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新榮(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體育教學部 山東 青島 266580)
何謂“以賽促學,以賽代考”,從表面看不難發現,就是以比賽的形式進行實際教學,以比賽的形式作為考核的標準,來評定學生所學技能的高低狀況。定向越野是指是一項利用地圖及指南針判讀地形、地勢、方向等,穿越那不可知的地區的運動。定向越野比賽計分方式類似于徑賽類運動的計分手段,以用時少者獲得比賽的勝利,這也就要求學生擁有一定的奔跑能力和較好的比賽心理素質,合理利用比賽規則,贏得比賽勝利;教師利用學生好勝的心理,以比賽形式引導學生去學習,極大的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能夠使學生對體育運動產生濃厚的興趣,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以賽促學,以賽代考”的意義就在于采用比賽形式引導學生學習,較傳統教學方法有更大的吸引力,模擬比賽環境,更能找出學生易出現的問題,發現學生學習的動機,教師通過這種反饋,獲取一手的教學資料,進而調整學習內容、方法和手段,以達到學生學習技能,提高身體機能的目的。
(1)重視個人基礎知識的學習。
定向越野作為一種新興的運動項目,它是利用地圖和指北針導航的運動,在世界各地正吸引著越來越多人參與并為之狂熱。它既是一種戶外休閑、娛樂運動,又是一種競技運動。教師在一個學期的時間內使學生掌握此項運動,在前期從指北針的使用到對地圖不同顏色代表不同地方再到學生能夠快速識別地圖,迅速找到任務點目標,以及到最后能夠參加比賽,這個過程學生能夠學到的基本的定向越野知識;在沒有時間限制的條件下,準確找到目標,同時對不同的圖例有著深刻的了解,重視學生識圖能力。
(2)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學生技能,發展學生身體素質。
定向越野運動始終要求學生擁有良好的方位感,隨時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這就要求學生使用指北針定向,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從最簡單的指北針使用開始,地圖上的北與實際的北相對應,分步教學,學生可以根據教師每堂課的內容循序漸進的掌握此項技能,并在每堂課安排一定的素質練習,為接下來的課堂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具有一定的社會基礎,利于全面開展,具有普適性。
傳統教學方法經歷了一線工作者的精心實踐,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贊同與支持;實踐證明,它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以賽促學,以賽代考”模式現在正處于實踐階段,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傳統教學方法具有豐富的教學實踐基礎,可以適應于多項運動。
(1)與定向越野運動特點相違背,不利于教學。
定向越野運動是一項集體力、智力活動于一體的新興運動。傳統的體育活動主要功能是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所以在教學目的上主要以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為主;每一項運動都有它自身的特點,定向越野運動要求學生擁有良好的判斷能力和反應能力,在比賽過程中競爭對手的表現很容易引導你的思維,影響判斷,而這一點正是此運動必不可少的環節。若繼續采用傳統教學手段傳播此項運動,需要較長時間,不利于達到短期的教學任務,影響教學效果。
(2)輕視學生主體地位,不利于學生自主發揮。
傳統的教學手段是讓學生運動技能達到較好的水平,才可以參加一定的競賽,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極易出現松懈,不認真情況,尤其是在要考慮全班總體情況下的教學,會出現多種問題;而定向越野項目要求學生迅速看圖,選擇最佳路線,達到目的地,要不斷的挑戰自己,每節課都要突破自己,也正是在比賽中不斷提高自己,多實踐,多比賽,學生才能找到短板,總結經驗,進而全面準確的掌握技能。
(3)忽視影響比賽勝負的其它因素。
決定比賽的因素有很多,既然能夠參加比賽,說明競技對手的水平基本相平,關鍵因素是靠個人的臨場發揮能力,傳統教學注重個人的基本能力,缺少實際比賽臨場發揮的教學,這也就要求教師要無限接近的模擬比賽環境,盡最大可能的提高學生的各種素質。定向越野運動就是要多看圖,多參加比賽,通過傳統教學手段學習的學生,缺少比賽的鍛煉,體會不到該項目的競技性,往往會認為知道定向越野是什么,簡單的可以實現就因此失去繼續學習下去的興趣,體會不到該運動的精髓。因此,傳統教學手段只針對于簡單的教學任務,缺乏對學生后續參加該運動的積極性,不利于最終的教學目標。
(4)缺少現代科技手段的支持。
現代社會是科技的時代,科技的進步會影響到各行各業,定向越野運動同樣也需要科技的支持;傳統的教學方法,缺少現代媒體技術的支持,不利于教學,在課堂上要不斷增添新的元素,促使學生不斷產生新的興趣,刺激學生的興趣點,使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來。
(1)結合項目特點,符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
有競爭,才會有激情。不管是小學生、中學生還是大學生,每一個人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充分利用定向越野運動的普適性特點,對于學生身體素質的要求相比于其它技能類項目條件較低,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代考”模式,培養學生敢拼,敢跑不怕輸的精神,以及引導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每節課都充滿挑戰,富有激情和興趣的上課,并把上課作為一個實現自我的平臺。
(2)能夠在比賽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自古就有“練為戰”的說法,也就是說平時的學習都是為了最終的比賽,而“以賽促學,以賽代考”模式將平時的上課也當作小型比賽,也就極大的豐富了學生實戰經驗,需要學生在每節課都要跑一到兩張地圖,學生在開始階段一定會出現找錯任務點、識圖慢、迷失方向、跟跑、繞遠、實際的北與地圖上的北不一致、心理壓力大,易慌張,亂跑等情況,每節課都按照實際比賽來,這些問題在上課中都出現過,到最終的考核就顯得輕而易舉;而且定向越野運動是以時間少者獲勝,學生在學習初期就養成這種習慣,一方面,極大的鍛煉了學生的奔跑能力,而且要求學生在跑到過程中腦子在時刻思考,選擇最佳路線,完成任務,達到良好的身心鍛煉的效果。另一方面,模擬比賽環境,使學生習慣比賽,這在無形當中給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心理素質,做到比賽不緊張,從容考試。
(3)有利于科學的選材。
選材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訓練,如何進行合理的選材,比賽是最直觀的選材方式,通過每節課的學習比賽,會出現識圖能力快,學習能力強,身體素質較好且每節課都發揮穩定的學生,教師可以進行良好的動員,讓他們接受更加系統的學習,可以出去參加比賽,接受更多的教育,為學校以及個人增加光彩。
(4)多種教學手段交叉融合,利于學生多方面的交流。
換句話說,比賽就是高手的游戲。定向越野項目結合當下潮流元素,在網絡平臺上,也會有一些專門的定向越野模擬比賽,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平臺,向學生推廣定向運動,進而在實際中組織比賽,也不乏為一種另辟蹊徑的方法。
(1)“以賽促學,以賽代考”模式對比賽的質量要求較高。
正式比賽就要嚴格按照比賽要求,遵守比賽規則,模擬比賽的環境,控制比賽的過程,這樣會促使教師的工作量加大,時間控制要求更加合理,對于比賽的組織也要按照正規程序執行;若比賽質量不高,規則松懈,組織者要求低,學生也會產生消極比賽情緒,也起不到良好的以賽促學效果。
(2)易受天氣環境的影響。
按照正規比賽要求,時間確定后就不會輕易改動,假如遇到陰雨天氣,直接會對學生的成績產生,對學生最終的考核成績產生較大影響,容易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不利于后期的繼續學習和培養。
(3)單一比賽成績作為結課成績過于單一。
以賽代考的考核方式,注重學生最終的比賽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先天因素,違背了體育課的區別對待原則,不能全方面的照顧到每一位學生,準備再充分的比賽,也不能保證失誤率為零,尤其是該項目,錯任何一個任務點或者漏打成績就會計為無效,所以不能保證失誤情況影響學生成績發生。
(4)安全問題。
受比賽本身性質的影響,比賽會促使每一名運動員朝著更高、更快、更強的目標出發,達到這一目標的途中極易出現疲勞,疲勞會加大危險系數,極易受傷;由于該項目需要穿過多種地形,人群流動可能會加大,在奔跑中穿越人群,也容易產生安全問題。
“以賽促學,以賽代考”模式,通過實踐教學應用于定向越野項目中,相較于傳統教學方法,是一次大膽的改革,克服了定向越野項目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結合該項運動的實際情況,大膽采用“以賽促學,以賽代考”新的教學方法應用于高校戶外運動課中,激發學生潛能,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且符合學生身體發展規律。能夠客觀的反映出學生在該項運動學習過程中的成績,通過學生的反饋,學生喜愛這種上課方式和考核方式。結合該運動的特點,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主體地位的創新實踐性,調動學生上課積極性。同時該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有的學生在平時上課中發揮較好,表現積極,在最后的考核中出現發揮欠佳,影響正常水平的發揮,會對以后的學習產生不利影響。
(1)“以賽促學,以賽代考”模式在最后的考核中,可以在全校范圍內組織一場大型比賽,加入專業組學生,帶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還可以帶動全校師生的運動熱情;
(2)教師應合理規劃學生最終的考核總成績,加入平時成績分數,避免學生發揮欠佳影響后期學習情況;
(3)“以賽促學,以賽代考”模式尚有弊端,不夠完善,筆者建議應該繼續推行,在實踐中不斷總結,進行科學合理化的調整,達到最佳的效果;
(4)教師可以通過線上的網絡平臺和線下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實際和教學環境,帶領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