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慧禮



摘 要:近年來,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系愈發緊密,越來越多的外國資本流入中國市場,在拉動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引發各界人士的密切關注。對于外商直接投資與環境污染之間的關系,學術界有著不同的看法。本文從總結文獻出發,通過構建環境污染指數模型和回歸模型,利用相關軟件對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并針對分析結果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外商直接投資;環境污染指數;熵值法;回歸分析
一、引言
從1978年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以來,中國的國門逐漸向世界打開。1979年設立對外開放經濟特區、2001年正式加入世貿組織以及最近“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這一系列歷史性的舉措都使中國的經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促進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眾多因素中,FDI(外商直接投資)一直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但隨著能源消耗、環境污染等問題的不斷涌現,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開始關心FDI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是否還會引發一系列消極的外部效應,破壞我國的生態平衡?
目前,學術界對此問題的觀點大致可分成三類:第一種觀點認為FDI破壞了中國的生態環境,國內已經出現了“污染天堂”現象。在我國經濟發展初期,國內廉價的勞動力是吸引外資的主要原因,西方的發達國家為了降低自身的生產成本便將高污染、高能耗的產業轉移到中國,致使中國成為“世界工廠”,至今仍未改變。其中,劉暢通過分析我國1999年-2009年FDI與碳排放之間的關系,得出了外商直接投資會惡化我國生態環境的結論。第二種觀點認為FDI會帶來創新的生產技術、先進的機械設備,不但不會加劇環境污染,還會改善我國落后的生產現狀,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王學箭基于我國2005年-2013年30個省級面板數據,通過建立回歸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得出了外商直接投資與環境污染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第三種觀點則認為FDI對環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如楊博瓊、陳建國認為外商直接投資是通過經濟規模、產業結構以及污染密度來影響污染物的排放,若不計引致投資的影響,那么外商直接投資可以改善我國的生態環境;若考慮引致投資,則效果恰恰相反。
基于上述的研究現狀,本文將利用“熵值法”構建環境污染指數,再利用EViews3.1軟件將其與實際利用的FDI金額進行回歸分析,從而探究兩者之間的關系并提出政策建議。
二、模型的設定
1.環境污染指數模型
環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為的或者偶然的因素導致某種物質的排放量超過了環境的自然凈化能力,從而破壞了生態平衡。而中國近年來的環境污染問題主要是由工業和制造業導致的,大多都是空氣污染和水污染。因此,本文基于數據的全面性、可靠性以及可獲得性,選取2011年-2016年我國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煙(粉)塵排放量以及廢水排放總量4個指標的數據,利用“熵值法”確定各個指標的權重,從而計算出我國各年份的環境污染指數。具體的模型如下:
在式中,Yj為環境污染指數;X為四個指標的標準化值(其中X1j表示二氧化硫排放量、X2j表示氮氧化物的排放量、X3j表示煙(粉)塵排放量、X4j表示廢水排放總量);αt(t=1,2,3,4)為計算出的各指標的權重;j=1,2,3,4,5,6分別為6組數據。
2.回歸模型
本文以實際利用的FDI金額作為解釋變量,以環境污染指數作為被解釋變量,并構造雙對數回歸模型進行回歸分析。具體模型如下:
其中,Yj為環境污染指數;β0為無外商直接投資的情況下,我國的環境污染情況;β1為模型所要估計的參數;Zj為FDI的實際利用金額;ej為隨機擾動項;j=1,2,3,4,5,6表示6組觀測數據。
三、實證分析
1.數據的預處理
本文的原始數據來源于國家數據庫。在環境污染指數模型中,為了便于加總和比較,需要將原始數據無量綱標準化,使其壓縮在[0,1]之間。具體的變換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aij表示各項指標的指標值;Xij表示各項指標的標準化值。
2.“熵值法”求權重
3.計算各年份的環境污染指數
將上述計算出的標準化值和權數分別代入環境污染指數模型中,得到2011年-2016年的環境污染指數,如下表所示:
4.回歸分析
利用EViews3.1軟件對環境污染指數和實際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資金額作回歸分析,得到如下結果:
由回歸結果可以看出,污染指數與實際利用的FDI金額之間是負相關關系,即實際利用的FDI金額每增加1%,環境污染指數就下降4.2972%。
四、總結與政策建議
上述的分析結果表明我國的環境污染與FDI之間存在著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即外商直接投資可以引進綠色的生產技術、先進的機械設備,在提高我國生產力水平的同時還可以改善我國的環境污染問題。近年來,外商直接投資大多面向第二和第三產業,其示范效應和溢出效應有助于我國產業結構性改革,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基于以上分析和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1.堅持改革開放,大力引進外資
中國目前仍是發展中國家,盡管GDP總量位居世界第二,但在高新技術方面始終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因此,政府應當制定更多的優惠政策,吸引更多外資流入中國,尤其是流入工業、制造業、服務業以及一些高新技術產業。使其在拉動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能夠產生一系列積極的外部效應,加快我國產業結構性改革,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從而改善我國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
2.優化我國外資結構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推進,我國的外商直接投資金額在逐漸增大。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我國外商直接投資仍集中在技術水平較低、環境污染較為嚴重的產業,這將不利于我國低碳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對于外資的引進要持有一定的判斷標準,應該多選擇一些技術含量高的、環境友好型的產業。同時,還要嚴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低技術的產業進入我國市場,從而優化我國的外資結構。
參考文獻:
[1]李力,唐登莉,孔英,等.FDI對城市霧霾污染影響的空間計量研究--以珠三角地區為例[J].管理評論,2016,28(6):11-24.
[2]劉暢.論跨國公司對華投資與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1,(3):90-98.
[3]王學箭.外商直接投資與環境污染--基于中國省際面板數據分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45(3):119-122.
[4]楊博瓊,陳建國.FDI對東道國環境污染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我國省際面板數據的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1,(3):110-123.
[5]龐皓.計量經濟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36-36,75-79,101.
[6]楊桂元.數學建模[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5:103.
[7]王麗萍,李淑琴.FDI對中國低碳經濟的影響——基于中國19 92-2016年的數據檢驗[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8,34(10):1438-1443.
[8]王鈺沛.FDI對我國生態環境的影響綜述[J].城市資源與環境,2016,30: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