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女子為等丈夫上車阻攔高鐵關門”的視頻不斷發酵,顯然,攔高鐵女子毫無理性的做法,有違作為父母和教師的雙重身份,凸顯責任之缺乏、守規之淡薄。聯想到近幾年發生的“八達嶺老虎傷人”、女博士因遲到誤機掌摑工作人員等不勝枚舉的任性事件,客觀上反映了公民規矩意識的缺失,引起人們關于遵紀守規的深刻思考。在飛船上天、航母下海、高鐵縱橫、移動互聯的時代,恣意妄為卻依然成為某些人我行我素的行為習慣。可見,培塑公民的規矩意識仍任重而道遠。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人對規則的漠視,往往會付出高昂的代價。攔高鐵女子為一己之私置全車乘客利益乃至生命于不顧的做法,存在僥幸心理。生活中,總有一些人為圖方便,心存僥幸破壞規則。在一個約定俗成的規則社會,總有一些人覺得循規蹈矩就是吃虧。殊不知,遵守規則,既是對他人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漠視規則,有時會付出慘重代價。
事物都有兩個方面,從另一個角度看,“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不難于聽言,而難于言之必效”。列車需要按照軌道行駛,社會秩序必須遵循規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將個人凌駕于公共秩序之上,就逾越了權利的邊界,構成了對公共利益的侵犯。我們固然提倡執法要有溫度,但對待“越軌”行為更要有力度,決不能止于批評教育,必須采取斷然措施。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讓法治理念和規則意識的更新速度,跟上國家社會的改革發展速度;讓社會治理水平滿足人們的公共生活需要,這是現代化目標的應有之義。