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立群(浙江中醫藥大學體育部 浙江 杭州 310053)
社會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教育事業的改革,人們對于高層次人才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高校體育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當高校大學生具備一定的體育素質時,對我國體育行業發展而言具有著重要的意義與價值。高校可以通過培養綜合能力較強的學生來帶動我國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我國人們體育素質具有著促進的作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作為我國體育事業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具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在當今的社會背景之下,高校體育教學應當積極進行改革,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能力,重視學生的探索精神。教師應當將此作為自己的教育理念,并積極運用到實踐教學過程中。高校體育教學的開放性以及無限制性能夠給予學生充分的創新空間,教師應當運用科學有效的措施來讓學生充分發揮出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教師應大膽對體育教學工作進行改革與創新,對學生的體育課程以及課外活動進行全面改革,讓學生樂于上體育課,并且還能夠鍛煉他們的創新能力。
高校體育教學對于培養學生團結協作能力具有著重要的作用。體育中有許多的集體項目都可以有效的達到這些要求,如籃球、足球等,可以有效的促進學生團結協作意識的形成,進而在實際的教學中鍛煉他們團結協作的能力。教師應當運用豐富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對團結協作的認知,讓學生能夠明白團隊的重要性以及意義,讓他們能夠對團結協作具有更深的印象,進而增強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教師要讓課堂充滿生機,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進而達到培養學生團結協作能力的教學目的。
競爭是體育所體現出的一個重要精神,因此教師應當加強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體育中幾乎所有項目都具有競爭性,例如:跑步、籃球、羽毛球等等,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適當的開展比賽活動,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參與到體育競賽之中,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感受到體育競爭的魅力,進而逐漸培養學生良好的競爭意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體育基本技能不僅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學生體育綜合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形式之下,大部分的高校都已經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工作,但是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良現象。如高校體育實踐課程較多,基礎理論知識課程較少的現象。高校體育教師過于重視體育專業技能訓練工作,對于培養學生體育基礎理論知識較為輕視。部分學校的體育基礎理論知識課程僅占總課程的百分之十,有的高校還更少,甚至還存在沒有理論課程的體育課。這些都無法讓學生通過高校體育課程的學習來達到提高綜合能力的目的。教師的這種落后的教育觀念過于強調學生身體素質的訓練,未能遵守高校體育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學生雖然可以有效掌握相應的體育專業技能,但實質上這種方式很難讓學生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學生所具有的體育意識較為單薄,對待體育學習的態度也較為敷衍。在這種情況之下,學生很難意識到體育學習的重要性,更談不上通過高校體育學習培養自身的綜合能力。
目前,高校體育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所運用的教學模式較為陳舊,在課堂上過于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訓練中,大部分都是命令式教學,學生不需要過多思考,只需要按照老師所布置的要求進行訓練就可以了。這樣在課堂上很難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而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高校體育課堂程序化是目前仍然存在的問題,這樣是很難激發學生對高校體育課程的學習興趣,即便一些體育項目學生非常喜歡,但是長期的在這種氛圍及狀態下學習,學生也會喪失興趣,不僅不利于提高學生體育專業知識與能力,同時也不利于高校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目前,雖然部分高校已經開展了體育選修課程,但實際上其中所涉及的項目較少,同時人數也有限制,這樣是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實際需求的。因此,在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時,仍然是以班級教學為主的形式來進行的。但是不同類型的項目,會因為學生性別差異、個性差異等產生不同的影響。高校體育教師的教學效果也會因為教學形式的單一而降低,未能有效根據學生的愛好來開展體育教學,這與通過高校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是嚴重不符的。學生在一種不好的狀態之下學習,他們的綜合能力是難以得到提高的。
高校體育課程所采用的主要考核方式就是體能測試以及技能測試兩種,對此的評價方法單一,未能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同時也難以反映出學生實際的身體健康情況以及體育運動水平。這種考核不夠全面科學,有些學生可能原本就具有較強的身體素質,他們可能不需要過多的訓練就可以輕松通過考核,獲得較高的分數;而有些學生則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即便通過大量的努力也難以達到要求,考核的方式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學生通過考核所獲得的反饋也是有限的,這樣學生難以對自身具有清晰的認知,學生也無法更加準確的對自己的不足進行有效的改進,這樣是不利于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
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教師的教育理念對于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具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為了讓學生的綜合能力有效得到提高,教師應當認真學習先進的高校體育教學理念,從體育教學的功能以及社會對高校人才綜合能力的要求出發,將教學的終點轉移到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上。讓學生能夠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不斷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及心理健康水平。學生通過體育提高綜合能力的發展是離不開終身體育鍛煉的。因此必須堅持發展的持久性,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夠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例如:教師可以將體育專業技能與理論知識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逐漸能夠意識到體育鍛煉對于自身發展的意義,如教師在田徑常規教學過程中,除了實踐課程之外,在教授基礎理論知識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掌握運動康復相關的知識,進而當學生發生運動損傷時,自己就可以有效的解決。這樣學生可以從認知的角度上出發,產生強烈的印象。之后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有效掌握兩種及以上的體育專項技能,這樣學生才可以更好的自主進行體育鍛煉活動。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豐富教學內容,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得到最好的發展。教師應當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指導訓練,讓學生能夠積極自主的參與到高校體育學習中。例如:在學習田徑時,若教師依舊運用傳統的訓練方式方法,學生會覺得課程枯燥乏味,并且田徑學習的時間又長,見效又慢,學生更加難以進行有效的訓練。教師可以運用游戲訓練法、競賽訓練法等,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這樣學生就可以更為主動的進行田徑訓練,達到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目標。高校教學內容必須要以人為本,重視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淡化競技性,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樹立終身體育鍛煉的理念。除此之外,在課程的選擇上,應當豐富體育選修課程項目及人數,同時對開展各類課程的教學形式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改變,以便能夠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對于一些技術難度較高的項目,教師可以在學生接受能力的范圍內對技術難度進行適當的降低,讓學生能夠通過學習體育專項技能獲得自信心,進而形成更為健康的心理品質。
傳統的高校體育教學評價模式只要求學生體側達標或者測試他們技能掌握情況,這樣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與培養。所以,高校必須及時的對體育考核制度進行改革,完善評價學生的方法,讓考核能夠更加體現出學生的全面性。學生也可有效的通過考核反饋出來的信息,加以補強。評價應立足于學生實際發展之中,同時需要對學生體育心理健康水平、掌握體育專項技能以及愛好興趣等進行系統分析,進行多元化評價模式,進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提高。
高校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前提條件就是需要一直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因此,高校在進行體育改革的過程中應當重視建立高素質教師隊伍這項工作,制定科學有效的培養措施,讓教師隊伍能夠不斷得到強化與發展。例如:高校內積極開展教師培訓活動,提高高校體育教師的科研水平,高校體育教師也應當積極參加培訓學習,不斷調整自身的教育理念,充實自己,這樣才可以運用更加合理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其次,高校應當建立完善的教學激勵機制,讓高校教師隊伍能夠更加團結高效,進而能夠更好激勵教師。最后,需要不斷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及能力,教師要意識到運用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性,進而針對此課題進行積極的學習與研究,改善自身的教學模式及手段,只有這樣,高校體育教師隊伍才可以更好的滿足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前提條件。
綜上所述,通過高校體育教學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具有著重要的意義。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不僅是高校體育教師的教學目標,同時也是時代對于高校人才的要求。因此,教師應當積極研究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方式方法,進而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