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小勤(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從90年代以來,高職高專教育有了較快的發展,為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的各類專門人才,同時也涌現出一批教學改革成效較大、辦學特色較鮮明、辦學實力較強的高等職業學校。中國職業教育事業快速發展,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培養了大批中高級技能型人才,為提高勞動者素質、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促進就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滿足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必須要把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以及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等相關高等職業教育政策的頒布和實施,對高職院校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機遇也指明了發展的方向。
教育部 《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指出,當前高職教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面臨大好的發展機遇,同時隨著社會市場的變革,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也對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許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勢下,如何提高辦學特色,在課程設置中進行針對性的改革是各個高職院校亟需解決的問題。在高職院校中,體育課程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育人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現階段高職體育課程中存在過分突出競技運動的內容和教學,不太重視健康教育和終身體育,注重課堂教學,忽視課外指導,沒有結合學生的職業特點設置課程等問題,因此針對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除了使學生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還應該使學生具備社會發展所需的職業型人才的身心素質要求,這是當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高等職業教育既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職業院校是為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高等層次的職業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
高職院校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出現的一種新型的高等教育學校,它與普通高等院校有著不同的培養目標、不同的教育理念。高職院校以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為目標,重視理論知識與生產技能的融合,為特定的職業培養專門的技能型人才。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的學生既要具備很強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又要能夠具備健全的心理、良好的適應能力等多種素質能力。高職體育作為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為學生培養職業所需的身心素質的重要責任。在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設置中必須在發展一般身體素質的基礎上,有目的的發展和培養學生職業所需的特殊身體素質,同時也要適當的加入培養學生健全心理和人格的體育活動內容。
現階段的高職院校體育課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以運動項目為主要內容,重視運動技能的學習,有些院校的課程是中專體育課程的延伸,多數體育課程內容與方法缺乏針對性、職業性與實用性等等。高職院校相較于普通高等院校有較強的職業導向,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設置需要在社會需求與高職院校實際教學工作中尋找最佳的組合。因此,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改革首先要更新教學理念,建立基于職業需求的體育教學理念,進而在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手段中不斷完善。
高職院校要打破傳統的以項目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把學生的健康水平和身心素質的提高與職業需求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職業院校中職業培養的優勢,構建具有適應職業發展的體育教學新模式,這一教學模式的特點,是以職業崗位要求來確定體育教學內容,充分體現“以就業為導向”的指導方針。
高等職業院校的體育培養目標要服務于高等職業院校的總體培養目標,致力于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這其中體育培養目標包括良好的身心健康狀況、職業所需的特殊能力、終身體育觀等等。通過這些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未來工作中發揮最大的社會價值。
(1)身心健康目標。
通過體育課堂教學及其課外活動,發展學生的身心健康,這其中包括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健全的人格特征。健全的人格特征主要包括堅強的意志品質、吃苦耐勞精神、團結協作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等。
(2)職業所需的特殊能力目標。
職業需要的特殊能力其中包括:針對職業工作特點,發展職業所需的特殊的身體素質;在職業勞作中對職業疾病基本的預防及治療能力;在職業競爭壓力下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等等。這些能力的提升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工作效率、工作壽命。
(3)終身體育目標。
終身體育目標是體育教學中貫穿始終的一個基本目標,學校體育教學應該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科學的鍛煉方法、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使體育運動成為其終身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學生一旦進入工作崗位后沒有了學校的體育要求、缺少良好的體育設施運動氛圍,同時隨著工作壓力的增大,體育活動量會急速下降,因此終身體育觀念的形成直接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在國家教育部專業目錄下,高職院校的專業劃分包括材料與能源類、生化與藥品類、旅游類、土建類、文化教育類、法律類、輕紡食品類、制造類、交通運輸類等總計13個類別。根據以上專業劃分在工作中的勞動特點可以將這些職業類型劃分為伏案型、站立型、運動型。不同的工作姿態對體能有著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職業特點需要學生具備相應的身體素質才能更好的勝任本職工作。因此需要根據學生所學專業將來就業崗位的特點,選擇針對性的練習內容,發展不同的體能,以求能夠勝任工作崗位的要求。
對于伏案型的職業,主要包括計算機、會計、設計等專業,其職業特點是長時間的坐姿并且需要有高度的專注力,長時間保持坐、低頭、含胸的姿態容易導致腰肌勞損、頸肩痛、肩周炎、鼠標手、肥胖等職業病,并且久坐少動和工作壓力大對心臟造成較大的負擔,針對這類專業的學生應該在體育課程中要著重發展肩背力量、提升肩頸的柔韌性、提升心肺功能,同時安排提升專注力的練習,也可安排對抗性的練習提升抗挫折能力。
對于空乘、旅游等專業屬于站立型的職業,在工作時對學生有較高的體型、體態的要求,并且在工作中要長時間保持良好的站姿,因此在這類學生可安排瑜伽、形體、健美操等課程提升身體形態,并且在練習過程中要注重增加腿部肌肉力量,同時學生要掌握一定的放松、拉伸的手段,在工作之余充分放松長時間緊張的腿部、肩部肌肉,以免形成職業病。
對于運動型的職業,主要包括市場營銷等專業,這類專業學生需要較長時間處于活動狀態,要進行較多的體力活動,對于有氧工作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同時也需要發展肩帶肌、軀干肌和腳掌肌的力量和肌肉的協調性、準確性,因此長跑、球類、有氧操等運動類型都較為適合。
對于機械、汽修、地質類專業的學生,職業對學生的要求是具有良好的上肢力量、靜力性耐力和手指的靈巧能力等,對學生肌肉的精細工作能力有較高的要求。肌肉的精細工作能力是協調能力的一部分,因此教師對這類專業的學生可以安排此類的訓練內容。警察等專業的學生,是對心理素質及其臨場應變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學生可以選擇籃球、足球等對抗類項目來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學生也可進行裁判員培訓學習,在臨場裁判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對復雜情況的應變能力。
在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下的體育教學中,首先應該以學生為主體,緊緊圍繞著學生所學專業在就業時對體能的特殊要求,對學生針對性設置課程,制定課程計劃,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通過理論課程講解運動訓練學、運動生理學等基本理論知識,介紹常見運動損傷的防治,介紹消除職業疲勞和預防職業病的基礎知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健康狀況。在課堂教學之外,還應該合理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體育活動,形成課內外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使得課外活動形成課內教學的有效延伸。
第二,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方法,探究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建立開放性的教學方法。體育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專業特點,有針對性的選擇教學內容,并且結合學生不同水平的身體素質情況,制定出不同層次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第三,高職院校的主管部門應轉變觀念,了解體育在育人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確保體育相關的各項政策法規的落實。同時學校要提供充分的保障,學校相關部門要增加資金的投入,確保各項體育設施、運動器材的供應,用以保證各項教學內容的順利進行。
(1)基于職業需求進行體育課程改革是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發展的必要選擇。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設置在滿足學生增進健康、提升體質的同時要充分的適應當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應有針對性的強化職業崗位所需的關鍵體能和素養,提高學生對工作崗位的勝任力;
(2)對于伏案型、站立型、運動型不同的職業類型,需要教師有針對性的安排不同的學習內容、訓練內容,不僅僅要提升身體素質,同時要注重抗壓能力、臨場應變能力等心理能力的提升;
(3)以職業為需求導向的體育教學需要學生、教師、主管部門等等多環節的協同配合,是一個課堂教導、課外指導緊密結合的過程,因此它的順利實施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