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貝
摘 要:當前國際社會的變革與調整使國家間的合作與互信備受挑戰。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其系列出訪活動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這一倡議是中國的和平崛起過程中樹立國家威望、塑造大國形象與國際社會開展廣泛合作實現共贏的關鍵舉措,也是中國積極主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的關鍵一招,將在日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發揮重要作用。
關鍵詞:倡議;中國發展;營造
一、以“五通”構筑合作共贏的基礎
早在2015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不久,作為這一國際倡議的頂層設計中國就提出了“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1]的總體框架。其中政策溝通、設施聯通是實現“五通”前提。“政策溝通”排在首位是最重要基礎。“一帶一路”沿線涉及六十多個國家,各個國家都根據自身國情和利益訴求而制定自己的國家發展政策。首先與沿線國家進行充分交流實現政策對接,共同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協商解決合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是實現“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先決條件。在國家間實現政策溝通的基礎上開展后續的務實合作,設施聯通是必備的物質基礎,尤其是對于“一帶一路”沿線欠發達國家和地區而言,基礎設施的修建與相互聯通既是長期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沿線國家實現“早期利益”的基礎。在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的基礎上最終實現“五通”,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構筑起立體完整的框架結構。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國家實力得到迅速提升,但與此同時中國在國際社會面臨的各種風險與挑戰也日益增多。中國需要與盡可能多的國家實現合作共贏,在“共贏”的基礎上贏得國家進一步發展的良好國際環境。“五通”是“一帶一路”的總體框架,也是中國積極作為,實現與他國合作共贏的務實行動。
二、以絲路精神展示和平崛起的決心
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國的漢代,經過漫長的發展歷程積淀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2]的絲路精神。這種和平的、開放包容的合作精神是絲綢之路上眾多國家的人民通過共同實踐自然凝結成的人類發展歷史上寶貴的精神財富。尤其是當從古至今發生在國家間、民族間無數的沖突、戰爭的歷史背景下,絲路精神不僅彌足珍貴,更是沿線人民用實踐證實了的,在不同文化、不同歷史、不同發展水平等因素的條件下,不同國家人民之間實現合作共贏的可能性。
“絲路精神”是歷史實踐的精髓,今天的“一帶一路”倡議是在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下提出,但也應看到現階段國際社會中逆全球化思潮涌動,大國間深度互信缺失,以及各種沖突等不利因素的存在,國際社會中一些國家散播的“中國威脅論”的聲音不絕于耳。中國需要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以實際行動為自身的“和平崛起”證明,取得國際社會的信任,塑造良好的國際形象、樹立大國威望。除了通過“一帶一路”建設扎扎實實做好事情,更需要繼承和弘揚絲路精神。新時代絲路精神的塑造,是中國在意識形態、價值觀等領域塑造國家形象和積蓄國家實力,也是中國用實際行動有力反駁“威脅論”、“崩潰了”的積極作為,向國際社會彰顯中國和平崛起的決心。但在這一過程,中國應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國家精神的塑造、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將經歷漫長的過程,面對可能出現的質疑、反對、阻遏中國應做好心理和現實的兩手準備,并持之以恒的朝著既定目標努力。
三、以實際行動贏得國家間互信與國際認同
當前各個國家都面臨的不同的發展問題都依然嚴峻,國家間的競爭與博弈也趨激烈尤其是在大國之間。“大國競爭”已經成為某些大國對國際形式的主要判斷。而大國行為又直接影響其他國家的行為,尤其是與之有密切聯系的國家的行為,從而為成為影響國際社會政治氛圍的重要變量。這一變量會對中國與大國之間的關系,以及在國際社會中的境遇產生直接影響。這種影響包括大國外交的難度與復雜性驟增,尤其中美兩個國家的合作與互信。次生影響可能波及其他國家,尤其是美國的追隨者對中國態度的變化,以及由此可能帶來的突發事件或更為深遠的影響。
國際社會的認同與國家間互信建立在國家的實際作為、實際行動上。在國際社會發生大變革、大發展、大調整的歷史時期,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并以實際行動積極推動這一龐大工程向前發展。這一以中國國家實力提升為基礎的積極作為,是中國在提出了“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實施“親誠惠容”周邊外交,并與其它發展中國家交往中樹立“正確義利觀”的外交方針指引下,破解修昔底德陷阱,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認同的外交方式創新和探索。“一帶一路”作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將對中國的對外開放事業,以及中國外交產生深遠影響。“一帶一路”是中國為解決人類發展所共同面臨的問題提供的中國方案,這一方案不同于一些西方國家在歷史上的已有實踐,其顯示出的國家訴求也不盡相同。同樣是追求國家發展與強盛,但中國的崛起依靠的是自身的努力和與積極他國建立合作共贏的基礎上。“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以來,已經顯示出強大的吸引力,和對世界政治經濟環境重塑發揮積極了作用。
參考文獻:
[1]《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2015年3月28日中國發改委、商務部、外交部聯合發布。
[2]2017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習近平主旨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