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詩雄(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體育學院 湖北 武漢 430205)
所謂體育教學,主要是指在特定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氛圍下,教師立足于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心理特征以及學校相關的體育教學設備設施,對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區分所形成的有效的教學文件。一切教學活動的開展必須以體育教學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對體育課程進行全面、系統、綜合的計劃安排,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擴大體育鍛煉的普及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所謂體育訓練,主要是指在體育教學的基本指導下,相關教師、運動員和教練對相應的訓練活動進行科學合理的制定、組織以及指導的一項綜合性活動。開展體育訓練的目標在于提升學生和相關運動員的體育技能和運動能力,促進體育活動的順利科學開展。
隨著社會科學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當前社會是知識經濟的社會,最為需要的人才也是知識型人才,教育事業的發展逐漸影響著其格局的變化。大多數家長認為只有文化課程成績好,才能有一個好的未來。但是試想,如果一個人具有優秀的知識能力,但是卻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那么一切都是無濟于事的。在高職院校中,有的教師和領導者認為體育教學對升學率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提升,也不會提高學校的聲譽,所以即使開展了體育課程,但是并沒有真正開展教學活動,只是為了應付上級領導的檢查,尤其是對于一些重點院校而言,很多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文化課成績,甚至將體育課程變為文化課程。由此可以看出,部分高職院校仍然存在忽略體育教學的現象,這也是阻礙高職體育發展的重要原因。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和深化,越看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體育教學的重要性,但是仍然有部分人對體育的認知出現了偏差,將體育教學與競技體育相混淆,甚至有部分高職院校的領導認為體育教具有一定的競技性,對學生有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會在開展課程教學時,對課程的課時和內容進行刪減,沒有意識到體育教學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強化作用,也沒有意識到體育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大多數高職院校由于對體育教學的認識不足,對于體育教學相關設備設施的資源投入不足,導致很多體育課程難以正常開展。雖然有部分院校已經對體育教學進行了改革教學,不管是場地還是設備設施都有了一定的擴大和完善,對相關器材的安全性也進行了提高,但是建設經費仍然面臨著嚴重不足的局面。因此,設備設施建設的不足無法滿足不同學生體育運動需求,久而久之,學生則會逐漸失去對體育教學的興趣。
體育教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教學與訓練的重點都應當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踐訓練之間的結合,只有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眾所周知,體育項目是非常多的,不同的項目對于身體的鍛煉也是不同的,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全面的鍛煉,運用多元化的教學項目,對學生的全身進行訓練,同時搭配專項訓練,結合學生的身體狀態、氣候變化以及相關體育比賽進行綜合考慮,從而對學生進行全面鍛煉。
對于體育教學與訓練而言,由于人的身體是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活動的適應的。因此,對于體育教學與訓練而言,應當循序漸進、層層遞進。由簡單到復雜,由小范圍到大面積,不能急于求成。如果突然加大訓練強度和時間,則會使學生的身體難以承受,超出可承受范圍內。因此,只有層層遞進,逐漸加大教學難度,使身體逐漸適應體育項目,這樣才能使身體的各個部分和關節充分調動起來,發揮其作用,提高體育教學與訓練的效果。
所謂超負荷,主要是指在體育教學與訓練過程中,其訓練強度超過了以往的訓練負荷量,超負荷運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學生運動技能的學習和形成。超負荷是體育教學中較為常見的訓練方式和手段,在開展超負荷訓練時,教師應當那個注重其周期性,在每個周期逐漸加大強度和持久度,當達到訓練的最高峰時,馬上進行下一個階段的低強度訓練,反復以往,才能逐漸提高學生的身體負荷量,不斷提升學生的運動狀態和相關技能。
所謂一致性,主要是指開展訓練的內容與運動項目的體能要求保持高度的一致。學生機體的刺激反應要與機體所能承受的能力相一致。一旦體育訓練項目的強度超過學生機體所能承受的最大范圍,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傷機體,但是強度過小,則無法引起學生的刺激反應,會增加整體適應的時間。
心理訓練是當前較為流行的體育訓練方法,主要是指學生運用所學的心理學知識,從而提升實踐訓練的效果和質量。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心里訓練不僅僅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更重要的是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心理需求。因此,高職體育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當立足于統一的教材大綱,教師根據不同班級和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開展針對性教學,做到因材施教,必須直播能夠使學生的心里訓練。在開展實踐教學的活動時,教師應當對學生的心理進行積極有效的引導,幫助學生對理論知識進行靈活運用,并且將學習方法和模式靈活運用于其他學科中,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體育觀念,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格,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生。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因此,要充分實現體育教學與訓練效果的提升,教師應當那個對體育規則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正確認識體育競賽。作為體育教學重點教學內容的體育競賽,教師應當就相關的規則對學生進行傳授,使學生掌握競賽中應當規則和制度。在訓練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讓學生自覺遵守體育規則,逐漸形成良好的體育比賽習慣,通過這樣的方式,加強學生對體育規則和制度的判斷能力。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能夠養成遵紀守法的習慣,當遇到問題時,能夠主動思考,對規則和制度有正確的理解和評價。
任何教學活動的開展都必須以溝通為前提,對于高職體育教學與訓練也是如此,教師應當注重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教師應當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充分結合教學的綜合性和實用性,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教師稱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從而對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引導,鼓勵學生自覺主動、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建立健全的高職體育教學體系。
根據實踐研究表明,大多數高職院校教學活動的開展與教學目標是具有一定的差異的,但是二者又相互聯系,相互輔助。因此,高職院校首先應當對體育教學與訓練的課程目標進行明確的界定,結合當前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求,立足于學生的實際特點和興趣愛好,樹立綜合素質型人才培養的教學理念,并且融入體育競技意識,不斷向學生滲透終身體育的意識,深入理解體育競技的精神,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國相關政府部門加大了對體育教學的資源投入力度,增加了人力、物力以及資金以支持體育事業的發展。對于體育教學事業的發展而言,相關部門應當對體育基礎設備設施進行完善,不管是在學校內部,還是在社會環境中,做到體育設備設施隨處可見,從而滿足人們對體育運動的實際需求,使體育運動不再局限于課堂中,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進行體育鍛煉,不斷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只有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俱樂部”的教學模式是當前較為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充分融入了寓教于樂的教學理念。將教學生活化,增購了大量不同類型的體育器材,充分利用體育相關設備設施,使學生能夠在課余時間也進行專業的體育鍛煉,豐富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改變了傳統的枯燥的課堂教學氛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和信息技術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和進步,在教育事業也得到了廣泛的推廣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文字、音頻、文字等等充分結合起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有趣,幫助學生將抽象的知識點和技能操作轉變為直觀形象的知識技能,豐富了教學內容,活躍了課堂教學的氛圍。尤其是對于體育教學與訓練課程而言,大多數體育動作行為都是在一瞬間完成的,速度快、難度高,如果教師只是對動作進行語言講解,學生則難以對其進行理解,通常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不斷練習和掌握相關要點。同時,多媒體技術還能對視頻中的教學內容進行暫停、回放等等,學生能夠更加清楚地觀看行為動作,針對內容中的重難點,教師應當那個進行深入講解,幫助學生對其進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提升訓練效果。
綜上所述,為了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高職院校應當明確教學目標,建設完善的基礎設備設施,創新體育教學與訓練的模式和方法,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