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262名全省新一屆省委、市委“兩委”委員進行集體廉政談話;拍攝典型案件警示教育片12部,受眾百萬余人;向省管黨政“一把手”發放《懺悔與剖析》16篇,覆蓋全省省部級和廳級領導干部800多人;遼寧紀檢監察網通報曝光各類問題1000余起;遼寧反腐倡廉展覽館接待觀眾20余萬人……一組組數字背后,是遼寧省扎實深入開展警示教育的實際行動。
拔爛樹、治病樹,更要護森林。黨的十八大以來,遼寧省紀委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中央紀委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注重發揮正風反腐案例資源的治本作用,將案例資源轉化為教育資源,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以案明紀、以案說法、以案警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遼寧省委高度重視警示教育,將其作為凈化和修復政治生態的一項重要舉措。省委先后召開3次專題警示教育大會,對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領導班子成員和省管廳級領導干部以及縣、區委書記進行集中警示教育。
省委常委在警示教育中帶頭講黨課、作廉政報告。“要用好反面教材,開展深入的警示教育,嚴格落實管黨治黨的政治責任,肅清薄熙來流毒和王珉等人惡劣影響,大力整治遼寧拉票賄選案在大連的積弊,做到警鐘長鳴,凝心聚力,在凈化和修復政治生態中不斷取得新的成效。”在大連召開的全市黨政機關班子成員和各區(縣)“一把手”參加的警示教育大會上,省委常委、大連市委書記譚作鈞提出要求。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文章,省委常委、組織部長王正譜也都親自組織召開由本系統領導干部參加的警示教育大會,結合本系統發生的典型案例,深刻剖析原因,提出廉政要求。拉票賄選案查處之后,省人大機關、省政協機關都分別召開警示教育大會,省人大常委會還對新當選的省人大代表進行集中警示教育。各市市委書記和省直部門黨組書記等“關鍵少數”認真履行主體責任,結合地區和部門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了系列警示教育。

省紀委把警示教育作為履行全面從嚴治黨監督責任的重要任務,制定了《關于運用典型案例開展警示教育的方案》,做足紀律審查的“后一半”文章,既要做好主要“病灶”的“手術”,也要做好其他“病灶”的“治療”,更要防止“感染擴散”。“要充分發揮審查案件的治本功能,不斷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廖建宇對警示教育提出新要求。
“查處一個典型,整理一篇懺悔,撰寫一篇報告,拍攝一部警示片”,已成為遼寧省紀委監督執紀問責環環相扣流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直至被組織審查,他才真正看清這兩個‘朋友’給他帶來的不是幸福生活,而是人生的毀滅。”“沒有站穩政治立場,公然幫蘇宏章賄選,逾越政治紀律的紅線,葬送了自己的政治生命。”這兩句話分別摘自遼寧省文化廳原廳長周連科和沈陽市原副市長祁鳴的剖析報告和懺悔書。為給腐敗分子“精準畫像”,撰寫小組通過與其面對面交流,召開案發單位和地區有關人員座談會等形式,找準“發病機理”,形成剖析報告。剖析報告從最初的撰寫、審批到發放乃至閱讀后的體會反饋,都遵循嚴密的流程,規范操作。每一期剖析報告的第一個讀者都是省委書記,由其親自審定簽批下發。 《“一把手”成為“一霸手”的悲劇——遼寧廣播電視臺原臺長史聯文違紀違法案件剖析》《她,逾越了政治紀律紅線——沈陽市原副市長祁鳴違紀違法案件剖析》等一系列高質量剖析報告在全省廣大黨員干部中引起強烈反響。
“王珉、蘇宏章、王陽、鄭玉焯等12名高級別‘落馬’官員‘罪的獨白’太震撼了。”一段時間以來,由遼寧省紀委制作的《前車之覆 后車之鑒》警示教育片在全省觀看人數達到20萬人次,警示教育片如此“熱播”前所未有。從不同視角切入,從不同側面挖掘,使警示教育片最大限度地突出反面典型的各自特點和滑向違紀違法深淵的深刻原因。遼寧省紀委協調省廣播電視臺,組建專業化攝制團隊,五年來專事警示教育片制作,從紀律審查之初開始全程跟蹤拍攝,精心制作了《醫者之鑒——我省醫療衛生領域違紀違法案件警示錄》《背叛——朝陽市紀委原副書記姜增杰違紀違法案件警示錄》《貪者之戒——撫順市原市長欒慶偉違紀違法案件警示錄》《世上沒有避罪的天堂——丹東鳳城市委原書記王國強違紀違法案件警示錄》等警示教育片12部,成為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的“活教材”。
“從機遇的‘遇’到欲望的‘欲’,再到監獄的‘獄’,三個同音字揭示了腐敗分子的墮落軌跡……”在遼寧反腐倡廉展覽館,每當講解員講到這里,都引起參觀者的深刻反思。遼寧反腐倡廉展覽館共收錄黨的十八大以來遼寧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查處的典型案例50余個,以圖片、數據、視頻等多種形式予以展示,現已成為全省各級黨組織開展警示教育的陣地。目前,參觀遼寧反腐倡廉展覽館的黨員干部絡繹不絕且預約不斷。僅去年以來,全省共有1362個單位依托展覽館開展警示教育,覆蓋5萬多人次,其中省部級干部19人、正廳級干部1314人、副廳級干部1893人、處級干部28235人。
警示教育不能搞“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有突出針對性,才能最大化發揮反面教材的警示作用。遼寧省緊緊抓住“關鍵少數”,區分不同行業、領域,堅持把針對性貫穿警示教育全過程,以身邊事為身邊人敲警鐘。
用“極少數”警示教育“關鍵少數”。過去一個時期,遼寧政治生態惡化以至造成拉票賄選案的發生,王珉作為時任省委書記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正因如此,遼寧把“關鍵少數”作為警示教育的重中之重。把住干部提拔、調整等重要節點,連續兩年對新提任省管廳級領導干部和關鍵崗位處級干部開展專題警示教育培訓,進行集體廉政談話,由省委、省紀委領導作專題報告。省紀委將典型案件剖析報告發至省、市級班子成員和省直部門班子成員手中,閱讀后,召開民主生活會或警示教育大會,吸取教訓、深刻反思,舉一反三、深化整改。
分地區、分行業、分領域開展警示教育。遼寧省紀委區分不同對象“因人施教”,精心選取搭配案例“材料”,設置警示教育“套餐”。鐵嶺市委原書記吳野松,鐵嶺市委原常委、宣傳部原部長王志勇等人被查處后不久,省紀委認真組織撰寫剖析報告,和鐵嶺市委一起制定警示教育方案。鐵嶺市委召開警示教育大會,結合過去一個時期本地區政治生態惡化帶來的系列腐敗問題,以案說紀、以案警示,教育廣大黨員干部以反面教材為鑒,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四個意識”,嚴守紀律底線,凈化和修復政治生態,推動改革發展。遼寧省司法廳原廳長張家成、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原院長李威、鞍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原院長宋景春等人“落馬”后,省紀委、省委政法委組織全省司法系統黨員干部觀看警示教育片《失守的防線——我省司法領域違紀違法案件警示錄》,教育大家嚴以用權、秉公執法。
回到“案發現場”找原因、補漏洞。從案例剖析尋找廉政風險點,堵塞漏洞、完善制度,是遼寧開展警示教育的一個突出特點。哪個單位和系統出問題,就重點在哪里開展警示教育。2017年3月,撫礦集團原董事長尹亮被查處后不久,《國企怎能成為個人的“獨立王國”“私人領地”——撫礦集團原董事長尹亮違紀違法案件剖析》就發到了撫礦集團。企業領導班子隨即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各黨支部(總支)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進行反思與討論。企業還逐項查找案件中暴露的問題和制度上的漏洞,制定整改措施。如今,在撫礦集團,民主決策代替了“一言堂”,陽光采購取代了“暗箱操作”,煤炭銷售中上下其手的“中間環節”被攔腰斬斷……
遼寧省還充分發揮省、市黨報聯動的“1+14”模式和省紀檢監察網與各新媒體平臺聯動的“1+N”模式的作用。2013年以來,集中通報各類典型案件1000余件,上下聯動發揮了較好的震懾和警示作用。
“這些‘前車之鑒’都是用違紀違法干部的慘痛教訓換來的。”許多黨員干部在接受警示教育后感觸頗深,“通過一系列警示教育的‘組合拳’,我們清醒認識到保持政治定力的重要性。作為黨員領導干部,應該知敬畏、明底線,避免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