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耀文



該論文系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科研項目“基于綠色供應鏈的果蔬冷鏈物流運營模式研究”(項目編號:JR1709)研究成果之一;“冷鏈物流斷鏈成因及規避路徑研究”(項目編號:JR1702)研究成果之一;“江蘇高校品牌建設工程一期項目資助”
摘 要:江蘇是我國農產品生產和流通大省,近年來,江蘇省的果蔬類農產品物流周期長、損耗大、費用高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果蔬類農產品在流通環節的耗損率高達25%-30%左右。本文探討了江蘇省農產品冷鏈物流斷鏈成因,總結了結構、企業管理、人才儲備等方面的斷鏈因素。
關鍵詞:農產品;冷鏈物流;斷鏈
一、江蘇農產品冷鏈物流概述
農產品是農業中生產的物品,如高粱、稻子、花生、玉米、小麥以及各個地區土特產等。國家規定初級農產品是指農業活動中獲得的植物、動物及其產品,不包括經過加工的各類產品。
冷鏈物流模式依照實施物流活動的主體可以分為:自營冷鏈物流模式、第三方冷鏈物流模式、生產企業與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的聯盟模式(生產-第三方聯盟冷鏈)以及生產加工企業與供應鏈伙伴的冷鏈物流聯盟模式(供應鏈物流聯盟)四種。
江蘇是我國的農產品生產和流通大省,近年來,江蘇省的果蔬類農產品物流配送模式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在進出口方面,以2017年為例,江蘇省農產品出口平穩增長。據海關數據統計,前三季度,全省農產品進出口總額126.02億美元,同比增長12.4%。其中,農產品出口額27.87億美元,同比增長6.8%,高出了全國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不論對全球五大貿易伙伴,還是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江蘇省均實現了傲人的進出口戰績。省內流通活動中,江蘇也已經涌現出了一批服務理念現代化、服務網絡區域化和服務模式多樣化的冷鏈物流企業。雨潤、潤恒開始加快構建全國性冷鏈物流設施網絡;蘇食加快建設面向長三角的冷鏈供應鏈;南京眾彩、江蘇凌家塘、無錫天鵬等傳統專業批發市場更積極拓展長三角乃至省內城市生鮮直銷配送業務;蘇果等大型連鎖商業企業加快完善生鮮產品銷售終端的冷鏈共同配送體系,不僅供給省內,還輻射長三角其他地區。
雖然江蘇省在農產品產銷環節作出了較好的成績,但配套流通的冷鏈物流運營成效卻并不顯著。農產品物流周期長、損耗大、費用高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果蔬類農產品在流通環節的耗損率仍然高達25%-30%左右,而果蔬類農產品物流配送模式比較發達的國家的耗損率卻低于5%,其中美國的耗損率僅有1%-2%。究其原因,冷鏈物流斷鏈是導致產品耗損的直接原因。
二、江蘇農產品冷鏈物流斷因分析
1.冷鏈設施建設結構性矛盾突出
冷鏈設施建設在江蘇省內外地區間發展不均衡,冷庫建設與實際需求不匹配,其設施建設一直以來都是江蘇乃至全國冷鏈物流斷鏈的主要原因之一。2016年全國冷庫容量與上年相比,增幅為12.23%。2017年全國冷庫容量與2016年相比,增幅為12.69%,同比略有上升。但增幅主要體現在華東地區,如圖1所示。
冷庫的增長不平衡,在省內體現不多,但在全國范圍可明顯發現,華東地區增幅和增量占據國內冷庫增幅增量的大頭,而其他農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地區冷庫新增量和總量明顯不足。這不僅影響到江蘇省內農產品出省儲運的效率,也影響到外省農產品進省的產品質量。此外,再加之省內部分產地冷庫建設相對滯后,部分地區出現同質化低價競爭現象;現代化、專業化冷庫數量總體偏少,冷藏庫、低溫加工配送中心等建設投入相對不足,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較為突出;受經營成本、傳統消費習慣等因素影響等多種因素,省內相當一部分冷庫利用率不高;公路冷藏及保溫車數量不足,占貨運汽車保有量的比例僅為0.55%,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
2.專業冷鏈流通加工技術水平不高,“斷鏈”現象普遍
農產品物流環節對于冷鏈加工要求較高。省內對于農產品的冷鏈物流也設定了發展要求,如下表所示。然而,省內農產品冷鏈流通加工處理的技術水平尚且不高,影響了冷鏈的儲運行為。
果蔬冷鏈物流體系斷鏈表現在:蔬菜、水果的產后預冷、保鮮包裝、初加工、儲存保鮮和低溫運輸等尚無法規模化建設或進行冷處理,影響了產地農批市場建設及使用價值。目前省內蘇北地區依托重點果蔬生產基地,但是低溫儲藏保鮮設施較為短缺。雖然省內已經圍繞南京、徐州、蘇州等城市的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并在市場內部設有預冷設施,但具備集中采購、低溫加工、跨區域配送能力的果蔬配送中心的建立規模依然不夠,分銷環節無法保障中轉保鮮庫的建設。
肉類產品的冷鏈物流體系斷鏈表現在:肉類產品的養殖、生產、儲運等均需要無縫對接。而當前蘇北地區的規模化的肉類養殖雖然是省內肉類養殖類的主體方式,但仍有大量作坊型家畜養殖、屠宰、銷售情況存在。蘇北地區的徐州、鹽城等肉類主產區多提供活畜,缺少規模化加工中心,更缺乏對肉類屠宰后的排酸、預冷等低溫初加工設施建設。雖然江蘇省公路交通網絡發達,開展冷鏈車輛輸送十分便捷,但終端地縣級市的冷庫建設和冷柜配置,還沒有發揮網格運輸的作用,縣區級冷鏈加工配送終端甚至缺少冷庫裝置。
水產品的冷鏈斷鏈表現在:水產品產地冷鏈物流設施整合與資源共享程度低,區域控制特色明顯,優勢特色水產品產地分級包裝以及配套發展保鮮儲運設施思路不夠靈活。特別江蘇水系發達,蘇北蘇南地區水產品養殖特色明顯,如何發揮南北共享的區域交易集散中心是今后尤其需要解決的問題。
3.冷鏈物流企業運營管理效率不高
江蘇省雖然有雨潤、蘇果等大型農、肉產品生產制造企業,但大型冷鏈物流企業數量偏少,產銷資源匹配與整合能力不強。以極地熊冷鏈、御港冷鏈等為代表的冷鏈物流企業,雖然發展迅速,但相比常規物流企業,百余人的企業規模仍然較小、實力偏弱,如圖2所示。管理方面雖然依托部分辦公軟件或ERP系統可以實現系統化辦公,但倉庫執行層面仍相對粗放,整體效率與效益不高。絕大部分企業冷凍冷藏設施陳舊,物流技術裝備落后。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發展滯后,服務創新能力不足,專業化、一體化服務水平較低。
4.冷鏈相關企業監管力度差,部分企業缺乏質量監控與溯源機制
江蘇地區冷鏈物流企業民間流通活躍度較高,企業規模化、科學化管理水平不足,引發了上下管理尺度不一致、管理不到位等情況,更嚴重的則引發了生肉、死肉混雜、腐敗蔬菜夾雜、未經檢驗檢疫的肉類海產品混入到冷鏈運輸環節。2018年10月底,南京六合區大生冷鏈的冷庫樓,有近百噸涉嫌走私的冷凍腐肉準備出庫時被查,如圖3所示。最后發現冷鏈物流公司作為冷庫出租方和具體管理方,沒有盡到相關義務,已經違反相關規定。經核查,腐臭肉運進冷庫的事情,該冷鏈公司從裝卸工到管理層都知情,但就是知法犯法,有法不依。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認為冷庫在索證索票方面,沒有履行主體義務,存在瑕疵;這批肉進來的時候,如果冷庫盡到主體義務,也應該能把住這關。可見,冷鏈監管不僅僅是冷鏈物流執行企業的事,更是冷鏈鏈條的關聯企業的責任和義務,如果企業建立了質量監控與溯源機制,則會對農產品的流通細節加以把控,減少病、死、壞、腐產品的流通。
5.冷鏈物流管理人才缺乏
冷鏈物流企業若要做專業做精,必須要有專業化的人才,特別是復合人才。而冷鏈企業對于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又體現在技術復合型和管理復合型人才兩方面。冷鏈物流人才必須具備一定的化學知識,熟悉冷庫常涉及一些化學物品,如制冷劑用到的氨、氟利昂和四氟乙烷等。再者,冷庫里有壓縮機等設備,因此還需要有一定的電學知識,要對設備的結構、原理有充分的了解。除此之外,冷凍技術與食品特點等也是冷鏈物流人才必須要掌握的。技術復合型人才要在懂得物流的同時,懂得制冷技術、或物聯網技術、或互聯網及數據挖掘與分析能力。管理復合型人才則需要懂冷鏈物流的同時,懂項目管理、或財務管理或整合營銷。如此專業化的物流人才需求特點,在國內卻鮮有專業人才培養機構。2017年《中國冷鏈物流發展報告》中指出,我國綜合物流企業已經超過30萬家,從業人員超過3000萬人,但截至2016年,我國從事冷鏈物流的企業法人單位數量卻只有3500家,冷鏈物流崗位吸納從業人員僅12萬,冷鏈物流企業數量和從業人員數在物流企業占比總數極低。目前國內本科院校沒有專門開設冷鏈物流專業,高職類院校只有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等10所院校開設冷鏈物流技術與管理專業,年均培養冷鏈物流人才不足1000人,而江蘇省目前沒有一所高職院校開設冷鏈物流專業,冷鏈人才奇缺。專業人員的不足極大限制了冷鏈物流活動的管理運作,這也是造成冷鏈物流的斷鏈的核心內因。
三、綜述
綜上,江蘇農產品的冷鏈物流斷鏈既有冷鏈設施建設結構性矛盾突出等先天結構性斷因,又有企業自身管理能力弱、監管力度差、專業冷鏈流通加工技術水平不高等企業管理誘因、也有行業冷鏈物流人才缺乏等社會因素。除此之外,技術標準的缺乏、技術手段的底下雖然不直接構成冷鏈活動斷鏈,但也影響了冷鏈物流運作效率,間接導致了物流斷鏈。總之,江蘇省的農產品冷鏈物流,若要走向現代化、安全化、高效化,仍然有長久的工作要做。
參考文獻:
[1]秦玉鳴.冷鏈物流現狀與人才需求特點.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分技術委員會,2017.12.
[2]秦玉鳴.中國冷鏈物流發展報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分技術委員會,2017.12.
[3]沈敏燕.果蔬類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溯源研究[D].蘇州科技大學,2017.6.
[4]孫小婷.中國冷鏈物流模式選擇與發展對策研究[D].東北農業大學,2011.6.
[5]《江蘇省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2014-2020)》.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