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信海
(煙臺開發區第三初級中學 山東 煙臺 264006)
大課間活動的組織開展是一項比較系統的工作,如何將大課間活動真正落實到實處,擺脫以前課間操單一的、隨意的、流于形式的活動方式,把時間和空間都還給學生,讓學生都能到操場上、大自然中、陽光下去快樂地運動,首先要解決學校老師思想上的問題。牢固樹立“學生身心健康第一”的觀念,充分認識到大課間活動開展的必要性、重要性和長期性,形成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強力將活動推動下去,力爭探索出一條學習和運動雙贏的教育模式。一個中心就是以校長為中心,形成校長統帥,行政干預整個活動的開展。兩個基本點就是校各級領導和班主任,他們由校長直接領導,各負其責。校各級領導負責監督、監察、評價各班級活動開展情況,班主任直接組織學生實施活動開展。他們齊抓共管,層層落實,形成合力,確保活動順利開展。
一是確保時間,即每天上午第二節后三十分鐘,調控到位要要納入作息表制度化。作為大課間上午活動時間,保證活動時間充足,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擠占大課間的時間;二是確保所有人員到位。大課間活動是全校師生共同活動時間,每個學生和老師都要及時到位,任何人不得有任何理由逗留在教室或是辦公室,學校政教處安排專人負責查點人數。每個班級除了班主任直接領導實施外,學校還為每個班級配備了一位協助教師,協助班主任管理好學生的一切事物。其余的老師都按照學校部署,自覺參加活動,為學生做好榜樣。并且把這幾方面和班級考核、教師考核直接聯系起來,大大提高了學生和老師的參與性、主動性,確保大課間開足、開齊、開好。
要使大課間不流于形式,表面看起來光鮮亮麗,但實際上缺乏時效性,我們學校在這方面也做了功夫,經過一番探究和實驗,我們堅持下面這幾方面的原則,讓大課間更富時效性。“三結合”,就是大課間活動與學生運動興趣愛好相結合、與達標測試和結果分析相結合、與體育課和課外活動課相結合。為了與學生的運動興趣結合起來,我們對學生做了問卷調查,問卷的內容主要從學生喜歡的活動內容、組織形式等方面入手,掌握學生的第一手資料,力爭讓學生的興趣愛好都能得到滿足。我們學校每年都有達標運動會,每年對每一位學生、每一個班級都有一個結果分析,根據結果分析,在大課間內容、負荷多少的上都有針對性的選擇。大課間活動不是單一、脫節的,是體育課和課外活動課的延伸,是與體育課和課外活動課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三延伸”就是大課間活動由晴天向陰雨天延伸、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由校內向校外延伸。在做活動計劃時,我們不但做出室外活動內容,還規劃出陰雨天室內活動內容,使大課間活動不間斷,形成慣例。學生活動的內容,不單單只局限于課內和校內,在周末,在寒暑假也可以將活動更好進行下去,養成自覺參與健身的習慣。學校也在此方面在學生的綜合評價中,作為考核一項重要的內容,對學生有很大的促動性。“三個兼顧”,就是大課間活動的共性項目與特色項目兼顧、傳統項目和創新項目兼顧、多樣性與實效性兼顧。我們學校的共性活動內容就是球類、長跑和各種素質練習,傳統項目是:跳長繩、短繩、踢毽子等項目,為了保護學生練習的積極性,我們把這些活動項目輪流交換進行,讓學生每一個大課間活動都在期待中度過,既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又讓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全方面的發展。
確保大課間的有效開展,我們堅持“四化”原則。一是規范化∶開足開齊開好體育課程,確保學生大課間活動落到實處。二是制度化∶每年每學期因地制宜制定切實可行的體育教學、大課間和體育活動計劃,形成慣例確保大課間活動的順利實施。三是趣味化∶活動內容不斷更新,做到體育鍛煉的全面性,營造人人參與,個個爭先、生龍活虎、朝氣蓬勃的校園體育氛圍,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中釋放青春與朝氣,感受體育的永恒與魅力。四是常態化∶把大課間活動形成一種習慣,不得以因何理由擠占,做到長效機制,把學生的健康放在首位。“四化”的堅持,為我們大課間的有效開展注入了一劑強心劑,將大課間活動推上一定高度。
第一,落實各班級帶進和帶出路線。如何讓四個級部都能快速、安全、有序帶到活動場地,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的考驗,也是保證學生大課間順利開展的前提。為此我們體育教師深入到班級向班主任了解帶隊情況,收集反饋信息。根據反饋信息,級部組長、班主任、各級部的體育教師再反復溝通,多次召開協調會議,提出需要整改的問題統一意見,最終大家確定根據樓層和班級所在位置,確定了班級入場的先后順序,再根據先后順序確定了出口。
第二,落實各班級的活動目標、內容和組織形式。大課間活動開展的目的在于張揚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力求以活動保安全,以活動強身體,以活動勵志氣,以活動促團結,以活動創氛圍,以活動促進和諧校園的構建。如何實現這一目標,讓全校師生都能全身投入到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從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健康狀況出發,以學生體質健康達標成績為依據,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對現階段學生大課間活動內容做了精心安排。我校除了保留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校傳統體育運動項目,例如籃球、排球、田徑等,還開發拓展了一些新興的體育運動項目等。我們又依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年齡特征,對學生的活動內容進行了精心選擇:初四級部圍繞“中考體育測試項目”安排活動內容,主要進行素質練習,旨在提高畢業班學生的綜合素質,力爭在體育中考中取得優異成績;初三從“技能方面”入手,活動項目包括籃球、排球等,旨在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增強學生的節奏感和協調性,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初二從“體能方面”入手,旨在提高學生的耐力素質和柔韌性,以及上下肢的協調能力;初一級部剛剛入學,主要從“趣味方面”入手,以花樣呼啦圈為主,鍛煉學生身體的協調用力能力,培養學生自信向上的健康人格。在活動過程中,配以優美的音樂,將體育和音樂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使體育活動更富趣味性,使體育活動更加生動、活潑,富有激情。
第三,落實各班級的活動場地。學生在有限的場地里有序地開展活動,做到多而不亂,秩序井然,確保體育活動制度化、規范化、趣味化和常態化,是關系到我校活動開展成敗的關鍵。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校領導牽頭,體育老師和各班主任在經過實地考察、數據分析、制定路線、場景模擬、實際操練、多次推敲的基礎上,根據各級部、各班級所在的位置,活動的內容,落實活動位置,為開足、開齊、開好大課間做好了有力鋪墊。根據班級所在教學樓的位置和活動的內容,校領導和體育組同仁們最終敲定各班級活動場地。
第四,落實安全保障 。大課間參加人數比較多,可以說是人的海洋,使用的體育器材也比較多,有的器材擺放還有一定的危險性。為此,學校制定出一系列安全措施、應急措施,專人專管,明確責任,對一些有一些危險性的項目,專職體育老師進行細致指導,哪怕最微小的細節也不能忽視,為活動順利開展保駕護航。我校還利用班會和體育課、升旗時間對學生加強安全教育,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教會學生掌握自救和互救基本能力,尤其一些簡單常見的意外傷害,要求人人掌握其解決方法。加大學校領導的監管力度,確保活動開展安全、有序。自活動開展以來,我校無一例意外傷害發生。
第五,落實效果評價。評價,作為大課間活動的重要一部分,直接決定了活動的順利實施和活動效果。因此,必須制定規范的評價體系,對大課間活動的開展進行評價,以促進更好地發展。建立以校長為組長,副校長為副組長,體育教師、班主任、學生干部為組織成員的評價小組。對各個年級的班級出勤、入場、活動、退場和負責教師的到位情況作出相應的評價,評價成績納入班級考核,作為評選優秀班級的重要指標。每天由帶班領導對大課間的出勤和活動情況進行評價,政教處每月匯總計入當月班級考核。每個月學校都會以級部為單位評選出大課間優秀班級兩名,并頒發流動紅旗。學校經常針對大課間活動內容,選出校最優秀的學生適時進行獎勵,大大鼓舞了學生的士氣,形成互相趕超的學習氛圍,將大課間活動推上高潮。
我校以開展大課間活動為突破口,很好地將體育課和活動課結合起來,使學生體能、技能都有了質的飛越,極大促進了師生關系的和諧,使學生德育、智育、體育等都得到全面的發展,彰顯體育教育在學校教育中中堅力量。在校體育達標運動會上,學生的成績較往年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力量和柔韌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今年五月份的陽光體育節,在校領導和各學生家長的支持和協助下,也搞得轟轟烈烈,運動強度較大,但無一例暈倒、嘔吐現象,這全得益于我們堅持的大課間活動。大課間活動的堅持,讓我校師生受益匪淺。
通過大課間活動,我們深深地體會到體育大課間活動是對傳統課間操的繼承和發展,是鞏固和擴大體育鍛煉效果的理想做法,是增強學生身心素質的重要方式,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全體性和學生發展的主動性,既保證了學生每天的體育鍛煉時間,又增強了學生的體質既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行為品質、興趣愛好,又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走出了一條具新意,更富實效,更適合學生年齡特征,更適合孩子的發展適合全體學生身心發展的道路。并且隨著大課間活動的深入開展,讓我校每一名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提高體質是一項“長久之計”,參加大課間體育活動,不僅是每天單單地進行一些體育鍛煉活動,而是讓健康和運動的理念深入內心,并成為自覺,為自己健康幸福的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