的血崩證中,用芭蕉根煮豬蹄治之,說明蘭茂善于用當地藥材,取材簡便易行,在《滇南本草》中也有很多藥食兩用的記載,蘭茂食藥療法使用植物類、動物類、谷物類等食材,其中動物類食材使用較多的為雞肉、豬肉等,在《中華本草》中檢索上述動物類食材,多入脾胃經,具有補益脾胃虛弱之功[4]。而芭蕉根在《滇南本草》中有清熱解毒之功效,故蘭茂用芭蕉根煮豬蹄治療血虛火熱證之血崩可補益脾胃,補養氣血,又可清熱瀉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