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玉 張 立 佟向軍 范六民
(1 天津市第一中學 天津 300051 2 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北京 100875 3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北京 100871)
理論考試B 共3 h。
1~11 題:動物生物學;12~14 題:生物系統學;15~23 題:細胞生物學;24~29 題:生態學;30~31題:動物行為學;32~41 題:遺傳與進化生物學;42~49 題:植物生物學。
每個正確答案得1 分。例如:一個問題中所有4 個空都回答正確,得1 分;只有3 個空是正確的,則得到0.6 分;只有2 個空是正確的,則得到0.2 分;1 只有1 個空是正確的,則得到0 分。
23.研究人員成功地通過體細胞細胞核轉移(SCNT)將人體細胞重編程為胚胎干細胞(ESC)。轉移后,分析了核和線粒體(mt)DNA 的來源(右圖)。
指出以下每個描述是否正確。
A.胚胎干細胞的核DNA 組成是來自體細胞供體細胞核DNA 和來自卵母細胞供體的核DNA的組合
B.ESC 細胞的mtDNA 源自卵母細胞
C.核轉移后,卵母細胞變為單倍體
D.實驗中很有可能使用了不同的卵母細胞供體

?

通過微衛星分析確定來自3 個核轉移(NT)-ESC 系(NT1-3)的核DNA 基因分型;D2S1333 和D4S413 是基因座名稱,列中的數字是特定等位基因的序列長度。
24.熱帶森林植物群落非常多樣化。Janzen-Connell 假說認為,昆蟲食草動物和病原體是這種多樣性產生的積極因素。在雨林中通過農藥排除食草動物和病原體進行測試,并觀察這是否影響植物多樣性和豐度(下圖)。

殺蟲劑和2 種殺真菌劑對森林社區的幼苗多樣性(A)和平均幼苗豐度(B)的影響。誤差條表示給定處理的所有研究點的平均值的95%置信區間(來自Bagchi 等,2014)。
指出以下每個描述是否正確。
A.所有處理對幼苗多樣性具有統計學顯著影響
B.在研究區域,大多數昆蟲是捕食者
C.瑞毒素對真菌的影響較阿米西達強
D.本研究通過昆蟲和真菌的綜合作用支持了假設
25.針對生態食物鏈的脆弱性,研究者在一個環礁上進行了調查。在這個環礁,當地的森林已被椰子樹取代(下圖),這對不能生活在棕櫚植物上的海鳥造成了問題。

當本地森林(N)被棕櫚植物(P)代替時生態鏈的變化。每個條形圖比較N 和P 中的過程(來自McCauley 等,2012)。
指出以下每個描述是否正確。
A.鳥類存在有益于蝠鲼生活
B.棕櫚植物可能會破壞環礁中的珊瑚
C.如果用土地和強化的現代化農耕代替森林,蝠鲼可能會從海岸消失
D.食物鏈只包括自上而下的效應
26.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消費者每kg 體重最大可接受汞每日攝入量(MDI)為0.1 μg。本題測量了9 種物種的汞含量(下圖)。

汞含量為mg/kg 魚;水平線橫跨95%置信區間(小豎線是平均值)。
指出以下每個描述是否正確。
A.鯖魚在海洋食物鏈中的比例高于大比目魚
B.Hg 水平通常隨體重增加
C.吞拿魚中的平均汞濃度允許75 kg 人最多消耗1 kg 吞拿魚/10 d
D.吞拿魚具有較大比目魚更廣泛的食物種類
27.大型食草動物對生態系統影響很大,但大多數食草動物在過去的100 ky(1 ky=1 000年)中已經滅絕。這種大規模滅絕也影響了與他們相關的糞甲蟲動物群。北歐的化石顯示,在大面積滅絕之前,這種甲蟲動物曾經更豐富。現代人類和農業分別向前延伸至50 ky 和10 ky(下頁圖)。
指出以下每個描述是否正確。
A.LG 期間大型食草動物的衰落可部分由氣候變化所解釋
B.LG 期間大型食草動物的衰落可部分由人類的到來解釋
C.較熱的EHol 期間,甲蟲密度的小幅增加是由于本地食草動物的增加
D.在LHol 期間糞甲蟲密度的巨大增加可能是由于農業活動增加

根據糞甲蟲化石密度(A)和植被類型(B)分類的挖掘點比例;后者由其特征性甲蟲動物群識別。Li,最后間冰期(132~111 ky 前);LG,最后一個冰期(50~15 ky 前);EHol,早全新世(10~5 ky 前);和LHol 晚全新世(2 ky 前到現在)(來自Sandom 等,2014)。
28.生活在高緯度洛磯山脈(美國)的大黃蜂種群在40年前曾被研究過,目前科學家對它再次進行研究,并指出了一系列變化,這些變化可能與氣候變化有關(下圖)。

A,洛磯山脈夏季氣溫的變化;B,大黃蜂舌長度統計(黑色,1966年;灰色,現在);C,在1966年(黑色)和現在(灰色)(來自Miller-Struttmann 等,2015)之間,大黃蜂可獲取的具有不同深度的開花植物物種的多樣性變化。
指出以下每個描述是否正確。
A.目前的大黃蜂種群較1966年的多樣性更低
B.溫度升高有利于大黃蜂采蜜和生存
C.40年期間,大黃蜂種類未能侵入高原地帶
D.40年期間,平均花朵深度在下降,導致了短舌大黃蜂數量的增加
29.多毛蟲Nereis virens生活在淺水沿岸的底部沉積物中。它在沉積物中挖掘隧道,并通過這些隧道泵水。本題在2 個位置的沉積物中研究了氮(N)化合物的分解周轉量:一個沒有多毛蟲Nereis virens(圖A),一個每m2具有600 條多毛蟲Nereis virens(圖B)。

指出以下每個描述是否正確。
A.與A 相比,較少的有機氮沉積在B 的底部沉積物中
B.在多毛蟲存在的情況下,N 周轉率增加三倍
C.在多毛蟲制造的隧道中,每年有5 g/m2的N被沉積在沉積物中
D. 在多毛蟲存在的情況下營養物濃度較低,不利于藻類繁殖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