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共產黨員》 相識幾十年了。在20世紀70年代,我從青年點被抽調進鐵路部門,在沈陽站行李房“三八”班當裝卸工不久,有天在黨總支辦公桌上看到了一份雜志,封面上“共產黨員”四個大字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眼球。拿起來翻了幾頁,我便被里面的文章所深深吸引。那時我剛剛20歲,正處于年輕向上追求進步的階段,在農村當知青時雖向黨組織遞交過入黨申請書,卻不知有這樣一份黨刊。雖是第一次看到這本雜志,卻感到很親切:里面的文章和典型很合乎我學習的需求,那些理論文章為我提供了精神動力,那些先進人物為我樹立了先進榜樣。我把它當成良師益友,定為我學習的必讀刊物。當時,《共產黨員》還不是哪個部門都有,我就常常借故去黨總支,只為能看到這本雜志。
《共產黨員》上的文章激勵著我,在長年的閱讀中讓我受益匪淺,產生了積極上進的精神追求,不論在行李房當裝卸工、在售票處當售票員,還是在旅行服務總公司等工作崗位,我都努力地工作,不斷地向黨組織匯報思想,表達入黨愿望,終于在1994年2月1日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實現了多年的愿望,我高興極了,更加嚴格地按照黨員的標準約束自己,也更有激情地開展工作。做好本職工作之余,我利用自己的寫作愛好搞宣傳報道,身邊許多優秀的共產黨員走入了我的筆下,如任勞任怨的勞模、臨危不懼的勇士、開拓進取的改革者、愛崗敬業的職工等。在宣傳、弘揚他們事跡的同時,我的心靈也一次次受到沖擊和震撼,不斷感受著共產黨員在平凡事業中折射出的精神光輝。在他們崇高精神的激勵下,我以飽滿的熱情先后給各新聞媒體寫下了30多萬字的稿件。2002年,經組織部門推薦,我寫的文章《23年的考驗打造我堅定的信念》刊登在當年第7期《共產黨員》上,與文章同時配發的還有一張我坐在辦公桌前的照片。在這篇文章里我寫下了從向黨組織遞交第一份入黨申請書,到站在黨旗下莊嚴地舉起右手所經歷的23年心路歷程;寫了從小對黨的敬仰、熱愛,寫了從抗日戰爭時就參加革命的父親在“文革”中遭受不公平對待對自己的影響;寫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父親得到平反后的激動和我對黨更加深刻的認識等。盡管我在要求入黨的道路上走得長一些,但正因為其長,也讓我更全面地了解了中國共產黨,懂得了它博大的胸襟和高遠的追求,也更清楚了自己內心的需求和人生目標,更堅定了一輩子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
如今,我雖已退休多年,但《共產黨員》一直在伴隨著我,從前些年自己拿部分費用訂閱,到前幾年鐵路離退處為我們免費發放,每一期我都仔細地閱讀,一天也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我認為退休后雖然不用像以前那樣天天上班了,但黨員的稱號還在,黨員的積極作用不能丟,黨員的帶頭作用和奉獻意識不能退。我仍以宣傳弘揚正能量為己任,帶領老年報道組的人員寫文章宣傳老黨員、廣大離退休職工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宣傳退休生活的豐富多彩。我把組織關系轉到了社區,參加社區和社會的公益活動,為社區寫報道、義務教舞蹈等,并在沈陽鐵路局沈陽站做關工委工作。我享受著豐富而充實的退休生活,曾兩次被評為沈陽鐵路局優秀退休職工。刊登我文章的那期《共產黨員》我依然保留著,有時候還會翻開看看,盡管紙張已有些發黃了,但仍令我感到親切,受到激勵。
在全國上下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熱潮中,《共產黨員》雜志迎來了創刊70周年的生日。我由衷地感謝《共產黨員》的陪伴,因為它豐富了我的人生,堅定了我的政治信念,充實了我的精神生活,讓我的生命更有意義、生活更加精彩。衷心祝愿它越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