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夢婷
摘 要:新常態背景下,金融行業面臨著利率市場化帶來的存貸利差持續收窄、金融持續開放帶來的行業激烈競爭、金融脫媒趨勢帶來的資產負債管理壓力增加等多重發展背景與復雜經營環境,由此商業銀行必須大力發展具有業務拓展潛力的中間業務。在新常態背景下,商業銀行需要轉變業務觀念與經營模式、結合資源稟賦與實際情況、注重人才培育與人才引進,做到明確戰略的導向、突出執行的重點、注重人才的儲備,實現中間業務的跨越式發展。
關鍵詞:新常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對策
新常態背景下商業銀行轉型發展需求迫切,大力發展中間業務成為各類商業銀行需求業績突破、增加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有效舉措與探索。從目前銀行業的發展情況看來,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范圍與口徑,業內不少專業人士也將中間業務稱為表外業務或者收費業務,事實上這種叫法存在爭議;在我國,關于中間業務的定義,僅有的官方文件為央行出臺的《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規定》,在文件中提出了中間業務的初步劃分依據,即指中間業務主要是那些不構成商業銀行表內資產、表內負債、形成銀行非利息收入的業務。由于中間業務具有資本要素依賴低、投資經營風險小、與經濟周期的匹配度較低等優勢,在經濟形勢趨嚴的背景下,許多商業銀行開始重視中間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一、新常態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的必要性
1.利率市場化下存貸利差持續收窄,倒逼商業銀行尋求新的營業利潤增長點
利率市場化改革在我國推進了多年,現已在一定程度實現了利率的市場化定價,并且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資金融資的供求信息不對稱加速消除,我國金融系統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會進一步深化,這對于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來說是重大挑戰。長期以來,我國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多是依靠較為可觀的存貸利率差,這也是人們常說“商業銀行躺著賺錢”的緣由;但是,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我國間接融資將面臨著存貸利差快速收窄的局面,由此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將受到極大的抑制,商業銀行必須尋求替代盈利差的新利潤增長點,而在國內經濟下行、實體經濟不景氣、國內外貿易形勢不確定性較強的多重背景下,商業銀行的最佳策略是發展資本要素依賴低、投資經營風險小、與經濟周期匹配度較低的中間業務。
2.金融持續開放下銀行業競爭加劇,發展中間業務是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方向
從國外商業銀行發展歷史及國際商業銀行巨頭的經營實踐來看,商業銀行未來的發展方向與業務競爭重點就是中間業務。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進駐我國各大城市,雖然當前國內銀行憑借終端網點與品牌知名度優勢,在被動負債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但是隨著外資銀行進駐的時間增長、數量增多,金融持續開放將進一步刺激我國銀行業的內外部競爭,從而商業銀行都必須不遺余力的發展中間業務,成為各大商業銀行的必然選擇。不過要重視的是,當前我國商業銀行還僅僅注重傳統的中間業務發展,如留學生出國相關的跨境金融業務、電子支付結算、委托貸款業務以及資產托管業務等,而在交易類、衍生品創新類中間業務的發展相對滯后,這是國內外商業銀行在發展中間業務時呈現的不同特征。總之,隨著競爭的進一步加劇,從國外商業銀行發展的經驗來看,發展中間業務是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方向。
3.金融脫媒趨勢下經營模式落后,發展中間業務是轉型發展的戰略性選擇
隨著互聯網技術與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這實質上是我國金融脫媒進程的加速。在金融脫媒趨勢下,金融服務信息不對稱性降低、資金供需對接更高效、金融產品與服務的體驗更優質,故而傳統商業銀行面臨著更為嚴峻的競爭態勢。服務水平低、產品創新度不足、人才隊伍儲備不足等問題都困擾著商業銀行的正常經營。從國內外商業銀行的收入結構看,我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在15%-25%左右浮動,而國外大型商業銀行基本實現了非利息收入占總收入的40%-50%,這充分顯示國外商業銀行在經營的穩健性、抗風險能力方面具有更高的管理水平。當前國內商業銀行之所以還能保持平穩的盈利能力,是由于國內銀行業的壟斷屬性較強,國家給予的支持較大,但是隨著金融脫媒的進一步發展,商業銀行傳統的經營模式是難以適應科技時代、信息時代的激烈競爭,因此,商業銀行要抓緊經營模式的轉型,發展中間業務是轉型發展的戰略性選擇。
二、新常態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對策
基于對新常態背景下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必要性的分析,結合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在發展中間業務過程中面臨的障礙,筆者認為商業銀行要轉變業務觀念與經營模式來推動中間業務的持續發展,要結合資源稟賦與實際情況打造中間業務的拳頭產品,要注重人才培育與人才引進來強化中間業務的人才儲備。
1.轉變業務觀念與經營模式,重視中間業務的持續發展
長期以來,由于商業銀行的利息收入占據絕對優勢,故而商業銀行的管理重點主要集中在資產與負債的管理上,重視對存款指標與貸款指標的考核,從而在資源分配、制度設計、人員配備等方面都圍繞拉更多的存款與放更優質的貸款兩個角度出發,中間業務的產品與服務創新觀念不足,中間業務的類型偏少,對中間業務的認識比較淺顯。在前文的分析中,我們提到在新常態背景下,利率市場化深化、金融去中介化加速、金融持續開放,傳統的圍繞存貸業務開展的商業銀行經營模式已然行不通,必須要重視中間業務的發展,具體的措施可以從三個方面考量。第一,要轉變管理層與基層員工的業務觀念,重視中間業務的學習,積極開展中間業務;第二,要重視對中間業務的資源投入,并給予一定的激勵政策,引導員工積極開展中間業務;第三,要強化對員工中間業務的考核,重視中間業務的持續發展。
2.結合資源稟賦與實際情況,打造中間業務的拳頭產品
由于中間業務的種類成千上萬,加之我國金融市場發展水平還不高,故而許多中間業務需求也并不持續,缺乏規模效益,因此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必須要結合資源稟賦與實際情況,打造中間業務的拳頭產品。第一,商業銀行要根據自身的經營資質、經營條件及客戶需求情況,制定重點發展的中間業務類型,在形成相應經營目標的情況下,進一步完善具體的重點中間業務管理辦法與運作流程,使得業務開展有目標、有章法、有保障;第二,打造中間業務的拳頭產品要強調穩健的基礎上鼓勵創新,不能將中間業務變為發展表內業務的輔助手段,要提升中間業務的創新能力,唯有如此才真正具備中間業務的核心競爭力;第三,理論上中間業務是風險低與輕資產的業務,但是不代表中間業務沒有風險,故而在打造中間業務拳頭產品的時候必須要重視風險的防控,要梳理中間業務的合規管理流程,提升對中間業務的風險防范意識,真正實現中間業務的穩健發展;第四,在打造中間業務的拳頭產品的過程中要重視傳統中間業務與創新性中間業務的并重發展,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實現交易類、托管類、咨詢顧問類、擔保內、結算類等中間業務的共同發展。
3.注重人才培育與人才引進,加強中間業務的人才儲備
通常來說,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對人員素質的要求較高,故而商業銀行要想實現中間業務的跨越式發展,必須注重人才培育與人才引進:第一,目前國內商業銀行比較重視傳統中間業務的開展,對于交易類、創新性中間業務熟悉度不夠,故而要強化現有員工對于交易類、創新性中間業務的學習與培訓,要強化對中間業務的知識考核,使得前臺展業員工真正懂中間業務,并且在激勵約束機制下愿意做中間業務;第二,要注重對優秀中間業務人才的引入,注重外部優秀中間業務人才的引進,從業務發展的角度看商業銀行既可以從國外金融領域吸引人才,也可以在我國的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及信托等金融機構挖掘優質人才,強調中間業務人才的全面性,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金融服務需求與產品需求。
三、總結
總而言之,對于商業銀行來說,新常態的背景主要包括三個層面:第一層面,利率市場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商業銀行依靠存貸款利差發展的黃金時代已然過去,商業銀行迫切需要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第二層面,隨著世界全球化的持續推進與我國改革與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金融開放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我國商業銀行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第三層面,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進一步推進了我國金融去中介化的進程,金融脫媒的趨勢下,商業銀行必須抓住機遇打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在新常態背景下商業銀行必須要注重中間業務的快速發展,具體落地執行對策包括但是不限于:轉變業務觀念、要結合自身資源稟賦、要注重綜合性專業人才的培育與引進,真正實現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又好又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嘉鑫.發展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策略[J].中外企業家,2018(02).
[2]屈雙雙.商業銀行個人中間業務挑戰、機遇與發展路徑探究[J].現代金融,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