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彩霞(山西工商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在20世紀90年代,格雷·庫克(Gray Cook)提出功能動作篩查的測試,是功能動作篩查的發明者和推廣者,他將復雜的神經學、解剖學和生理學因素簡練地用幾個動作步驟來檢測,用功能動作篩查科學的理論和應用方法,為現代的競技體育訓練提供了動作模式的評價和檢測體系,不愧為世界體育界身體功能訓練的倡導者和先鋒教練。動作在人的生活、運動中始終是中心主題,特別是運動專業人員。要提高人的動作能力,從核心問題上看,是對動作的理解,優秀的教練員或運動員會關注完整動作模式,先考慮基本動作,再考慮專門動作。如果動作功能不良,在這種不良功能動作上的一切都會受到損傷、削弱或使機體處于危險狀態,即使由于機體產生代償而掩蓋了動作的不平衡、不對稱。因此,我們必須觀察和評價動作功能不良,來減少運動損傷,提高人體的運動耐用性,這就需要引入“功能動作篩查”。功能動作篩查的最重要目標是確認動作模式的局限,監控和明確那些損傷危險性增加的部位,為專業運動員提供精確的個體化糾正練習方法。在現代的體育競技中,功能動作篩查已經在科學化的訓練中實施和應用,本文擬通過對功能動作篩查的內涵及其在體育運動中的研究情況進行分析總結,以期為國內的競技體育運動提供一些功能訓練的理論支持。傳統的大學體育課堂雖然也在積極引用新穎、多樣化的教學、訓練方法,但通常都難以將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出來,對此,為了取得理想教學成果,促進學生身體素養的全面提升,其教師應充分重視、加強功能性動作篩查的科學引用,對學生各方面做出綜合評估,然后結合不同學生現階段的具體情況與運動需求,制定出針對性較強的教學方案與訓練計劃,以此來幫助學生及時糾正動作缺陷,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夠在體育學習、訓練中得到進一步提升。
近幾年,功能動作篩查(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FMS)從國外康復領域傳入到我國競技體育界,功能動作篩查是和當前世界競技體育的特征發展趨勢緊密相關,具有顯著的時代性和先進性。功能動作篩查和原來的一般訓練和專項訓練有一些不同之處,功能動作篩查找出機體弱鏈以及機體的不對稱、不平衡情況,經過優化動作模式使得運動員的核心穩定、支柱力量、關節靈活性和穩定性的協調發展等要素更加有效、經濟和穩定,從而來提高運動員整個身體動力鏈的能量傳輸效果。例如,雖然許多運動員能完成各種不同的動作,體現出較強的運動能力,但卻存在不能有效完成功能動作篩查中動作的情況,這些運動員在FMS中評分較低,因為他們通過代償性方式完成動作,如果代償性動作長期持續,那么他們的非標準的運動模式就會被強化,身體不能均衡發展,并可能因此造成傷害。因此,功能動作篩查是一個預測系統,是有潛在傷病預測和動作質量評估系統,檢測識別運動員個體的功能局限和身體不對稱,發現整體動作模式控制能力、穩定性、平衡性等基本能力的評價體系。從而完善人體動作模式質量,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提高運動員的訓練水平和運動成績。基于功能動作篩查的7步驟觀察系統,為教練員提供了一個簡單易行的動作質量評價體系,使用功能動作篩查的意圖,不是去確定為什么存在錯誤的動作或功能不良,而是去發現哪些動作方式是有問題的。它對人體的基本動作模式進行打分、分級、排序,確認導致動作的生物力學結構不良,可能造成的損傷,避免補償性動作繼續下去,強化不理想的動作模式。
傳統大學體育教學模式通常都難以滿足所有學生提出的要求,簡單來講就是體育課堂難以將學生個體差異充分體現出來。例如,針對俯臥撐這一動作來講,對于很多學生雖然是輕而易舉的動作,但是也有一些學生是無法順利、很好的完成的,而若勉強這一學生完成其力所不及的動作,不僅會導致其興趣的降低,也極易引發各種損傷,久而久之,學生的非標準運動模式也會被逐漸強化,身體自然無法得到均衡發展。因此,為了取得更理想的體育教學成果,其教師應正確認識、科學引用功能性動作篩查,突破傳統授課模式的種種局限,在課前對學生各方面具體情況作出全面了解,然后合理劃分小組,科學實施分層教學,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提出各不相同的鍛煉指導。這樣不僅能夠使得體育課堂教學環節與成果得到進一步優化,也能夠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在體育課堂學習、鍛煉中,其身體素質都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
首先,功能性動作篩查的科學引用能夠將大學生目前存在的運動功能動作不良情況充分揭示出來。結合相關測試結果了解到,學生潛在損傷風險通常都比較高,對此,各院校體育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適當減少高頻次的劇烈運動。同時,逐步開展功能動作的矯正訓練,以此來最大限度的減少出現運動損傷的紀律。
其次,結合實踐應用結果,以及有限糾正順序原則,大學體育教師應在正式授課前,將學生在運動中極易出現損傷的部位找出來,基于此,制定出具有較強針對性的訓練方案,選擇更科學、適合的糾正途徑。在課堂訓練中,其教師不僅要將其共性準確指出,對于學生存在的個性問題也要及時指出。通常情況下,若大學生未產生疼痛情況,最先解決的應該是左右身體動作能力不對稱方面的問題,然后再開展動作質量方面的訓練活動。針對學生在非對稱動作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做出深刻分析,將其與提升對稱動作穩定性、靈活性有機整合,開展更科學有效的訓練活動。
再者,功能性動作篩查具有簡易變形的特征,數據分析結果也能夠直觀、清晰的呈現出來,基于此,各院校大學體育教師可以以學期為單位,開展定期測試,以此來盡可能降低大學生發生運動損傷的紀律;大學生作為馬上就要邁入社會的一類群體,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能夠為工作、生活提供重要的動力源泉,對此,院校可以進行長期功能性動作篩查數據庫的構建,這樣不僅能夠對學生運動損傷的產生給予有效預防,培養其養成良好的動作習慣,也能夠為大學體育課程的設置與恰當調整提供有力參考。
最后,為了廣大大學生身體素質、運動鍛煉水平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應結合其體育教育發展特點與實際需求,適當增加經費投入,確保校園體育硬件設施需求能夠得到充分滿足,同時各院校也要與時俱進,及時進行體育資源配置的優化,不斷豐富體育資源類型。
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科學引用功能性動作篩查,對學生身體功能薄弱環節進行識別,不僅能夠為體育課堂教學、課下學生的自主體育鍛煉提供科學有效的身體動作模式指導,也能夠發揮出理想的運動損傷的目的。
某校通過對部分大學生的訪談了解到,百分之六的學生覺得應該在課前進行身體姿勢的功能性動作篩查,以確保自身姿勢存在的錯誤能夠得到及時糾正;而百分之九十四的學生則認為有必要在學期開始、結束都進行功能性動作篩查,這樣可以對個體在身體運動模式上出現的變化,以及需要繼續加強訓練、改善的方面作出全面了解。測試結果得出后,很多學生都擁有了明確目標,且都表示測試各項成績的評估分析能夠為課堂、課下訓練提供有力指導,有助于練習動力的激發。另外,課后自主鍛煉的人數也有顯著增加,且每周鍛煉的頻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不論是對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改善,還是良好體育鍛煉習慣的形成,以及終身體育觀念的形成、鞏固來講都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在課堂上,教師為學生提供的指導也能夠呈現出顯著的個體針對性。
從教學方法與課程內容設定層面來講,功能性動作篩查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科學引用,可以幫助教師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到每位學生在身體功能動作上存在的薄弱問題,能夠為課程內容各個環節的具體安排、各類指導提供有力參考,充分體現出其個體針對性。體育教師強調學期前后各進行一次測試具有重要意義,若條件允許,還可以在學期中段增加一次測試,以此來及時發現問題,對課程安排做出合理調整。總之,將功能性動作篩查科學應用到大學體育教學當中,不論是對平均成績的提升,還是體育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等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在功能性動作篩查還未應用到大學體育教學之前,經過訪談了解到,很多院校領導都缺乏對功能性動作篩查的了解,認為大學體育教學的訓練強度、競技性都普遍較低,但通過對學生的觀察、個體反饋來講,的確存在各種形式的動作不良現象。除了每年開展的一次大學生體質測試之外,學校領導也逐漸重視起了學生身體能力、激勵學生主動鍛煉路徑的探尋。在深入了解功能性動作篩查之后,認為可以將其科學引用到大學體育教學當中,將其實際運用價值充分發揮出來,若物質條件允許,還可以將其長期應用到大學生身體動作能力評估,以及損傷風險預測當中。
另外,一些校體育組領導強調,功能性動作篩查在綜合類高校中的應用相對較少,要想其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取得理想成果,還需要做出一個長期工作的打算。要重視培訓機制的構建與完善,積極組織大學體育教師參與各項培訓活動,確保其能夠及時了解到最新理論知識,并將其準確、靈活運用到實踐當中,進而確保各類問題能夠及時發現、妥善解決,確保實踐運用中存在的不足之處能夠得到有效彌補。
綜上所述,功能性動作篩查是對身體靈活性、穩定性,以及柔韌性等一系列身體能力的檢測,也是對傳統體能測試的有效補充,基于這一結果,可以將各方面情況相似的學生合理劃分到一個小組,突破傳統授課模式的種種局限,制定出具有一定層次性的教學方案,以此來幫助學生發現自身某方面存在的不足,基于此開展針對性較強的改善訓練,進而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