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苑峰源(北京體育大學管理學院 北京 100084)
組織變革的含義是用關于行為科學的管理方法對組織進行調整和改革以達到與周圍環境相適應的目的,從而提升組織的效能。組織變革的研究最初是在20世紀40年代由美國學者盧因提出,他提出了解凍—變革—重新凍結”的理論。除盧因之外還有一些組織變革學家提出了自己的組織變革主張:卡斯特提出對于組織而言,管理者要分析組織當前所處的環境以調整它的穩定性。本尼斯則研究出了關于組織變革時評價組織效能的理論。
“體育行政組織”的實質是一個依法建立的行政職能部門,肩負著代表國家行使管理體育政務權力的特殊使命。廣義的體育行政組織泛指具有執行職能的組織或機構,不僅包含行使行政職能、管理行政事務的組織或機構,也包含政府之外能夠處理行政事務的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團體。狹義的體育行政組織僅包含政府方面。我國的最高體育行政組織是國家體育總局,其前身是國家體委,于1998年改組并更名。
從行使職權的范圍來分,體育行政組織各部門可分為決策、執行、咨詢、信息反饋及監督等方面。
從組織本身所擔負的職責來分,體育行政組織可分為執行與輔助機構、正式與非正式機構、事業或企業單位等方面。
雖然我國的體育行政組織改革已是勢在必行,但從建國以來我國體育事業基本靠國家主導的局面使得改革面臨很大的阻力,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既有利益集團為維護自身利益會持消極態度甚至阻撓變革。隨著時代的發展,體育行政組織跟隨時代的發展過程中會顧及大多數人的利益,但這也可能會損害一些人的既有利益,因此這些人勢必會阻撓體育行政組織的改革;
(2)行政人員固有觀念嚴重。長久以來體育行政組織作為國家機構或者政府下屬的事業單位,其中的行政人員習慣了有無作為都拿“皇糧”的績效模式,身為人民公仆卻不甚明確自身責任,官本位思想嚴重。加之工作成果并無績效衡量,使得他們很難接受和適應體育行政組織市場化的變革,必然會對改革加以抵制;
(3)現階段競技體育的快速發展。這是體育行政組織改革遇到阻力的一個重要原因。反對者會認為現有的體制能夠使我國的競技體育取得良好成績,改革會直接影響政府對體育的投入,影響我國體育的發展進程;
(4)新舊交替的管理體制的制約。一方面,政府還是整個體育事業的管理中心,壟斷著幾乎所有的體育資源,對資源配置起主導性的支配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市場經濟和前幾次改革的推動,一定領域內的政府體育管理活動又像服務型政府那樣,注重承諾、重視責任、充分放權。這樣一種新舊交替中的管理體制,使得原本目標清晰的職能改革難以立即付諸實踐,稍有不慎便會與原有的盤根錯節的管理體系糾纏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嚴重制約了我國體育行政組織的改革和發展;
(5)改革之后可能會造成新的不公平。改革之后的體育行政組織管理將更趨向于商業化和產業化。由于市場追求利益最大化,走向市場會使體育從以前的純消費性的事業變成一種可能帶來贏利的產業部門,使得弱勢群體會在市場中處于更加不利的地位,這方面會首先表現在公共場館與群眾參與體育鍛煉需求之間的矛盾。
雖然現階段體育行政組織改革的阻力依然很大,但是不論是從頂層設計還是從下層需要來看改革都是勢在必行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改革是大局所需。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不斷加快,我國的民主政治需要更為多樣化的社會組織發揮作用;
(2)落后的體育行政組織機構與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產生矛盾。改革開放以來,人民對體育的需求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水平提升和認知水平的增長不斷加大。現有的體育機構無法滿足人民對于體育所需求的體育服務,因而體育組織社會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3)競技體育依舊存在問題。我國在大球、田徑等基礎項目方面的水平依舊有待提升,目前的體育體制無法適應這類的項目發展。并且,運動員的管理體制不完善也是體育組織改革的一個必要推動力。
各個學者對我國體育行政組織應如何改革持觀點各異,未能達成統一。總結之后,本文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向進行改革:
(1)轉變體育行政組織的職能。①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轉變;②體育行政組織職能應與服務型政府的理念一致。加強政府體育行政部門的服務理念;③職能關系的轉變。明確機構間的關系和事權范圍;④職能方式的轉變。由以往的行政手段為主轉向以經濟手段為主,由微觀直接管理為主轉向宏觀間接管理為主。
(2)體育行政組織中的行政人員的思想觀念有待轉變。體育行政人員有兩種觀念制約著體育機構改革,一種觀念是傳統的政績觀,體育行政組織作為政府的一個職能部門,肩負著發展國家體育事業的重任,這里的體育事業包括競技體育事業、群眾體育事業、以及體育產業等諸多方面。但競技體育作為能夠提升政績的一個因素,行政人員往往會忽視群眾體育事業,重點發展競技體育。另一種觀念是體育行政組織中的人員較難站在群眾立場想問題,缺乏創新改革管理的觀念,要將“靠全民辦體育,靠社會辦體育”的意識深入體育行政人員的內心。
(3)打破體育系統自身的封閉體系。體育應該與文化、教育等其他社會部門緊密聯系,但長久以來我國的體育系統都非常封閉,經常關起門來辦自己的事,很少與其他部門聯系。所以改革的另一個側重點是要打破體育系統的這種封閉體系,重視公民和社會的力量,還應與其他相關政府部門共同制定體育法規政策和發展規劃,以便更好地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
(1)“解凍”舊觀念,發展新思想。
組織變革會受到既定利益集團的阻撓,原因在于他們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影響。所以在進行組織變革時要考慮到現有人員的合理利益,讓他們知道變革對他們有益且變革勢在必行,以此來創設變革動機。同時要創造一種開放的氛圍,體育機構變革就是要讓我們的體育行政機構更加透明,更加法制化,所以變革要光明正大、條理清晰,讓組織成員明白哪些方面會發生變化,增加他們心理安全感和變革成功的信心。
(2)變革階段要從新的視角出發,使組織領導獲得新的信息和清晰的改革方向。
首先,體育行政組織對我國體育事業的管理要從直接參與為主向提供服務為主轉變。在大部制改革的背景下,國家提倡構建服務型政府,體育機構也要順應這一趨勢,根據群眾不同的體育需求提供相應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
其次,體育機構要真正實行管辦分離,回歸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的社會組織屬性,以此來帶動我國體育類非盈利組織的發展且承擔起辦體育的重任。
再次,體育行政組織機構在進行決策和執行時要改變以往以行政命令手段為主的方式,加強以市場為導向的力度,多采用經濟的、社會的手段。
最后,在組織變革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樹立典型的方式來推動變革的進展。可以選取體育基礎比較好的、經濟發展比較迅速的東部地區率先進行變革,形成示范效應。
(3)當新的實踐和政策用于組織變革時,必須馬上將其 “凍結”。
一方面必須通過政策的出臺使體育行政組織變革變成一種勢在必行的政府行為,以此改變組織長久發展形成的惰性,使組織成員意識到非改不可。另一方面,改革后體育行政組織新出臺的一系列利于我國體育發展的措施必須通過政策或法令形式加以強化和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